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我的孩子遇到霸凌了怎麼辦

2020-12-10 青苔育兒

校園霸凌,不可逆的身心傷害

我們經常會在大眾媒體上看到令人痛心疾首的校園霸凌事件,施暴者被教育、被懲罰,或許人們過段時間他們就忘記了這些事,但對受害的未成年人來說,這將是他們成長中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疤。

校園霸凌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很多人揪心不已。有相關資料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更為可悲的是,而這些傷害對於孩子心靈來說幾乎是不可逆的。

那麼父母作為孩子的守護者,當發現孩子在遭受校園霸凌的時候,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

汪涵:三個辦法,儘可能讓孩子遠離霸凌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在一檔節目中探討了關於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的事情,他在節目裡談到自己的看法:「以後孩子長大以後,我真的派幾個保鏢跟著他嗎?不可能的!」

面對這個令家長擔憂的問題,汪涵談到自己的想法,他說可能會讓孩子去學一點武術,讓孩子自己有勇氣去制止暴力,有力量去止住暴力。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學會判斷事態,學會避免向危險的地方靠近,最大程度地讓自己不要受到傷害。

最後,汪涵在節目中還向大家分享了一定要讓孩子在遇到霸凌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報告老師或是報警,這是危險來臨前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溝通,做孩子的傾訴對象

當然,防止自己的孩子遇上霸凌,最為重要的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保持暢通的溝通,孩子有什麼事情第一時間都願意分享給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遭受霸凌。

生活中有一些家長不太懂得怎樣和孩子溝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習慣於不停地去糾正孩子的一切行為,和孩子的溝通指責和糾正成為了主旋律。久而久之,孩子感覺不到和父母站在同一戰線,越來越多的事情不願意給自己的父母分享,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從父母的語言中得到的糾正、指責的回饋。

試想,這樣的親子關係,孩子如果遭遇了校園霸凌,很大程度上不會告訴父母,以孤立無援的姿態默默承受霸凌帶來的摧殘。

所以,父母和孩子保持暢通愉快的溝通,第一點就是要做到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無論他的觀點是否正確,是否成熟,父母都要耐心傾聽,並不急於用言語去糾正,去指責,而是把孩子一些不太正確的東西通過一個過程慢慢調整,簡單來說就是第一時間看到並認可孩子思想裡的優點,至於缺點,就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慢慢調整。

當父母和孩子無話不談的時候,家庭的溫暖就為孩子築起了一道抵禦霸凌的「防火牆」為孩子的成長道路驅散陰霾,迎來陽光。

相關焦點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西裡街兒童服務站|我是不是遇到了校園霸凌?
    提到校園霸凌,我們普遍覺得很嚴重的身體和心理侵犯才能稱得上「霸凌」,可實際上,只要是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以肢體、語言或者網絡手段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都可以算作是校園霸凌。有些霸凌行為很明顯,可有些卻不那麼猛烈,只是給受害的孩子心理上造成輕微傷害。
  • 校園「霸凌」頻頻出現,學霸很少被欺負,學生遇到此類現象該如何
    我們在學生時期的回憶通常都是美好的,而對於小部分學生來說,有好的回憶也有不好的回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會遇到過校園「霸凌」。現如今校園「霸凌」頻頻出現,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個電影很值得學生和家長去看一看,其實很多校園「霸凌」都是從一件小事情演變而來的,只是一直存在著誤會,沒有解開,所以才會出現此類現象。但是在我們看到的校園霸凌事件中,很少能看到學霸被欺負,很多人就在問: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如果學生遇到此類現象該如何呢?
  • 當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怎麼辦?(自救手冊)
    其中一個特別多的呼聲就是當我、我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事件後,我們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回答問題首先是來分析其成因。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急速增長,霸凌現像現在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太多的家長跟隨著經濟的大潮,追尋著金錢的同時,丟棄了孩子的早期教育。當你遭遇「霸凌」該怎麼做?
  • 開學季,校園霸凌不得不防!
    開學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前兩天,新華小編看了後臺私信,有家長留言說,9月1號開學了,就讀某中學的孩子不敢去學校,因為自身膽小,在學校總是被高年級的某校霸欺負,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這個事情引起了小編的關注。
  • 當遇到校園霸凌,請你勇敢反抗,對它說「不」
    12集的動漫,讓我推薦它的理由不是主流劇情,而是其中的第四集,簡簡單單的30分鐘,就把一場校園霸凌表現的淋漓盡致。或許是霸凌現象增加,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校園霸凌,《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等校園霸凌的電影也慢慢出現。回到動漫,凜音在孤兒院長大,後來被某個集團的夫婦收養,並把她送到了貴族學校學習。
  • 解析《聲之形》:面對校園霸凌,讀懂孩子的「求助信號」更為重要
    很多小在看《聲之形》的時候是抱著一副詩情畫意的浪漫愛情故事的心態,但實際上,這個唯美畫面下隱藏的,卻是一個非常現實黑暗的問題——"校園霸凌"。聽到這四個字我想每個家長一定都會眉頭緊皺,孩子在入園後就遠離了我們的視線,很多時候我們都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
  • 從「心理學」分析《少年的你》霸凌現象
    ,該怎麼辦;脆弱:自理能力太差。如果你遇到一點挫折,你就會崩潰。因此,不難發現霸凌也是專挑的一個很好的「獵物」,也是一種野生動物狩獵。04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支持一個藍天① 開放家庭教育的正確途徑:1。對孩子全心關懷:全心陪伴,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特別是在孩子性格發展期。
  • 淺析《聲之形》:校園霸凌的背後,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和孩子的孤獨
    因為與常人不同,是個殘疾人的她時常受到同學的欺負,男主角也是其中一個,他不僅毀掉了少女賴以生存的助聽器,還對她實施了一些暴力行為,少女因為這些校園霸凌的行為而選擇了轉學。漫畫劇情發展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接下來接受霸凌行為的變成了男主角,也是原先欺凌少女的成員之一。因為同樣的經歷,所以男主角對少女產生了同理心,並對她產生了悔恨愧疚的心理。
  • 發現校園霸凌,該怎麼辦?
    我的同學就看著心裡過不去,就來問問我,可是,我又該什麼辦呢?(TA學校是全市公立有名的「優秀」學校……我在小學校,但這種情況感覺蠻少的。)匿名回信 你好:校園霸凌跟學校好不好,學生優不優秀沒有關係。校園霸凌案件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缺乏證據、又無人肯指認才不了了之的。報警如果不管用,就帶著那位被欺負的當事人尋找免費法律援助,可以打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專業的律師應該會給出更好的建議。我對這種事情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議了,有了解的讀者請在留言區回復,幫一幫他們。
  • 遊永恆:面對「網絡霸凌」,該怎麼辦
    「網絡霸凌」近年來已成為時常出現的社會現象。當一個負面事件發生時,當事人往往遭遇「人肉搜索」,有人在網絡上公布當事人的個人私密信息,編造負面新聞,醜化和攻擊當事人。接著,就引來網絡圍觀、起鬨、謾罵,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 對校園霸凌說不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23日就此表示擔憂,對小學霸凌數量上升趨勢表示嚴重關切。他強調,政府應與家長聯手迅速進行有組織幹預,以防患於未然。 案例 學生休長假後自殺:我不敢再回去了 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由來已久,甚至變成一個符號融入這個國家的文化中,電影電視劇小說中到處可見日本校園中的「未成年醜惡」。
  • 王一博和汪涵那樣受觀眾歡迎,為啥汪涵的兒子評價不一樣
    舞臺下的觀眾看到汪涵的樣子,也會記憶猶新。 02王一博才貌雙全,是孩子心中的偶像 進一步說,王一博也不會想到汪涵帶兒子看《這就是街舞》的節目,更不會想到汪涵的兒子對自己的評價那樣好。其實,王一博又酷又帥,也確實是一句網絡流行語。不然,怎會有人如是評價?
  • 校園霸凌與年齡無關,還美麗校園一片藍天
    我認為校園霸凌其實一直存在,近日,發生在學生之間的校園暴力事件不斷增多。輕者致人傷殘,重者丟掉性命。原因僅僅是因為一些小事情。我看過電影《少年的你》,主人公再次回憶起在校園裡經歷的校園欺凌事件。時至今日,想到曾經的人和事,還是會有想要報復的衝動。欺凌出現最多的,是肢體暴力,其次是語言暴力。更可怕的是,花一樣的年紀,卻做出令人膽寒的事。
  • 關於校園霸凌
    看到這裡,可能正在遭遇霸凌的孩子感同身受著,曾經被霸凌的孩子喚醒了多年前的記憶。曾經有個案例,2018一樁「攔路打老師」事件引起了社會的軒然大波,男子在路上偶遇初二班主任,想起上學時多次被老師體罰,於是心生惱怒,對著老師就是一通辱罵,扇巴掌,邊扇邊問老師還記不記得自己。
  • 汪涵曾弄丟兒子?小沐沐聲音出演綜藝,小奶音教訓汪涵太可愛
    說起湖南衛視的主持人,大家印象中不是何炅就是汪涵了,作為湖南衛視當家臺柱之一,汪涵給人的印象一直都很穩重的,但想不到****一期《野生廚房》中汪涵竟然被爆料曾經弄丟過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1月5日播出播出的《野生廚房》這一期來到了浙江嵊州,楊樂樂化身野生電臺主播,攜節目「熱心觀眾」小沐沐驚喜發聲,小沐沐更是現場吐槽汪涵「爸爸把我弄丟了」。
  • 爸爸姓王,要求孩子名字聽著霸氣看著文氣,汪涵給取的太有水平了
    汪涵曾經在《火星情報局》節目中聊起過自己給小孩子起名字的故事。汪涵作為一個主持人,給人的感覺一向是有文化,有內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情商很高,所以有人希望涵哥能幫忙起個名字很正常。而汪涵也還記得自己幫別人的孩子起名字的一些「高光時刻」,他講的兩個例子,確實讓人拍手叫好。
  • 市人大代表討論防範校園霸凌:建議"反校園欺凌"教育設為必修課
    雖然有諸多軟硬體上的防範措施,不過鍾亞利也承認,一旦發生校園霸凌,校園在處理上也面臨困境,很多家長把霸凌事件的發生歸罪學校,有的家長說「孩子從小我一直都沒動過,誰也不能動」,讓校方很難處理。   劉峰在調研中也發現,教育行政部門將霸凌事件的處理作為對學校的考核內容。學校在家長和主管部門的雙重壓力之下,能夠對霸凌事件給出最科學合理的處理方案嗎?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這些難點,紛紛做了分析和解答,可以說是一篇超硬核的校園霸凌預防+處理指南。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擁有快樂美好的校園生活。我小時候是沒有「校園霸凌」這個說法的。相比於要面對幾十個孩子,還要繁重教學任務的老師,真正能夠點對點關注到孩子的只有父母。報告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絕大部分校園霸凌的實施者,自身也曾經遭遇過霸凌現象。無論是霸凌者還是被霸凌者群體,都普遍存在一個共性,那就是缺乏家長的關注。霸凌行為發生在留守兒童之間的概率,要遠高於父母在身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