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父母關注和頭痛,社會中也有各種各樣對兒童教育的言論,各種說法都有,有人說要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也有人說教育孩子真是「不打不成器」,這些教育方式都不能說是好的教育方式,甚至有些教育方式是比較偏激、荒唐的。可是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好的教育方式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與品質也離不開家長的教育,特別是孩童時期,小編曾聽一位小學老師說過,大概意思是,孩子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監督,差不多在一年級這個時期,家長要尤為注意,這時候需要家長富有耐心,多花一些時間引領孩子,多想辦法規範孩子的行為。
國家與社會都對兒童的成長十分關注,有不少相關法律法規都是用於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政府還會要求學校定期進行家訪,開班會等,近些年來,有關於孩子教育的電影和電視劇也有不少,其中也有不少關於孩子的教育方式的言論,可能是由於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社會競爭的壓力也逐漸增大,人們都說絕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和興趣班隨之而來,當然,這也間接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很多孩子都開始被迫「上課」,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這樣不僅得不到好的效果,還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叛逆的心理,甚至還會留下陰影,這就叫得不償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說到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出現的兩個極端,一個是極其嚴格,只要出現一點過錯,非打即罵,一個是溺愛,什麼都慣著他,順著他,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這便是教育的兩個極端,這個教育方式的對與錯是沒有什麼衡量的標準的,家長教育孩子就需要在其中找到一個度,只要是適合孩子的,利於孩子的,那就是對的,正所謂因材施教,適合別人家孩子的不一定會適合你家孩子,不要一家人整天忙忙碌碌,到處折騰,卻起不到什麼好的效果。
孩子當然是家庭裡的重點關注對象,孩子身上背負著家長的期盼,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有好的前途,好的生活,好的未來,所以家長著急孩子的成長是很正常的,但也要講究方法,不能一股腦地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都塞給孩子,這種行為是盲目的。我們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學會激發孩子的興趣,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通過這些來拉進自己與孩子的距離,為他們選擇最恰當的教育方式,這樣也許很不易,但希望家長們能對孩子徐徐圖之,選擇適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