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淮南的一位七旬老人因為毒殺寵物狗獲刑。因為不滿寵物狗打擾其休息,老人分別於2019年的4月、5月,和2020年的3月,三次在小區內的廣場投放摻拌了毒藥的剩飯,導致小區內18名住戶的22條寵物犬死亡。當地人民法院一審以投放危險物質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據了解,老人因為上了年紀,和老伴的身體都不太好,都有心臟病和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而因為周邊居民的不文明養犬,導致狗吠對老人的休息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老人懷恨在心,才會想要下毒。事發後,老人賠償了狗主人們共計5萬元錢,也獲得了大家的諒解。
對此,有網友覺得,難道狗命不值錢?雖然寵物狗擾民,是很多人深惡痛絕的事情,但是老人的處置方法卻有大大的不妥。小區廣場人流密集,小孩子也會在此有大量活動。如果有人不小心沾上了毒藥並且吃了下去,很可能會導致人員傷亡,老人的行為,給他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因此法律考慮到其危害性,必然會對其進行嚴懲。
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量刑標準並不重,但是會有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狗咬傷人,狗的主人一般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經濟賠償,很少有人會承擔刑事責任,可是人殺了狗,卻要被判3年有期徒刑?其實這種想法的矛盾點並不在於毒殺狗的量刑重,而是在於不文明養犬的違法成本太低。
當今社會上,愛狗人士和恨狗人士都大有人在。不文明養犬是造成這種矛盾根本原因。除了狗吠擾民之外,不文明養犬對居民生活還有很多不良影響。如:有的狗主人讓自己家的狗在公共場合隨地大小便,影響公共環境,還有一些狗的主人出門不給狗系牽引繩,隨便讓狗到處亂跑,給周邊居民的生命安全帶來危險。狗咬傷老人,咬傷孩子的事情時有發生,就在上個月,在河南鶴壁市柳江村,還發生了鄰居家的狗,咬死3歲男童的案例。
不文明養犬者和恨狗人士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一旦有人對這種矛盾感到難以忍受,就會出現下毒殺狗的極端行為。但是殺狗這種行為,在許多人眼中,簡直就是喪盡天良。他們覺得狗是性情溫順的動物,是寵物,是人類的朋友,不應該遭到如此的待遇。
近幾年,寵物飼養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寵物市場也隨之崛起, 有數據顯示,2012年-2017年,我國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4.63%,而2019年,我國的寵物市場整體規模2212億元。人們可以選擇的寵物的品種越來越豐富,給寵物配置的一切生活用品也越來越齊全,有人認為,日益發達的寵物市場,導致了養狗人數的增多。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悖論,應該說,是因為養狗人數的增多,促進了狗類寵物市場的發展。
有調查顯示,豐富的情感需求,是人們養狗的最主要的原因。現代年輕人工作越來越忙,社會交際越來越少,年紀大的人也因此而缺少子女的陪伴,因此,人們需要通過寵物來釋放這種感情的寄託。在眾多的寵物裡,狗因為智商高,有活力,而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
不過,儘管人們普遍認為狗的性格乖巧溫順,但動物畢竟是動物,人們在享受寵物給自己帶來的陪伴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其可能存在的危險性,按照相關規定文明養犬,不讓自己的狗影響了別人的正常生活,才是人與狗和諧相處的最好的方式。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