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江蘇洪澤湖的湖面西南方向,出現了一幢幢古城樓建築群落,這些古建築群錯落有致、十分清晰精美,有古色古香的八角城樓、居民房屋以及綠樹叢林。
這一壯麗奇觀,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攝影愛好者駐足拍攝。
直至當天下午4點20分左右,這一壯麗景象慢慢消退,整個海市蜃樓盛景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左右。
在科學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有諸多傳說,多以為是沉淪在洪澤湖底的泗州城的顯現。
泗州城是什麼?
泗州城位於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曾經是歷史上淮河下遊的一座重要都市,它扼守淮河兩岸及南北大運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埠岸,具有突出的戰略、交通和經濟位置。
泗州城始設於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黃河奪汴入淮,泗州城遭沒頂之災,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全城徹底被泥沙埋沒。1986年以來,盱眙地方的有關部門和學者開始提出古泗州城遺址考古的課題。
2014年12月1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考古專家者匯聚江蘇淮安市盱眙縣,因洪水肆虐而被深埋水下330多年的「東方龐貝」盱眙縣泗州城,經過三年多考古發掘,已確定了古城遺址範圍,一大批珍貴的文物「重見天日」。
泗州城歷經唐宋元明四代,繁榮興旺了900多年的歷史名城,為什麼到了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湮沒在浩浩的洪水之中,這與洪澤湖的形成和擴張有關。
海市蜃樓又是怎樣一種奇景呢?
海市蜃樓,又叫蜃景,是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海市蜃樓的出現與光的折射、氣象、環境都有關聯,氣象方面有可能與溼度有關,但不是說絕對溼度大就可以形成這個現象,而是這個區域可能出現了溼度不均勻,局地溼度大而造成空氣的折射率不一樣。
海市蜃樓現象通常發生在海上或者乾燥的沙漠上。特別是在春夏季節,下層空氣受水溫影響,較上層空氣為冷、密度大,而上層空氣密度小當陽光穿過這種空氣層時,就要發生折射和反射,下層密度大的空氣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把地面景物反射到半空中。這時就會出現奇妙的虛幻景致。「海市蜃樓」雖然是一種幻景,有著其神秘的一面,但卻讓人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但是卻有人認為簡單的光學現象不能用來解釋這一現象!既然是折射的景象就必然存在實體,我們國內許多海市蜃樓景象也曾在全球各地找到相對應的建築,但更多的蜃景還沒有找到相應的實體,因此存在很多關於海市蜃樓形成的觀點。
其中有一種觀點,或許也能夠解釋這種現象,這就是霍金的平行時空觀。平行時空,則是存在著多個與我們相同而平行的宇宙,裡面有著同樣的人和物,但是社會發展並非是同步的,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後。或許在其他的宇宙中,他們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文明,但是他們的發展還比我們相對滯後了一點兒,停留在我們曾經的秦朝時代,而空間的交錯,讓他們的景象呈現在了海市蜃樓中,因此能夠看見秦朝的景觀,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這些終歸還是科學上的一些猜想,相信伴隨科學的發展,我們也會探尋更多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