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不可逆的身心傷害
我們經常會在大眾媒體上看到令人痛心疾首的校園霸凌事件,施暴者被教育、被懲罰,或許人們過段時間他們就忘記了這些事,但對受害的未成年人來說,這將是他們成長中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疤。
校園霸凌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很多人揪心不已。有相關資料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更為可悲的是,而這些傷害對於孩子心靈來說幾乎是不可逆的。
那麼父母作為孩子的守護者,當發現孩子在遭受校園霸凌的時候,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
汪涵:三個辦法,儘可能讓孩子遠離霸凌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在一檔節目中探討了關於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的事情,他在節目裡談到自己的看法:「以後孩子長大以後,我真的派幾個保鏢跟著他嗎?不可能的!」
面對這個令家長擔憂的問題,汪涵談到自己的想法,他說可能會讓孩子去學一點武術,讓孩子自己有勇氣去制止暴力,有力量去止住暴力。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學會判斷事態,學會避免向危險的地方靠近,最大程度地讓自己不要受到傷害。
最後,汪涵在節目中還向大家分享了一定要讓孩子在遇到霸凌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報告老師或是報警,這是危險來臨前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溝通,做孩子的傾訴對象
當然,防止自己的孩子遇上霸凌,最為重要的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保持暢通的溝通,孩子有什麼事情第一時間都願意分享給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遭受霸凌。
生活中有一些家長不太懂得怎樣和孩子溝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習慣於不停地去糾正孩子的一切行為,和孩子的溝通指責和糾正成為了主旋律。久而久之,孩子感覺不到和父母站在同一戰線,越來越多的事情不願意給自己的父母分享,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從父母的語言中得到的糾正、指責的回饋。
試想,這樣的親子關係,孩子如果遭遇了校園霸凌,很大程度上不會告訴父母,以孤立無援的姿態默默承受霸凌帶來的摧殘。
所以,父母和孩子保持暢通愉快的溝通,第一點就是要做到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無論他的觀點是否正確,是否成熟,父母都要耐心傾聽,並不急於用言語去糾正,去指責,而是把孩子一些不太正確的東西通過一個過程慢慢調整,簡單來說就是第一時間看到並認可孩子思想裡的優點,至於缺點,就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慢慢調整。
當父母和孩子無話不談的時候,家庭的溫暖就為孩子築起了一道抵禦霸凌的「防火牆」為孩子的成長道路驅散陰霾,迎來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