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卸任,要去新的崗位,至今已經過去4天了。耿爽自2016年9月擔任外交部發言人以來,一共主持了接近400場的記者會。作為「外交天團」的男神,他那「耿式」微笑、收放自如的情緒、處事不驚的態度以及面對記者「百問不倒」的學識,甚至是之後頻頻的金句,這些都給我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後會有期」,激發了無數人內心的波瀾。那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耿爽身上,體現出「素質與才華自一體」。2016年9月26日擔任第30任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次亮相外交部記者會,面對記者提問的12個問題,只用了20分鐘就回答的面面俱到。疫情期間,面對美國給我們「甩鍋」,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古語,非常漂亮的給了記者一個回擊。並追問「知道什麼意思嗎?」這是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說的是:事情做不好不能成功,要先從自己的身上去找問題。
中華文明傳承至今一直沒有中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即使是懟人,也讓外國的記者心服口服。
因為他博學多才,才有了記者會上百問不倒。記得耿爽第一次記者會結束時笑著說:「一切歸零,從頭開始。」而他卸任的那一天記者會結束後說:「繼續學習,從頭開始。」只是這一次的他,眼帶淚光,說話中多了些哽咽。畢業於塔夫茨大學大學與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的他,足以說明了他的實力。
這四年時間以來,他的「迷之微笑」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外交「金句」讓人品味連連,其妙語連珠、犀利反駁、義正言辭之舉,給我們樹立了泱泱大國的威信。中國處於疫情嚴重的期間,美國多次表示要給我們國家提供1億美元的補助。但是這個空頭支票直到現在都沒有兌現,還總是用這點道德綁架,說我們不懂感恩....
面對這種情況,耿爽還特意強調,沒收到,謝謝你,不需要了。包括那些說中國製造有毒的人,耿爽更是直接回應:「別戴中國製造的口罩,別用中國出口的呼吸機,別穿中國生產的防護服,以免染上病毒」,這個回應真的是大快人心。
奔赴新崗位「後會有期」。今年6月5日,相信很多人都會記住這一天,因為這是耿爽最後一次的記者會,眼帶淚光的宣布:「這是最後一次主持記者會,即將奔赴新崗位,在此跟大家告別,但是無論走到哪裡,都將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促進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好情誼。後會有期!」
無數人也在評論區祝他「前程似錦,後會有期」。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無數人的內心都充滿了不舍,可能是已經習慣了在屏幕上的你,已經習慣了聽你頻頻的金句,已經習慣了你「耿式」笑容,雖然內心非常不舍,但是仍然祝福你「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