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範恆山:科學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2020-12-22 澎湃新聞

「財經縱橫」範恆山:科學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2020-12-14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範恆山:科學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財經縱橫

★★★★★

我們這樣看待都市圈: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既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手段。近些年來,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建設現代化都市圈被擺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中央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出臺了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各有關方面圍繞都市圈的建設陸續採取了一些積極的舉措。總的來看,都市圈建設呈現出較快發展的態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在推進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這既體現在思想認識上,也體現在具體操作實踐中。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的決議進一步強調,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立現代化都市圈。落實好這一要求,建設好現代化都市圈,有一些關鍵性問題仍需要進一步釐清和解決。

我國把現有的城市分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五類和七個檔次。怎麼定義都市圈呢?一般認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和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約一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空間形態。從這個定義看,都市圈與城市群關係十分密切。那麼城市群又是什麼?有不少同志被城鎮化中的許多概念搞得迷迷糊糊,又是都市圈,又是城市群,又是城市圈。如果要由小到大擺一個順序的話,那麼應該是鎮、城市、城市圈、都市圈和城市群。在這個序列中,城市群是城市發展的最高層次的空間組織形式,是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一般以一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三個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一體化的城市的有機組合體。從這裡可以看出,都市圈雖然不是城鎮化的最高表現形式,但都市圈在城市群的建設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城市群可以是都市圈的聯合體,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基本支撐和主要帶動力量,建設城市群,必須建設好都市圈,城市群的協同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都市圈內外的協同。

為什麼要建立現代化的都市圈?從關鍵的方面看,一個是它有利於形成產業和人口等要素的集聚,從而能夠在比較高的層次上以比較強的力度形成創新創造力,推動區域和國家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個是它有條件形成能量輻射和功能轉移,藉此促進生產力空間結構優化,並帶動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

自然而然,都市圈的主角和焦點都是都市,我們也叫它中心城市。而作為中心城市又必須具有兩個關鍵的特質:一是都市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能級,而這種能級往往以人口規模及其帶動的產業作為支撐。所以,都市一般體現為5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即便是100萬人口以上、500萬人口以下的大城市也並不都能擔當作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角色,只有其中「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才有資格,而它們大都會處於擁有300萬以上、500萬以下人口規模的Ⅰ型大城市之中。二是都市或中心城市能對周邊發揮引領輻射示範帶動作用,它能夠也必須對構成都市圈的其他城市和地區形成「幫扶」功能,而非「虹吸」效應。如果都市把周邊的資源要素都吸收到它那裡去了,造成了區域更大的不平衡,那麼都市圈的建設也就失敗了。

這意味著,作為都市圈主角的超大、特大城市和「輻射帶動功能大」的城市也即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不僅要把自身做強,而且要幫助和推動同伴城市和周邊地區做強,以實現共同發展。還要做到這一點,出路在哪呢?就是按照同城化的方向和一體化的要求推進各項工作,核心在於實現協調平衡。換句話說,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基本取向就是推進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的同城化、一體化發展,重點是把握同城化、一體化的方向與要求,處理好與做強中心城市與市轄區範圍擴展、中心城區與周邊地區發展、城市區域與農村區域發展、都市圈與都市圈發展等重要關係。中央一再強調,要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應切實遵循這一思路,把握客觀規律要求和中國實際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具體的說,似應重點抓好如下七個方面:

第一,統籌把握都市圈的建設方向、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充分考慮圈內各城市的現實基礎、發展潛力,進一步優化城市間、地區間的功能布局,推動形成特色彰顯、優勢強化,通過功能互補、鏈條對接、協調聯動不斷提升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

第二,以推動新老基建共享互聯、要素配置自主自由、市場運行對接對流為主要抓手與基本支撐,推進圈內城市間、地區間全方位開放合作,實現產業發展協同協作、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和公共服務互惠互利。

第三,不斷優化中心城市的主體功能。除了加強城區的整合外,要注重依託周邊地區疏解中心城市的一般功能。從現實看,許多超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都在向周邊疏解一般性發展功能。在凸顯中心城市主體功能的同時,也帶動和促進了周邊地區的加快發展。例如蘇州,地區生產總值已接近兩萬億元,原計劃今年突破兩萬億元,受疫情影響實現這一目標會有困難,但明年肯定沒有問題。為什麼蘇州作為一個地級市發展的這樣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接上海、服務上海,承接上海的一些資源要素的轉移,運用上海強大的功能輻射。除了優化中心城市的主體功能,還要統籌考慮生產、生活、生態等「三生」的協調發展,按此優化中心城市各區域的功能分工,形成相互補充、一體支撐、有機循環的發展格局。

第四,推動都市圈中心城市走強壯實力而非規模擴張的道路。從防控各類風險、減少城市病、節約利用土地等資源,發揮星羅棋布的中小城市支撐城鄉融合和區域發展的優勢等因素綜合考慮,應嚴格控制中心城市的地域範圍。要嚴格控制以提高首位度等一般要求出發所進行的地市合併、撤市擴區或改縣為區,一味擴大中心城市地域範圍不是一個推進都市圈發展的好路子。決不能追求用調整行政區劃的手段來做強中心城市,決不能追求通過外延擴張辦法和粗放發展思路來極化省會城市,城市單體不能恣意擴展。我曾在許多場合都談過,要嚴格控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的地域規模。與此同時,應進一步優化市區空間布局和城市建築的建設格局,努力增強城市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第五,依託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城鄉協調與融合發展。一方面通過加快人口城鎮化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等改革,為城市動能進入農村、幫扶「三農」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通過「統」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治理和「同」即城鄉居民發展機會和權利同等、城鄉資源要素按同等規則交換等途徑,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富裕。應當認識到,面對著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超過十畝地的小農生產方式,如果不深化改革、創新體制的話,農村農業和農民是難以擁抱現代化的。

第六,探索形成有效的運行體制和激勵機制,推動城市間一體發展。主要的是要探索建立都市圈規劃管理機制、跨區域協商協調機制、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等,還可以探索設立一體化投資基金、形成類法律的操作規則等。

第七,在因地制宜推動都市圈建設的基礎上,依託傳統基礎設施、先進數位技術及務實有效的合作協調機制,採用各種適宜的經濟組織模式,譬如選擇運用非地經濟、租賃經濟、託管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推動都市圈之間實現聯動協調發展。通過突出比較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把各個都市圈都做強做優,齊心協力佔領國際競爭高地。

(範恆山: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

原標題:《「財經縱橫」範恆山:科學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李亞: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 科學編制「十四五...
    李亞: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 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李亞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研討交流會上強調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25日至26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審議通過的《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決策部署上來,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 成都「南拓」打造創新產業 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劃重點,都市圈。
  • 長春市南關區:戮力前行踏新程 奮力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區
    會議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部署,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分析和部署今後一段時期的形式和任務,科學謀劃和描繪新一年發展藍圖,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奮力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區,勠力開啟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徵程。
  • 「財經縱橫」許召元:如何理解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財經縱橫」許召元:如何理解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0-12-23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洛情頭條】市委書記李亞發表文章 談洛陽都市圈建設
    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李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省委省政府審議通過《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充分體現了對洛陽發展持續有力的支持,標誌著洛陽都市圈建設正式邁入全面啟動的新階段。我們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徵程,必須把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推進洛陽都市圈建設貫通起來,統一思想行動、明確方向路徑,確保中央、省部署要求在洛陽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
  • 長春南關:奮力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區
    面對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長春市南關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市的戰略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主基調,緊緊圍繞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區總思路,危中尋機,科學謀劃,精準施策,舉全區之力推進「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成功實現發展增速由負到正的逆轉,向人民交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
  • 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都市圈中心,瀋陽憑什麼?(上)
    從規劃編制、城鎮體系構建,到一體化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八座城市開展一體化建設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幾座城市除瀋陽外,都有一個標籤——資源型城市,即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採、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其中,阜新和撫順先後被確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轉型發展的世界性難題。
  • 危機中育先機 變局中開新局 九臺:在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中彰顯新...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堅持系統觀念,認真落實「三個五」戰略、「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立足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實施「建三區、強四帶、興五業」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全面開啟建設幸福新城區偉大新徵程
  • 「財經縱橫」張佔斌:「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張佔斌:「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財經縱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議》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我國從低收入國家變成中等收入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實體經濟,今後要跨越高收入國家門檻也必須依靠實體經濟。
  • 長春市寬城區努力譜寫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寬城篇章」
    ——推進城市面貌「高品位」。圍繞老城區城建短板,積極向上爭取,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加快推進人民大街北延、北三環路拓寬、北興路改造,以及北三環與北四環之間路網打通連接工程,全面拉開城市向北發展框架。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開發,加快推進土地收儲和徵拆出讓,力爭「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
  • 長春寬城:高質量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北部核心區|立足新時代 凝聚...
    戰疫情、保民生、抓發展……面對「十三五」收官大考,一年來,寬城區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市委的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群眾,在幹事創業的進程中凝聚合力、激發動力、釋放活力,主動擔當作為,助力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 「財經縱橫」張曉晶:既要「生存還是毀滅」的底線思維 也要防止...
    「財經縱橫」張曉晶:既要「生存還是毀滅」的底線思維 也要防止「洪水滔天」 2020-05-28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財經縱橫」趙昌文:我國在2012年前後已總體上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
    趙昌文:我國在2012年前後已總體上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有望在「十四五」時期後基本完成工業化財經縱橫★★★★★2019年,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
  • 範恆山:「三新」背景與「三維」視角下城市(鎮)治理創新的八個要點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殷曉霞)12月11日,推進改革創新、促進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論壇舉行。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範恆山表示,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範恆山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建成現代化強國,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三新」即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各方面所面對的時代環境和基本要求,自然也是城鎮化發展與治理所需要把握的方向和原則。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要以深刻把握其基本邏輯為前提,以清醒認識其戰略背景為基本,以科學落實指導方針為原則。清晰把握、辯證分析、準確施策,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遵循、提供依據、提供引領。
  • 把龍泉山圍成「中央公園」:成都都市圈的四市同城策略
    四川省發改委表示,成德眉資區域自然條件優越、文化底蘊深厚,並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和堅實的產業基礎,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最有條件率先建成現代化都市圈的區域。成都市表示,推進這一同城化發展,有利於打破行政區劃與傳統城鄉結構,探索「大都市區—區域城市—功能區—新型社區」四級空間體系,形成多樣性共生、開放式協同的區域經濟生態。
  • 專家學者建言「8+2」格局下新南京都市圈如何實現新發展
    基礎:南京都市圈已具備培育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基礎條件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江蘇省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理事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決策諮詢專家陳雯表示,近年來南京都市圈一體化程度持續提高,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中心城市南京發展勢頭較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已具備培育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的基礎條件。
  • 「學習黨史」陳晉: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
    但是,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最終卻是由中國的歷史文化、政治國情、經濟水平和近代以來的世界環境所決定的, 它沒有簡單依賴此前西方現代化的路徑和模式, 從而昭示出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特殊規律。不打開大門, 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不堅持走自己的道路, 也很難有真正科學有效的打開大門;中國現代化道路既是走中國自己的路, 又聯結著構建世界命運共同體之路。這些, 或許是中國現代化道路給世界提供的「斯芬克斯之謎」。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邏輯理路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在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的基礎上,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方向,並把「全面」二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議程之中。
  • 「藍籌公開課」疫情後都市圈補短板:人口、戶籍和土地
    上海的中心城區只有1200萬人,東京都市圈1300多萬人。上海加上周圍緊鄰的小城市共同組成的「都市圈」範圍內,現在有3000萬人,包括啟東,而東京都市圈3700萬人。從土地方面看,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觀點是,上海的土地開發強度太高,而且現在各個地方都在講自己的土地開發強度,甚至認為有一個30%的開發紅線,坦率說,我沒有找到土地開發強度「紅線」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