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禁書到入選教科書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2021-01-08 央視網
從禁書到入選教科書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原標題:

  香港特區政府大樓建築造型寓意「門常開,水長流」,風景優美。(資料圖片)

  武俠小說大家金庸辭世,華人世界同聲哀悼。在臺灣,金庸小說曾長期被禁,後來雖獲解禁,仍被廣大家長視為洪水猛獸,不許孩子閱讀。而今,金庸小說卻已進入臺灣教科書、試卷中。起落之間,見證經典會穿越時空。

  「隱姓埋名」為哪般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代表作,但在臺灣「戒嚴時期」,島內民眾接觸它的時候,它叫做《大漠英雄傳》。

  1959年底,臺當局「戒嚴時期」最大的情治機構「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總」)下令執行「暴雨專案」,專門查禁「共匪武俠小說」,金庸作品也在名單中。由於作品被禁,金庸小說只能在島內偷偷流行,出版商也改頭換面進行盜印,不僅作品改名,甚至書中主角都要改名。

  據說,《射鵰英雄傳》被改名與「只識彎弓射大雕」詩句有關。而《天龍八部》被禁據說原因是一句對白——「王語嫣見兩個人在打架,就隨口說:這是江南蔣家的名招過往雲煙啊!」因此被臺當局認為是「指桑罵槐」。另一種說法是指《天龍八部》的慕容復影射了當時的一位政要。

  此外,《倚天屠龍記》當時在臺灣叫《至尊刀》,《笑傲江湖》改名《獨孤九劍》,《書劍恩仇錄》改為《劍客書生》,《鹿鼎記》變成《小白龍》,不一而足。

  入選課本和試卷

  金庸小說魅力實在太大,在臺灣各界積極爭取下,金庸作品於1979年在臺解禁。不過,臺灣的家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也反感上學的孩子看「閒書」,其中就包括金庸小說。近年來,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日益獲得肯定,臺灣一些教科書和考試開始將金庸小說內容納入其中。

  除了臺灣當局推行的教科書外,臺灣教科書版本眾多。其中,翰林版臺灣初三上學期語文教科書就選錄《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智鬥書生情節;翰林版高三下學期語文也選錄《天龍八部》中雁門關外蕭峰捨命退遼兵的情節。

  同時,臺灣大考語文命題走向生活化,多元取材,武俠小說也逐漸入題,統計臺灣歷年學測、指考語文考題,僅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就入題3次;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及王度廬小說《臥虎藏龍》也都被考過。

  臺灣明星高中每年暑假為新生開書單,鼓勵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也曾先後把《笑傲江湖》等金庸小說列入書單。

  經典流傳影響深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段心儀認為,從唐代傳奇起,小說在每個年代都扮演不同角色,進入白話文時代,小說更是文學潮流中重要一支,而金庸武俠小說堪稱「文白融合」典範,作品內容以其豐沛情感、民族大義、新穎形式、獨特文學價值風靡華人圈,影響了很多普通民眾,它被選入臺灣教材吸引了更多學生熱愛閱讀經典文學和喜愛中國歷史。

  金庸小說對臺灣社會的影響及於方方面面。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遭民進黨刁難,曾以《倚天屠龍記》中的「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抒懷,而臺「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引用同一本書中的「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來回應。金庸仙去,島內掀起一股以金庸小說人物比擬政客之風,政客往自己臉上貼金,自比書中形象良好的正面人物,而網友辛辣妙喻往往打中要害,入木三分。小說角色能照見現實眾生相,也足見金庸塑造人物功力之深厚。

相關焦點

  • 《射鵰英雄傳》被《時代周刊》評為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奇幻小說
    2020年10月15日,《時代周刊》發布了「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奇幻小說」,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位列其中。與其一同入選的有《哈利波特》、《愛麗絲漫遊奇景記》、《魔戒》等著名作品。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大吹特吹的事,但也說明金庸先生的作品得到了華人以外之人的認可。前些年,《時代周刊》也評出過「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小說」,《紅樓夢》是其中唯一一部中文小說。BBC也曾經評出過類似的100本小說,中文小說無一入選。他們評出的小說,顯然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評出來的。
  • 從《推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完)
    2012年,李安首部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評選,憑藉這部作品,李安再次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的殊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普通觀眾看到的是各種炫目的視覺效果,而真正撥開隱喻看到的卻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求生故事:其實,救生艇上並沒有動物,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老虎」
    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則是因為李安,我很喜歡李安對待電影的態度,所以逢片必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實是一本非常難以拍成電影的小說,因為場景非常單一,單一到只要一片汪洋的大海,一隻老虎,還有一個少年。而李安,這個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再一次挑戰了一種不可能性。
  • 金庸小說全集各個版本
    金庸,原名查良鏞,是享譽全球的武俠小說作家,一生所著作品都被搬上了熒幕,廣受好評,與古龍、梁羽生並稱「武俠三劍客」,被人評價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但是非常可惜在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 談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稍微解讀一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編自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不僅獲得過曼布克獎,還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長達1年多的時間。小說的故事吸引了該片製片人吉爾·內特的注意。而導演李安喜歡拍情感強烈的電影且他的風格多變,而劇本的改編是由入圍了第77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大衛·馬戈進行操刀編寫的。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價值觀與敘事視角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李安執導的一部改編自揚·馬特爾同名小說的電影。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粗略一看是兒童文學般簡單的冒險題材,實質上非常厚重,涉及哲學、多種宗教、人性善惡、生存理念等價值觀。
  • 人生是不斷的放下,遺憾是我們還來不及告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述了少年派在一次海難中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小船上漂流了227天,終於獲救的故事。故事中滿是隱喻,小說的原著作者也認為這是一部無法被拍成電影的作品。而李安卻將這部「世界上最難拍」的作品完美的呈現在大熒幕上。
  • 同樣是魔幻小說,為什麼《哈利波特》可以入選課本呢?
    不久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和教科書發展中心發布了全國範圍內中小學學生的第一本閱讀指南目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書籍入選其中。《指導目錄》分為三個部分:小學,初中和高中。在父母的眼中,這本書是一部神奇的小說的主題,與我們傳統的中國課外書相去甚遠;也有網友說這是一部奇幻小說,為什麼將《哈利波特》入選課本呢?其實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我國語文組的專家朱於國先生說,《哈利波特》是一部寫實的魔幻小說,這對提升孩子的想像力是很有幫助的。
  •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談到武俠小說時,金庸和古龍總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他們開了中國武俠的新紀元,是武俠小說界的泰鬥,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金庸和古龍,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金庸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從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些武俠小說在華人武俠小說界裡,影響深遠,影響了中國幾代人。
  • 金庸小說、影視各版本盤點和匯總
    金庸,原名查良鏞,是享譽全球的武俠小說作家,一生所著作品都被搬上了熒幕,廣受好評,與古龍、梁羽生並稱「武俠三劍客」,被人評價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
  • 5本奇幻小說,《王國血脈》比《克斯瑪帝國》更勝一籌,好看到爆
    這期給大家帶來5本奇幻小說,打開你的腦洞,讓思維天馬行空!第一本《王國血脈》這本書的作者大概是想寫出類似《百年孤獨》那樣的書,用主角的視角,描繪整個璨星王室前後數代的悲劇歷史,甚至在數代比較坑的隊友的化學作用下,這種血色的悲劇都上升到了命運的高度。 整體氛圍偏低沉、陰暗,主角身上還是有很多閃光點的。
  • 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李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無論從敘事形式還是內在風格而言,李安導演都給我們呈現出一種「大域無疆」的特色。李安導演說過:「我希望這部片給人的體驗,跟楊·馬特爾的小說一樣獨特,因此也就必須在另一個次元裡創作這部電影。」顯然,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來看都證明了李安的成功。「誰的理智高出作品,誰就取得完美的藝術。」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做一個活著的好人,隱藏心中的那隻野獸
    如果說《斷背山》成就了李安,那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他的逆天之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揚·馬特爾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由李安執導,蘇拉·沙瑪、拉菲·斯波、伊爾凡·可汗、阿迪爾等主演一部3D電影。
  • 洪水中上演奇幻漂流!重慶熊本熊被衝到江邊一臉懵
    19日,熊本熊隨洪水漂流。受訪者供圖熊本熊漂流到南濱路,成功引起網友注意。受訪者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1日16時訊(記者 餘志斌 李華僑)「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隨著洪水漸漸退去,重慶主城中心城區的清淤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一隻跟隨洪水漂流至南濱路慈雲寺附近的熊本熊雕塑,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只見它表情呆萌,望向遠方,似乎腦袋中有很多疑問,被網友們戲稱為「熊本熊的奇幻漂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也了解到,目前這隻熊本熊還在南濱路上,它的「家人」已趕到現場準備接它回家。
  • 臺灣歷史教科書爭議,已走進了死胡同
    主要原因是草案取消原有課綱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劃分,改以三個分域加以取代:「臺灣相關分域」、「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臺灣與世界」,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區域歷史討論。臺灣十二年「國教」要到2019年才正式上路,而這份課綱草案還要經過討論、公告、審議等漫長環節才會正式施行,但已經引起包括大陸媒體在內普遍的關注與批評。
  • 古文物穿梭千年時光上演奇幻漂流記
    廣西保利「古文物奇幻漂流記」文化特展盛大開幕    掃碼報名領票  本報訊(記者陳蕾)8月29日,廣西保利「古文物奇幻漂流記」文化特展在保利冠江墅·邕江城市藝術展廳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廣西保利置業特邀南寧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寧市國家檔案館
  • 用信仰認識自我的旅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齊姆楚姆"有 "回歸、放逐"之意,從派踏上這艘航船開始,註定了他的這場漂流是一場自我放逐、自我探索的靈魂之旅。最終"齊姆楚姆"回歸大海,而派依靠信仰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難,獲得了重生。在某種意義上,派的漂流之旅是信仰指引他在苦難中前行,是信仰使他在地獄中看到了無上的美景。這部電影的導演李安祖籍江西,出生於臺灣,23 歲之之後前往美國生活。
  • 卡納瓦羅——一個 那波勒斯人的奇幻漂流
    卡納瓦羅關於足球的奇幻漂流悄悄的在他人生的舞臺拉開帷幕,正要徐徐上演。伴隨著伯納烏之夜的新王加冕,還有哪個目睹了這次盛況的義大利孩子不夢想成為下一個金童。法比奧想又長大了一些,距離他成為一個夢幻般的進攻球員的夢想又近了一點點。這次他進入了當地的青年隊進行訓練。不過,第一站的漂流並沒有太多美好瞬間可以考證。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時候看到的是冒險,長大後看到的是人性
    2012年,一部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電影在國內上映,憑藉著冒險奇幻的劇情和美輪美奐的3D特效,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獲得了無數觀眾的好評,導演李安也因此名聲大噪。不僅票房好,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也很高,各大媒體接連報導,甚至有外媒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電影生涯的巔峰之作。在時隔一年的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舉拿下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最佳配樂四個獎項,成為了那一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孟加拉和派的的海上漂流記
    如果你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還會殘殺動物嗎?看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的觀眾都知道,因為一場海上事故,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派的家人都在一艘船上遇害,最後只剩下他自己一個人在一艘救生船上,令他意外的是,這艘船不僅他一個人,還有他父親飼養的動物。本來這些動物在一艘船上相處還算融洽,但是因為有的動物餓了,進而就去吃其他動物,可能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