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就是不上岸」
最近臺灣海峽有點熱鬧。
前幾天,臺灣媒體報導稱,解放軍8月10日派出多批次軍機在所謂的「海峽中線」進行訓練,其中有1批次的殲10、殲11戰機飛越中線,後返回中線以西空域。
當然,臺灣海峽本來就是中國領土,沒有什麼中線不中線的。
13日,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空軍大校稱,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在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
▲殲-11B戰機
根據美國《國會山報》8月14日報導,臺灣地區正式籤署協議,從美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購買F-16V戰鬥機。預計2023年可取得美方首批交貨2架新機,所有66架新機預計2026年交機完成。
▲試飛中的臺灣F-16V戰鬥機
報導稱,這批訂單的價格在80億美元左右。很明顯,有些臺灣網友對這次交易很不滿意。
不滿意也沒有辦法,錢還是要乖乖掏的,而且掏完還要順帶吹一波,表示這筆錢花得不只是值,而是非常值——你看,面對F-16,殲20和F-35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但是,雖然嘴上吹得天花亂墜,新的戰機似乎沒有讓臺灣變得更加硬氣,反而顯得有點心虛。
8月17日,有臺灣媒體報導,臺軍方官員表示,為防止「擦槍走火」,引發戰端,如果未接到臺空軍作戰指揮部下達的命令,飛行員擅自開「第一槍」,降落後即刻移送法辦。「為了嚴格避免可能引發軍事事件的事故,飛行員已得到指示,沒有空軍司令部的直接命令,他們不能開第一槍。任何違反命令的飛行員都將面臨(軍方)法律行動。」
說實話,如果臺灣真的有飛行員先開第一槍,他還有沒有機會被「法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不過,在國民黨「殲敵一億,虎踞臺灣」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臺灣方面不僅一點也不「克制」,而且簡直可以用囂張來形容。
1
「殲敵一億,虎踞臺灣」
有多囂張呢?他們想轟炸北京。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新中國只有17架繳獲的飛機參加閱兵儀式。就在這為數不多的飛機中,有2架P-51「野馬」飛機帶彈,該型機兩側機翼共裝有6挺12.7mm機槍,每架飛機帶彈1800發。另外2架蚊式輕型戰鬥轟炸機也滿載帶彈飛行。
之所以違反慣例在閱兵式上帶實彈飛行,就是為了防備國民黨利用B-24轟炸機突襲北京。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此時國民黨雖然敗局已定,但中國的戰事還沒有結束,成都、重慶、昆明還未解放,舟山群島還駐有國民黨空軍的遠程轟炸機。
就在不久前的5月4日,國民黨空軍還派出6架B-24轟炸機轟炸了北京南苑機場,由東向西投彈,轟炸一線排列的油庫、發動機庫、飛機庫以及宿舍區,炸毀了通信聯絡機2架,炸傷C-46、B-25飛機各1架,並炸毀機庫1座,燒毀房屋196間,死傷24人。
由於解放軍沒有有效的雷達和防空武器,這批轟炸機以超低空飛行編隊迅速突防,隨後又成功逃離。
B-24轟炸機
所以對當時的國民黨來說,轟炸北京破壞開國大典,不僅可行性非常高,最開始也是這樣計劃的。
這一天,蔣介石呆在廣州東山梅花村32號陳濟棠公館,猶豫不決。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已經打了好幾次電話,催促他儘快命令轟炸機起飛,再耽誤下去,時間就趕不上了。
沒有人知道蔣介石究竟在想什麼,他最終下定決心,對著話筒說:「任務取消。」
而早在這之前,蔣介石就已經在準備徹底失敗之後的「反擊」了。
1949年6月21日,蔣介石在臺北召開軍事會議,成立了「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首次提出了「反攻」的口號,還制定了「半年整訓,一年反攻,三年成功」的目標。
事實證明,空喊口號並沒有什麼用處,在撤退到臺灣之後,蔣介石調整了自己的反攻計劃,改成了「一年整訓,二年反攻,掃蕩共匪,三年成功。」他還說「從現在起(1950年3月13日),少則三年,多至五年,要來達到我們消滅共匪,復興『中華民國』的目的。」
為了實現「反攻大陸」的口號,國民黨確實展開了大量的登陸滲透作戰和空戰。
由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防力量薄弱,再加上國民黨有美國的援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民黨都是佔據優勢的一方。
有了先進裝備的臺灣,自然更加囂張。
1950年2月中旬,蔣介石派遣的飛機13次轟炸上海,死傷居民千餘人;2月19日,蔣介石又派三架轟炸機襲擊了南京古都,就連中山陵也遭遇襲擊;3月間,蔣介石再派飛機轟炸廣州、廈門、南昌、青島及蚌埠。
上海閘北水電公司被炸
從韓戰爆發到1955年9月,國民黨當局共出動3500多批、6200多架次飛機,襲擊和騷擾大陸地區,其中較大規模的有41次,動用總兵力達13萬人次。
2
竹竿捅下的黑貓中隊
不僅如此,臺灣地區對大陸的偵查活動更是肆無忌憚。
1957年,美國向臺灣提供RB-57A型偵察機,對大陸地區進行偵查。結果美國人不給力,在第四次執行任務,對山東地區進行偵查的時候,臺灣的RB-57A就被解放軍飛行員駕駛殲-5給打了下來。
美國人臉上掛不住了,於是又向臺灣提供了升級版的RB-57D,飛行高度一下提升了3000米,增至18000~20000米。
這下不止殲-5,連從蘇聯引進的米格-19也攔不下來了。
看到這種情況,臺灣方面重新變得肆無忌憚,此後十餘次飛入中國大陸進行空中偵察。
1959年10月7日,國民黨空軍的RB-57D噴氣式偵察機再次出動,經浙江、南京、徐州、濟南等地,直奔北京,沿途人民空軍前後起飛殲擊機10批13架次進行攔截,均告失敗。
但是臺灣不知道的是,此時解放軍已經裝備了薩姆-2地空飛彈,早就憋著一股氣等著他們。
薩姆-2地空飛彈
中午12時4分,三枚飛彈先後發射,並擊中目標,飛行員跳傘之後被碎片擊中身亡。從找到的飛機黑匣子的磁帶錄音可以斷定,飛行員在與臺灣通話時,並沒有意識到會遭到解放軍防空飛彈系統的攻擊。
這次戰鬥中國大陸取得了一項世界紀錄:世界首次使用地空飛彈在實戰中擊落敵機。
從此國民黨RB-57D再也沒有出現在大陸上空,國民黨的偵查活動也似乎停了下來。
直到兩年零3個月之後。
這一次,美國人直接把自己的U-2偵察機給拿了出來,飛行高度超過了21000米。
而駕駛這些先進偵察機的,正是臺灣的「黑貓中隊」。
他們為U-2偵察機設計了一個黑貓圖案,又特地訂作了一批標有黑貓圖案的夾克。黑貓造型代表U-2機身,金色貓眼則象徵著銳利的高空攝影機。
不過,自從RB-57D被擊落之後,臺灣軍隊也學聰明了,雖然解放軍的戰機攔截不了U-2,但是薩姆-2飛彈依然能威脅到他們。
於是這些偵察機不再前往北京上空偵察,而是轉向防空薄弱的中國西北腹地進行偵察。「黑貓」基本上是每月固定深入大陸3次,有時一架,有時兩架,活動空域基本上在大陸西北、華北的大後方。
雖然中國有了薩姆-2飛彈,但是中國這麼大面積,怎麼可能用幾套飛彈系統就能全部守住。
難道要拉著防空飛彈到處追著飛機跑?
既然追不上這些在兩萬米高空的偵察機,解放軍決定改變思路,讓敵人主動來找我們,在地面上埋伏他一手。
經過長時間的設伏,地空飛彈部隊通過防空雷達提供的情報,分析出一個重要的細節:U-2進入大陸偵察,11次中有8次經過南昌,說明南昌是U-2長途飛行中的一個校正航向的檢查點。
在這裡設伏,再合適不過!而以往福建方向一有航空兵調動,U-2飛機就會出動偵察。
9月7日,空軍命令,南京起飛一個轟炸機大隊作為誘餌,空轉南昌以南的樟樹,誘敵出動。
9月8日,我軍又在南京起飛了1架大型轟炸機,以1萬米高度直飛南昌以南的某機場,設法將U-2飛機引入南昌我軍飛彈伏擊陣地。
對方終於上鉤了,9月9日6時,國民黨空軍1架U-2飛機從桃園機場起飛,踏上了不歸路。8點32分,我軍3枚飛彈連續升空準確擊中目標。
這次伏擊震驚了世界。事件發生不久,身為外交部長的陳毅召開記者招待會。有記者詢問:「具體是用什麼武器擊落的,是用飛彈嗎?」 陳毅回答:「我們用竹竿捅下來的 。」
▲在北京軍博門口展覽的4架U-2殘骸
從1962到1967年,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先後擊落國民黨空軍5架U-2高空偵察機,並生俘3名飛行員,這5架U-2飛機殘骸曾在北京軍事博物館排成一列展出,至今館內還存放著一架殘骸。而損失慘重的黑貓中隊從1965年起被迫終止了對大陸腹地的偵察飛行。
3
「反攻大陸,決戰境外」
事實上,雙方的衝突遠不止於偵查與反偵查,更爆發了多次戰鬥機直接交鋒。
特別是在1958年7月29日至10月10日,為爭奪福建、廣東東北、浙江南沿海上空的制空權,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空戰。
8月23日,震驚世界的金門炮戰爆發。於是,空中的戰鬥也進一步激化。
為了提升國民黨的戰鬥力,美國向臺灣提供了剛剛研製成功的AIM-9「響尾蛇」飛彈,這是世界第一種紅外製導的超音速空對空飛彈,這種飛彈發射後可以自動追蹤目標,極大提高了命中率。
▲美國的最新武器:「響尾蛇」空空飛彈
9月24日,人民海軍航空兵第二師16架米格-15與國民黨空軍十一大隊18架F-86(其中4架攜帶AIM-9「響尾蛇」飛彈)在溫州地區上空相遇,我軍飛行員還不知道對方搭載了新型「響尾蛇」飛彈,仍按照常規戰術展開攻擊。
其中王自重駕駛的3號機由於速度過快導致掉隊,與12架F-86戰鬥機遭遇。敵機發射多枚「響尾蛇」飛彈,其中一枚擊中王自重駕駛的米格-15,戰機凌空爆炸,王自重犧牲。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戰中空空飛彈取得戰績。加上前面大陸首次用地空飛彈擊落飛機的記錄,可以說大陸和臺灣各自取得了一次世界紀錄。
但搞笑的是,此次空戰國軍戰鬥機發射的「響尾蛇」飛彈有多枚未爆炸,墜落在溫州沿海,被當地大陸民兵撿拾。
▲第一次參戰就被我軍民撿到的響尾蛇飛彈
大陸將其中一枚飛彈送給蘇聯,隨後蘇聯以此為基礎仿製出K-13(AA-2)空空飛彈,幾年後中國又根據K-13研製出霹靂-2空空飛彈。
此後雙方再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空戰,但是遭遇戰依然時有發生。
▲網絡上流傳的「國土防空作戰航空兵戰績表」
4
痛擊我方漁船
可以看出,從建國初期和大陸進行激烈交鋒,到現在強調堅決「不開第一槍」,臺灣方面確實變得越來越「克制」。
2016年7月1日8點15分,臺軍「131」艦隊金江艦突然向海峽對岸大陸方向發射一枚「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這是一款針對解放軍航母設計,自稱「航母殺手」的飛彈。
飛彈一旦飛入大陸,很可能會造成我民眾傷亡,其實在飛彈飛起幾十秒後,我軍雷達就已經感應到,準備一旦飛過海峽中線隨時攔截。
可惜飛彈沒有飛到大陸,而是擊中了一艘臺灣地區的漁船「翔利升號」,將船長砸死、3人砸傷。可謂是「航母殺手雄三飛彈痛擊己方漁船,結果還未擊沉」
▲被砸爛的臺籍漁船,飛彈未爆炸
臺灣方面急忙向大陸解釋,不是挑釁或「反攻大陸」,是軍官操作不當導致的誤射,絕對沒有其他意思,並重罰了當時的責任人。
話又說回來,當年蔣介石確實認真準備過「反攻大陸」,1965年,國民黨在「反攻大陸」行動前,於澎湖舉行「騰海二號」登陸演習,一公裡多的海上距離,因為有風浪,花了45分鐘才走完,七成士兵嚴重暈船,海浪直接打翻了五輛兩棲登陸車,數十人溺亡。
時隔幾十年,今年7月臺灣地區再次舉行「漢光演習」,在演習搶灘登陸時快艇意外翻船,三名海軍陸戰隊員在1米5深的水中淹死。
在2018年,有臺灣媒體對比了大陸和臺灣的徵兵廣告。
左邊是大陸的徵兵廣告,各種武器裝備威武霸氣。右邊是臺灣地區的徵兵廣告,不僅畫風如同偶像劇,臺詞更是直擊靈魂。
▲「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還剩幾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