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新聞上了熱搜,四川省成都市機投中學的一名老師,發明了「英語麻將」。這幅麻將由26個英語字母組成,學生只有通過將這些字母組成句子或者是一個小故事,那麼牌局才能算是贏了。根據「英語麻將」創始人田精耕所說,他發明「英語麻將」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在娛樂中學習。那麼,這種娛樂教育的方式有用嗎?是喧譁取寵還是趣味教育?
娛樂教育的目的是教育
什麼是娛樂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在愉悅的玩耍的同時,接受新的知識教育。和傳統教育不同的是,孩子在娛樂教育的過程中,是主動去接受新的知識的,不像傳統教育一般是被迫接受的。那麼兩者有什麼不同呢?娛樂教育因為是孩子主動去索取的,所以知識點記得很牢固,而傳統教育因為是被迫接受的,孩子天生就有抗拒心,遺忘得也很快。
這位四川老師創造的「英語麻將」顯然就是屬於娛樂教育,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反對的聲音呢?可能是因為打麻將在我們眼中就是一個賭博工具,擔心孩子就此學壞吧。
教育工具只是手段
很多人認為,這種「英語麻將」的娛樂教育方式固然不錯,但是用麻將來作為教育工具,會不會讓孩子染上賭博的惡習?其實有這種想法很正常,在我們中國人眼裡,麻將就是一種賭博工具,只有賭錢的時候才會用到,怎麼能作為教育工具呢?
誠然,麻將是一種賭博工具沒錯,但是關鍵還是在於你用什麼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大人的眼裡,麻將是賭博工具,但是在孩子和老師的眼裡,麻將就是一個好玩的教學工具而已。再者,運用什麼教育工具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學到知識。教育工具只是一種手段,學到知識才是目的。
社會在發展,教育方式也需更新
以前我們國家採取的教育方式是應試教育,其實這種方式是很正確的,是根據國情來決定的。當時國家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經濟水平也不好,假如不採取應試教育,很難有現在的發展。但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上來了,這個時候是不是要改變一下教育方式了?應試教育主體不能改變,但是能不能進行局部的教育創新?
這個社會一直都在不斷地改變,我們要是一直原地踏步的話,就只能死路一條。「英語麻將」顯然就是一個創新之舉,運用了不一樣的教育方式來讓孩子學習知識,讓孩子在娛樂的同時獲得教育。縱使最後結果不盡人意也沒關係,成功就是在一次次失敗之後才出現的。
很多人都說發明了「英語麻將」的田精耕老師別有用心,「英語麻將」是喧譁取寵之作,還拿田精耕老師生活上的小事大書特書,似乎田精耕老師就是個十惡不赦的人一般。其實與其關注個人的好壞,是公是非,更應該值得關注的,不是這種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推廣嗎?並且,就算沒有「英語麻將」,學生們還可以玩手機、玩網路遊戲,既然都是玩,為什麼不讓他們玩「英語麻將」?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還能有教育的效果。
本文編輯:遊手好閒的倉鼠
(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