在日本,小學6年加初中3年為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高中普及率為98%。在日本25至64歲人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48%,是世界第四。
在學術領域,截至今年,日本人一共拿了27個諾獎。這也證明了日本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日本教育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和日本特色的教育體系是息息相關的。
那麼,今天我就來詳細給你講一下擁有高度發達教育水平的日本,它的教育制度有什麼獨特之處。
一、日本學制
從學制上看,日本和中國相同。在完成3年的學前教育後。都採用的是【六三三四制】。即小學6年加初中3年為義務教育,高中3年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之後是一考定終身,大學4年為高等教育階段。
1、學前教育
日本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兩種:
一是幼兒園,屬於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招收3~6歲幼兒,由日本的文部科學省(日本負責教育的中央行政機構)領導;
另一種是保育所,屬於福利機構,招收從出生到6歲的幼兒,由厚生勞動省(日本負責社會保障的部門)領導。
2、初等教育
日本實施初等教育的機構是單一的六年制小學,兒童滿6周歲入學,12周歲畢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
新學年從每年的4月份開始,多數小學採用三學期體制,三學期之間分別為暑假、寒假和春假,因此,日本的小學生通常有三個假期。
日本小學的教育目的是適應兒童的導心發展,實施初等普通教育。
小學的教育課程由各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三部分組成。教學科目包括國語、社會、算數、理科、音樂、圖工、家政、體育,文部科學省對這些科目都有詳細具體的規定。
3、中等教育
日本的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初中屬於義務教育的完成階段。
(1)初級中學學制為三年,目標是培養學生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一員所必須具備的資質;教授社會所需職業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勞動的態度以及根據個性選擇出路的能力;促進校內外的社會活動,正確引導學生的情感,培養公證的判斷能力。
教育內容由各學科課程、道德和特別活動構成。教學內容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
必修課包括國語、社會、數學、理科、音樂、美術、保健體育、技術與家庭等八門,選修課的種類在第一學年主要是外語,第二學年為音樂、美術、保健體育、技術與家庭以及外語。第三學年主要也是外語。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儘管國土狹小,但所有的小學、中學都校舍整齊、校園寬敞,不僅具有課堂教學的必要設施,實驗設施、還擁有體育館遊泳池、運動場,就連教科書都是體積細小,易於攜帶的,並從小就培養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在基礎教育中打下科研的堅實基礎。
(2)高級中學學制三年,種類較多,通常按學科劃分為職業和綜合二類,按授課方式分為全日制、定時制和函授制止三種形式。
高中教育內容同樣由各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構成,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畢業需要修滿80學分。一般學科課程為國語、地理公民、數學、理科、保健體育、藝術、外語及家庭。為適應科技和社會的變化,各科開設了與之有關的「課題研究」課,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高等教育
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經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結構。從學術水平上看,日本的高等教育是三級結構:
第一級結構是短期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以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和培養實際生活能力為目的。
第二級結構是4年制大學;包括綜合大學、多科大學和單科大學。
第三級結構是研究生院,包括設置在學部的研究科和研究生院大學。
日本大學的教學採取學科目制和講座制兩種形式。
所謂學科目制就是按照必要的科目設置課程和安排教師上課;講座制則是根據專業設置在同專業中開設一定的專業講座,並根據講座安排教師。
說完學制,再來細說一下學校的區別。
二、日本學校
在這方面中國和日本就有很大的區別了,日本的私立學校多如牛毛,極好的有,極差的也有,已經成了日本教育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在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及以前)
根據運營主體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公立學校、國立學校、私立學校(包括國際學校、語言學校等)。
A、義務教育階段日本公立學校
公立學校最大的優勢是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和教材費,根據居住地採取學區制度,住在哪條街道就去最近的公立學校就讀,基本上孩子可以徒步上學,無需父母接送,授課語言為日語,並且僅需支付餐費及課外活動的費用,負擔較小。
B、義務教育階段日本私立學校
教育質量相對較高,採取「教師聘用制」教師質量也相對更加優質,一般有獨立的課程體系,無學區限制。
針對未來想出國的孩子選擇國際學校的話,能夠專門學習A-Level、IB等國際課程體系,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可以讓孩子更好與國際接軌,接受更為優質上等的教育。但私立學校有專門入學考試,且學費較貴,每年至少需要100萬日元左右。
C、義務教育階段日本國立學校
為日本國立大學的附屬學校,是有實踐性的研究型學校,有居住地的限制,為日語授課。學費比私立學校便宜,因此在日本當地受很多日本父母的歡迎,且競爭率極高,想入學需要幾輪的抽籤和入學考試。
在義務教育階段,私立小學初中的學生成績要比公立的要高出許多。特別是到了初中,私立學校學生在成績上的優勢更加明顯。
2、高中階段
日本高中一般只分為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
A、公立高中
日本高中公立學校設立者是地方自治體(都,縣,市等),原則上只有在所在都縣居住者才能報考,一般不招收國外學生。各校傳統不同,校風也有差別。普通科,專門科都佔很大比重,綜合學科的設置也增加了。
教學上基本上按照文部省統一的教育方針運營,學生成績一般在中等水平,目前日本公立中學實行的是給學生「減壓」的寬鬆式教育,成績就更加差了,一般有志向報考頂級大學的都不會去公立高中,除非家庭條件不好。
B、私立高中
日本私立高中設立者是學校法人,基於創立者的創立的精神,學校採用各自的教育方針,實施不同的課程安排和選拔方法,基本上沒學區限制。
有的私立中學以升學為目標,實行很嚴格的「受驗」教育,主要是普通科課程,也有特進課程,升學課程等,有關升學(就業)的指導體制完備。一般來講特進課程>升學課程>普通課程,類似國內的火箭班>重點班>普通班。
有的私立中學則強調音樂、繪畫、英語等各種才藝方面的教育;還有不少實行男女分校的男子校和女子校,強調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或淑女氣等等。
有的私立中學則是混日子的天堂,不追求成績也不追求才藝,只要沒有違反校規就能畢業。
所以私立高中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好的私立高中升學率特別高,像東京大學每年合格人數總排行前幾頁基本上都是私立高中,差的私立高中念和不念沒啥區別。
3、大學階段
日本的大學也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大學100多所,私立大學600多所,但是頂級名校還是公立佔比較大,雖然有一些像是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這樣的頂級私立大學也不差。
A、公立大學
日本公立大學是國家或者都道府縣,或者區市等公家運營的大學。通常聽到的日本有名大學中,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都是國立的。
相對私立而言,公立大學的學費更便宜而科研費卻是相差不多,所以多數人通常都會選擇上國公立大學,隨之而來競爭壓力也就更大。
由於公立大學用的是國家的錢,一定要有業績體現。所以理工科會更受到重視。文科的話,因為法學部和經濟學部會培養出很多官僚以及企業家,所以也是很受重視的,其他的文科則會相對看輕。
B、私立大學
日本私立大學即是由個人運營的大學。通常聽到的比較有名的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上智大學都是私立的。
私立大學的學費普遍都會比公立貴很多,翻倍是至少的,但是私立大學的資金是財團經營,所以對文史哲等文化研究的態度便會好很多。在就職方面,私立大學也比公立大學受歡迎。
還有一點,因為能上的起私立大學的人一般家裡都很有錢,所以想開公司開發人際關係的話,早稻田、慶應等是再好不過的地方。
至此,日本的教育制度已經基本講完了,但還有一個地方日本和中國大不相同但也至關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日本的高考。
三、日本高考
1、高考制度
日本高考不是像中國一樣按省份規定錄取人數,而是在高考的時候,公立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報一所,後期報一所,私立的話,報幾所都行。
高考生們都會參加在日本被稱為センター試験的統考(通常在一月中旬)。考後,根據自己的估分報考前期和後期的大學。成績要是足夠高,則會拿到各個大學的準考證。
拿到準考證後,就要去參加自己報考的大學舉辦的考試(通常在二月下旬)。考上了,就開始準備入學手續。沒考上,就得準備後期考試。
私立大學名校通常有自己的考試,有的甚至完全不看統考的成績,但有的私立大學則是只用統考的成績就可以入學。
所以說,對日本名校來講,日本的高考只是一個參照線,夠線了,才有資格參加大學的考試。
2、高考難度
和通常電影動漫裡的不同,日本的名校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從考初中的階段起就要去補習班了(在日本被稱為塾)。和中國的補習班不同,它們是專門為了考初中而存在的。
日本人這麼注重中考是因為高中三年完全不夠用啊,根本攆不上別人六年或者更多的積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日本,幾乎所有成績好的私立高中都是初高中一貫的。
大部分考進名校的人都是小學考初中的時候就考進了名校。這些名校最大的特徵就是進度快,考題難。
基本上初三至高一的階段就會把高中所有的內容全部學完,接下來便是不停的解題。當然最頂端的開成、灘、麻布、桜蔭等高中還會涉及一些大學一、二年級所學的內容。因為東京大學的考題有時候也會涉及這些內容。
至此,日本獨特的教育體系就比較明了了,日本教育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不是靠運氣得來的,而是有著自己的真材實料。
綜合來看,日本很看重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普及率百分百。但兩極分化也極為嚴重,如果初中沒有考上好的初中,基本上就和好的大學說拜拜了,而好的初中基本上都是私立的,面向全國招生並且收費很高,還需要上好的補習班,其導致的結果必然是不公平的。
不僅如此,日本特色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從初中起就要持續不間斷地學習,這給學生的壓力很大, 儘管給大學及之後的科研打下了底子,卻也失去了童年應該有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