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自己的桌面折騰了不少,發現U口已經不夠用了,鍵盤、無線滑鼠、U盤、移動硬碟、讀卡器、手機、kindle……是時候考慮上個USB集線器了。一般的集線器多為4口,加上機箱後置USB口倒也勉強夠用,然而我是個經常折騰的人,不喜歡去機箱後面拔線插線,所以需要一個多口的USB集線器。本著「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沒有」的原則,最終我看上了Orico這款10口分控USB3.0集線器。
開箱:
▲這款Orico10口的USB3.0集線器包裝盒是常見的簡潔風,正面產品海報+產品名稱+廠商logo等。藍白底色很有科技感。
▲背面是規格參數介紹以及生產信息等,還是挺詳細的。
▲這個集線器本體還是很好看的,外殼材質是鋁合金陽極氧化磨砂處理,手感很棒,看上去也很有工業美感;兩端外殼是透明PC,分控開關按鈕為ABS。
▲再看前端,分別是DC電源插孔和數據線插口。
▲背面是參數及認證。
▲這是DC電源適配器。
▲數據線和說明書、保修卡。
全部配件展示完畢,下面來上手看看實際表現如何。
上手體驗:
十口分別連接U盤1,盤符ESD-USB(N);HGST U3B3.0移動硬碟,盤符TOURO(O);U盤2,盤符GLOWAY(J);U盤3,盤符L;kindle;一加8手機;ipad mini2;ROG無線滑鼠接收器;杜伽K320W鍵盤鍵盤線;品勝USB讀卡器(USB2.0)+東芝16G SD卡,盤符K;USB typeA轉typeC+ROG降臨RGB耳機。
U盤1測試表現:
首先來看U盤1的表現,這隻U盤型號是sandissk ultra usb3.0,此前被我做成系統安裝盤了,所以盤符顯示ESD-USB(N)。
在集線器上,以HD TUNE做文件基準測試,該U盤的讀取速度接近130M/S,寫入速度20M/S出頭。
這隻U盤的文件
實際文件讀寫速率與HD TUNE基準測試一致。
將其從集線器上取下,插入機箱前置USB3.0接口,HD TUNE文件基準測試結果與集線器上表現一致。
U盤2測試表現:
U盤2為光威USB3.0 G速時空32G,盤符GLOWAY(J)。
HD TUNE文件基準測試結果:讀取速度77M/S左右,寫入18M/S左右。
實際讀寫速度與文件基準測試基本一致。
咦,接機箱前置USB3.0口後咋測試結果比之前集線器上低了那麼多?想不明白……
HGST移動硬碟測試表現:
在集線器上HDTUNE 文件基準測試結果如圖,讀寫均在100M/S左右。
實際拷文件讀寫速率均為100M/S左右,與測試結果一致。
接機箱前置USB3.0口後,該移動硬碟文件基準測試結果與集線器上一致。
U盤3測試表現:
U盤3是sandisk ultra usb3.0 32G,盤符L
集線器上測試結果,讀取160M/S,寫入58M/S左右。
初期寫入速度確實接近58M/S,然而中期起掉速嚴重……
讀取速度還不錯,雖然有掉速,但大部分時候能維持在接近160M/S的水平。
接機箱前置USB3.0口後文件基準測試結果,寫入與集線器上測試表現一致,讀取略低一些。
SD讀卡器測試表現:
集線器上測試結果如圖,讀46M/S,寫44M/S左右。
實際拷文件測試結果都大幅低於文件基準測試,我有點懵逼……
換機箱前置USB3.0口後,拷文件測試結果依然只有不到20M/S的水平,我自閉了……
接機箱前置USB3.0口後做文件基準測試,這個測試結果就和實際比較接近了。
其他體驗:
接無線滑鼠接收器,使用正常;接一加8手機,可正常充電及傳輸文件;接ipad mini2,可正常充電;接kindle,同樣可正常充電及傳輸管理文件;接鍵盤,正常。
遇到的問題:
遇到一個比較詭異的問題,集線器此前接機箱前置USB3.0口時本來工作正常,十口全接入做了一次測試後,U口在插入無線滑鼠接收器/鍵盤電源線時信號燈不亮,滑鼠/鍵盤均不識別,但同一個U口插入U盤後仍為正常狀態。關機重啟後重現,將集線器改接機箱後置USB3.0口後恢復正常。
總結:
總的來說,對於桌面上需要經常插拔連接各種USB線/USB接口設備的人來說,這款Orico10口USB3.0集線器還是很實用的,10個U口可以勝任絕大多數場景,而獨立分控的設計也很難得,全系USB3.0則讓它可以更快傳輸各種數據。不過也有一些問題有待改善,一是插入多個設備後的發熱比較厲害嗎,二是我在使用時遇到了一些問題,具體如前文所述。
好了,這次分享到此結束,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