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艱苦奮鬥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聽過這樣的訓誡,懶惰是阻礙人類進步的一大障礙,在現實生活中,也真正存在懶惰導致的悲劇,接下來,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個人就曾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他就是楊鎖。
1986年,作為家中獨子的楊鎖出生在河南省一個平凡的小山村,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即使家庭條件一般,他依舊享受著父母能夠提供的最好的愛,加之楊鎖孩童時代不僅外表可愛,更是憑藉一股聰明勁贏得父母的歡心,久而久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程度就逐漸加深。
在生活中,楊鎖事事均有父母親代勞,雖然到了學習生活本領的年齡,父母依舊像對待幼童一樣對待他,比如出門時有父母背著、不會洗衣服、甚至吃飯都要別人一口一口餵……就這樣,楊鎖一直活著父母營造出來的溫室中,也喪失了與外界交往了能力。
雖然有人勸說楊鎖的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但這一家人不接受任何規勸,甚至在楊鎖的學業上,父母也聽之任之,曾因為他抱怨學校老師批評他不完成作業而引起父親到學校與老師理論,最終因為楊鎖不想上學,父母就準許他留在家中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生活中的一切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在享受了多年小皇帝生活後,楊鎖13歲這一年,他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變故。父親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擔只能由瘦弱的母親獨自承擔。即使這樣,楊鎖母親依舊未改溺愛孩子的本色,仍然告訴楊鎖,母親會照顧他,還有有哥哥們幫忙分擔壓力,要他不用幹活。
而習慣了享受的楊鎖也沒有做出任何改變,依舊每天躺在床上,等待母親的精細照料。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母親由於生活壓力過大,也深受病魔侵擾,這時她想要依靠楊鎖,卻陡然發現,楊鎖完全沒有生活能力,而且喪失了與別人共情的能力,對於母親的請求,他漠然置之,甚至大打出手。到了這時,楊鎖母親才知道,多年的溺愛已經將兒子困在生活的牢籠中,不久後,她就懷揣著遺憾離世。
楊鎖沒有了父母親的庇護,開始了獨自生活。雖然已經十幾歲,但他幾乎沒有任何生活技能,換句話說,他的生活陷入了一團糟。他不會做飯,不會洗頭、洗澡,不具備賺錢的能力,甚至連大小便都直接在屋裡解決。村民給他送來的菜因為他不會做直接爛掉,而家中的衣物和生活物件都被他變賣來換取吃食,為了取暖不得不把家中物品焚燒,當親戚好心給他介紹工作時,他仍舊完全不願意走出家門,直接拒絕……
久而久之,家中一貧如洗,楊鎖不得不走上街頭開啟乞討生活。終於在某個冬天,楊鎖被堂哥發現凍死在冰涼的家中,此時,這個年僅23歲的男孩,因為懶惰失去了寶貴的生活,也為無數人敲響了警鐘。
在小編看來,溺愛是折斷孩子翅膀的方式,要想孩子幸福,最好的做法就是讓他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