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棒是大家經常會見到的食物,吃火鍋麻辣燙啥的,誰還沒啃過幾根蟹棒?但經常出現不帶表我們了解它,蟹棒實際上跟螃蟹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這感覺,就像吃紅燒牛肉麵裡面沒有牛肉一樣讓人懊惱,再說了,老婆餅裡也沒老婆啊?吃貨們應該早已習慣了圖片和實物不符了。
那蟹棒到底是用什麼製作出來的呢?其實蟹棒是用鱈魚製作出來的,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蟹棒的親爹是一種叫做黃線狹鱈的冷水性海魚,俗稱明太魚。
首先,蟹肉棒的製作並不複雜,首先要把明太魚的肉泥冷凍後切成塊。
然後,切成塊之後就要調味啦!把肉泥和調料放入攪拌機,多次攪拌後才能得到質地細膩的肉泥。
記得,儲存魚肉泥的容器周圍用冰塊降溫來保證魚肉的新鮮。
肉泥就可以任意做成吃貨們喜歡的形狀,壓成薄片的肉泥經過傳送帶就會冷卻下來。
變成薄片的肉泥還要再用機器壓痕,吃貨們萬萬想不到自己喜歡的蟹棒是這樣的製作過程吧?就是調味的魚肉泥做成的~
把薄片捲起來,就得到樸素的蟹肉棒了。這個時候還不是很像蟹肉棒,那是因為還沒有上色。
塑料膜上塗一層食用色素,肉泥穿過傳送帶,就穿上了新衣。上好色的蟹肉棒就要經歷蒸汽殺菌的環節,然後馬上低溫冷卻。
冷卻後的蟹肉棒上下兩層的薄膜都會被摘掉,這時候把蟹肉棒切成小塊。
把一塊塊蟹肉棒裝在盒子中~這個時候蟹棒的胚子全都製作好啦!
蟹肉棒經過上色切割就帶著塑料膜出來啦!
最後還要工人把蟹肉棒抽成真空的然後分裝才能售賣。鱈魚就是經歷了以上過程,才變成蟹肉棒的,全程沒和螃蟹發生半毛錢關係。
其實,不僅是蟹棒,魚豆腐、魚丸、鱈魚漢堡等魚味製品都用這黃線狹鱈製成。這種魚只有一根主刺,無小刺,自然就受到很多吃貨歡迎~一度成為世界上被食用最多的一種鱈魚。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