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歌曲水宴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女性歌人身著小袿,男性歌人身著狩衣,在溪岸兩側緩緩落座。席上放置作和歌的短冊、筆墨硯,以及數朵用於標記已飲羽觴的菊花。身著水幹的童子,將盛放酒杯的鴛鴦狀羽觴於小溪上遊放出,使其順流而下。沿岸歌人取酒一飲而盡,著墨揮毫,寫下一首和歌。

蔣楚珊

  日本京都城南宮神苑平安庭內,7名身穿日本平安時代服飾的歌人,臨水而坐,盛酒的羽觴順流而至,歌人取杯暢飲,而後提筆作和歌一首,最終由兩名童子收集詩箋,交神職人員朗詠。

  這是日前在京都城南宮舉辦的曲水宴儀式。「引以為流觴曲水,列作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般在《蘭亭集序》中所記載的風雅之景,在中國已不多見,但如今每年都在日本生動再現。

  除了祭祀神靈外,曲水宴還是展現承襲自漢詩的日本本土化詩歌和歌文化的好時機。

魏晉之風傳日本

  坐在平安庭內,目之所及遍是深深淺淺連片的翠綠,粉黃色的花點綴其間。流水從累疊起的石頭上一瀉而下,匯流成蜿蜒的小溪,大大小小的石塊在兩側形成了溪岸,清脆的水流聲在庭內蕩漾,與曲調悠揚的箏樂形成一場默契的合奏。

  女性歌人身著小袿,男性歌人身著狩衣,在溪岸兩側緩緩落座。席上放置作和歌的短冊、筆墨硯,以及數朵用於標記已飲羽觴的菊花。身著水幹(一種禮服)的童子,將盛放酒杯的鴛鴦狀羽觴於小溪上遊放出,使其順流而下。沿岸歌人取酒一飲而盡,著墨揮毫,寫下一首和歌。

  「近50年來,京都城南宮每年都會在4月29日和11月3日舉辦曲水宴儀式,復原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正式宴會活動。參與儀式的歌人都是來自京都、大阪、兵庫等地的歌人協會代表。」城南宮負責人鳥羽重宏介紹說。2019年4月29日當天,參加儀式的人數超過800人,現場座無虛席。

  鳥羽重宏表示,把曲水宴作為歷年活動,是希望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展現歌道的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大家可以在大自然中通過和歌欣賞大自然之美,這是曲水宴最大的魅力。」

  4月1日,日本新年號「令和」公布,引發社會熱議。「令和」二字選自日本最早的和歌集《萬葉集》中的《梅花歌並序》,和歌也因此備受關注。4月29日當天,曲水宴的歌題選擇了同樣出自《梅花歌並序》的「嶺雲」,歌人們以此為題,現場創作和歌。參與城南宮曲水宴儀式的歌人、京都歌人教會代表英保志郎認為,曲水宴儀式和歌題的出處體現了「中日文化共享」。

  據鳥羽重宏介紹,日本全國有十幾個地方舉辦曲水宴,主要在神社、寺廟和公共場所舉行,其中京都有3處。他解釋說,在神社中舉辦的曲水宴是贈給神靈的儀式,因此和歌以詠頌自然、和平為主要基調。

  魏晉文人詩酒唱酬的風雅文化傳入日本後,曲水宴逐漸成為日本貴族們正式的宴會活動。奈良時代,貴族們在曲水宴中主要吟誦漢詩。到了平安時代,日本人創造了平假名,貴族們開始通過模仿中國的五言、七言絕句,創作出五七調長短句形式的詩歌,並慢慢發展為日本本土的一種詩歌,即和歌。和歌的句式為「五-七-五-七-七」,由31個音構成。至今,傳統和歌的創作依舊離不開漢字和古日文。

  4月29日當天,就讀於日本佛教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李璐茜特意身穿中國唐代(對應日本平安時代)服飾前來參加曲水宴:一身淡青齊胸襦裙,外披紗羅衫,腰垂淺藍色腰帶。同時,她還化上唐代女子的特色妝容:黛眉飛揚,眉間點花鈿,口脂不塗滿,嘴角兩邊點上淡粉色面靨,頭上梳著高髻,發的一側插步搖,另一側戴花。

  李璐茜說,曲水宴傳自中國,體現參與者的文化修養,非常值得中國留學生來參加,可以從中觀察當代日本是如何傳承、保護和發展東方傳統文化的。「京都有很多文化祭奠與傳承的活動,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中國。作為一種常識也好,一種文化修養也好,有必要讓更多的人去認識、了解、推廣和普及。」

傳統和歌的傳承

  京都的城南宮、上賀茂神社、北野天滿宮3座神社每年都會舉辦曲水宴。2019年,日本公益財團冷泉家時雨亭文庫照例派出弟子,參加上賀茂神社的曲水宴。

  冷泉家宅邸是目前日本唯一保留完整的公家(貴族)宅邸,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1981年,冷泉家時雨亭文庫成立,旨在對世代傳承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進行綜合性、永久性的繼承保存。冷泉家現存有5件國寶、47件重要文化遺產,以及數萬件從先祖輩保存至今的典籍和古文獻,其中多數是由歷代貴族和武士親筆抄寫流傳下來的。此外,冷泉家作為日本和歌之家已延續800多年,現在還在不斷開展繼承冷泉流歌道的相關活動,推廣普及和歌文化。

  冷泉貴実子是冷泉家第25代女主人、冷泉家時雨亭文庫的常務理事。據她介紹,冷泉家時雨亭文庫主要圍繞保護歷史建築、保護繼承傳統和歌、推廣傳統和歌3個方面開展工作。現今,冷泉家有150名弟子,每月開展10次歌會。

  以歌詠自然、和平為主要基調的傳統和歌,通過「季語」表現季節感。季語,即日本詩歌中要求必須出現的一個代表春、夏、秋、冬或新年的季節用語。冷泉貴実子說,和歌受中國漢詩絕句的影響,遵循寫詩需有題的原則,且創作時要使用固定的用詞搭配,「比如『清晨,草原上的露珠,蟲子在鳴叫』,通過這個場景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在和歌季語中,露珠代表秋天,而露珠所對應的固定搭配,則是蟲子。這是古代日本宮廷歌人的傳統創作模式,冷泉流歌道將此繼承至今。

  通過加入季語和統一的固定詞語搭配,讀者能在和歌中感受到同樣的氛圍,想像出一幅相應的春夏秋冬畫面。在冷泉貴実子看來,這樣一種共通的美,正是和歌的價值所在,「希望大家認識到和歌是日本文化的一個根源,和歌培育了日本人的審美觀,這種美學概念被應用到日本的工藝、繪畫等其他領域上,它們都是從和歌的世界發展出來的。」

  為推廣傳統和歌,冷泉家仍保留與和歌相關的傳統年中儀式。每年七夕之際,冷泉家宅邸會舉辦「乞巧」歌會,150位弟子相聚一堂,在「水流之座」中創作、吟誦並互贈和歌。

  近年來,冷泉貴実子也感受到人們學習和歌的積極性在不斷增加,「周圍(對和歌)的反應越來越熱情」,尤其是中學,經常邀請她或她的弟子前去作講座。她猜測,或許是歌會、曲水宴等活動通過電視得到了傳播,使得更多年輕人對此產生了興趣。「通過推廣傳統和歌,我們可以重新認識日本文化裡的『和』。」

現代和歌的多元化發展

  英保志郎回憶,他在中小學階段就通過國語教學課接觸到了和歌,但是真正創作和歌是從大學加入短歌會後開始的。在他看來,如今,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口語化的短歌創作替代了傳統的日文古語和歌。

  短歌是和歌的一種類型,明治時代後有了新的發展——現代短歌出現。傳統和歌強調遵循傳統的創作規則,能在集體中共同感受與分享;現代短歌則以個人感受為主,特點是自由表達。

  「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成為了創作的前提。」冷泉貴実子評價道,現代短歌作為一種藝術而發展,表現與眾不同的個性和自我。

  「回家的路上就能寫出10首,記在手機記事本上。」京都大學短歌會會長金山仁美表示,自己每時每刻都在想短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想通過短歌來表達。加入短歌會3年來,她已經創作了兩三百首短歌。

  京都大學短歌會(以下簡稱「京大短歌」)已成立數十年,目前有會員約80人,包括已畢業的京大學子、來自奈良女子大學和京都女子大學等高校的學生,至今已發行25本短歌集彙編。

  每月的最後一個周日,京大短歌都會舉行例行歌會,而在每年春夏時節,則與東京早稻田大學的本鄉短歌會等全國各地高校的短歌社團舉行合宿活動,交流學習短歌創作。

  與其他高校的短歌會不同,京大短歌不採用打分評判短歌的規則,而是逐首閱讀並評析,最後再公布每首短歌的作者。對此,金山仁美認為,其他歌會或許是由於時間關係,無法賞析所有的短歌,「我們短歌會的主要目的是討論,所有的短歌都應該得到平等的評價機會。」

  據金山仁美介紹,2010年以前,日本成立了短歌會的高校僅有京都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從2010年開始,高校短歌會雨如後春筍般增加。對此,她引用一短歌雜誌中「社交平臺與短歌流行的關聯」的評論進行解釋:社交平臺上的短消息或許符合短歌的形式,短歌順應了短文社交的潮流。她還說,新興的媒介傳播平臺促進了短歌的傳播與交流:不需要出書,直接在網上發布便可以被人知曉,還能讓更多曾經獨自創作短歌的人通過社交網絡進行交流。

  社交媒體傳播的多元化帶來了學習和歌的新高峰,同時,《歌牌情緣》等融入了和歌元素的動漫、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傳播,也給和歌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但機遇以外,還有挑戰。

  金山仁美回憶,初入短歌會,除她以外,會內都是四年級的學生,京大短歌出現了嚴重的斷層現象。除此以外,她發現,大家對於短歌的印象停留在中學時期所接觸的和歌,將教科書上的和歌等同於現代短歌,也因此認為創作短歌的人有些「奇怪」。

  京大短歌沒有專業的指導老師,沒有固定的創作風格,學生通過自己的想像進行自由創作。對此,日本奈良縣歌牌協會理事三瀦忠典分析說,網際網路的發展將短歌愛好者、學生群體和社會人士三者結合,但由於沒有專業的老師指導短歌創作,自由發展,因此很難形成獨特的風格。他擔憂,「短歌的風格相似,失去個性,原有的獨特價值被平均化了。」

  京大短歌成員、奈良女子大學四年級學生西川堇則有不同的看法。在她看來,隨著社交平臺或大學短歌會的發展,更多的人即使沒有深入了解也可以參與短歌的創作,不遵循「五-七-五-七-七」的形式,或許會丟失了傳統文化,但也可能會創造出新的短歌風格。

  西川堇說:「年齡大的人按照傳統格式來創作的較多。我們年輕人既有喜歡傳統的——所以傳統的和歌不一定會衰落或者消失,也有喜歡自由表達、不受『五-七-五-七-七』約束的,是多元化的。」

來源:2019年7月10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日本歌曲改變了華語樂壇?這些經典的中文歌曲全部由日本歌曲改編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改編/翻唱歌曲成為推動香港音樂產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一些流傳至今的經典歌曲,如《酒紅色的心》(譚詠麟)、《風繼續吹》(張國榮)、《情已逝》(張學友)、《千千闕歌》(陳慧嫻)等,都是改編/翻唱自日本歌曲。不僅僅是香港樂壇,臺灣樂壇和大陸樂壇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改編自日本歌曲。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近幾十年都有哪些經典歌曲改編自日本歌曲?
  • 有多少日本歌曲在中國流行
    上海世博會上,上海世博會海外推廣形象大使、日本著名歌手谷村新司獻上的經典歌曲《星》是中國翻唱最多的日本歌曲。還有許多日本歌曲像日本詞彙一樣被中國引進、翻唱、盜唱,被中國人當做理所當然的中國歌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專輯8:李谷一《日本歌曲》專輯
    點擊藍字獲取更多信息李谷一《日本歌曲》李谷一《日本歌曲》專輯是李谷一1981年為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灌制的卡帶,編號為P-2028,由廣東歌舞團樂隊伴奏,蔣衍指揮。這張李谷一用中文演唱的日本歌曲,選的幾乎都是當年日本最流行的歌曲,全部為日本原創歌曲,除了較早傳入中國的《四季歌》外,唐亞明參與了所有歌曲的譯配工作。配器工作由蔣衍完成,配器在當年來說十分新潮,就是現在聽也不過時。
  • 抖音經典日本歌曲推薦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抖音最新資訊 > 正文 抖音經典日本歌曲推薦
  • 她是日本實力女歌手,歌曲傳唱度很高,今歌曲被寫入了教科書
    娛樂圈是美女和帥哥的集中地,這裡有大量的俊男靚女,對於一個想要走紅的明星來說,顏值是最基本的要素,若是長相平庸,那麼成名之路就會比較坎坷,雖然大家很喜歡有才華的人,但是一張漂亮的臉蛋確實能夠讓觀眾格外的關注,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逃不過這個定律。
  • 值得一聽的10首日本歌曲
    日本音樂當屬Jin醬的最愛,這10首日本歌曲伴我走過那些難忘的青春,午休或寂靜的夜晚,就一起來聽聽吧~~!1.
  • 日本超洗腦歌曲《PPAP》,歌詞和舞蹈簡直堪比《小蘋果》!
    來自日本的PICO太郎所創作的洗腦神曲「筆-鳳梨-蘋果-筆
  • 這些年日本翻唱的中文歌曲
    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各種勢頭越來越猛,很多日本人開始翻唱中文歌曲。眾所周知,8、90年代港臺有大量明星翻唱日本歌曲,特別是中島みゆき(中島美雪),號稱養活了大半港臺藝人,甚至可以說很多藝人都是靠她紅起來的。
  • 動漫:80後看過的日本動畫片歌曲,也有中文翻唱的經典歌曲
    當時電視上的動畫以日本動畫為多數,而中國大多會引進中文版,也就是當時臺灣配音的中文。當時中國的配音水平還是比較落後的,配出來的都比較不能讓人接受,所以大部分都是臺灣配音的。一般配音就可以了,歌曲什麼的都還是日文的,當時也有把歌曲換成中文的,這個還是比較少見的,也是配音公司比較有耐心的。
  • 不看動漫,真不知道這些經典歌曲竟然是翻唱,日本歌曲撐起半邊天
    想必很多網友都從動漫中收穫了各種不同的事物,在現如今龐大的動漫作品中,有帶給我們感動的,也有帶給我們歡樂的,更有帶給我們熱血的,不過看動漫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偶爾會告訴我們一個真相,曾經以為是火遍全國的經典歌曲,有一部分竟然都不是原創的,都是翻唱日本的歌曲,日本歌曲曾經撐起了樂壇半邊天,一起來看看哪些是翻唱的「經典歌曲」吧。
  • 原來我們都是聽著日本歌曲長大的,這些歌都是翻唱自日本歌
    一直以來,我以為華語樂壇那些個經典歌曲都是出自中國人自己的編曲的,後來才知道原來這麼多歌曲都是翻唱日本的,原來我們都是聽日本歌曲長大(其實我是抗拒的)這些歌曲是無論怎麼想都想不到是翻唱的呀。部分翻唱歌曲中國流行歌曲最早流行於上世紀70年代的港臺地區,而日本在50年代就有了較為成型的娛樂圈。70、80年代港臺地區很多藝人都到日本學習和發展,像鄧麗君,羅文、beyond樂隊(緬懷黃家駒)等都去過日本。
  • 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都被日本翻唱過,其中一首人盡皆知
    都說中島美雪(中島みゆき)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早年有《千千闕歌》、《容易受傷的女人》,近幾年也有《起風了》等大熱歌曲,今時不同往日,其實,這些耳熟能詳的華語歌曲也被日本翻唱過。NO1:東風破第一首就是周董的東風破,被日本的和楽器バンド所翻唱,濃濃的中國風遇到日本的傳統旋律,聽上去也是別有一番滋味,除了這首《東風破》,周董的《花海》、《說了再見》等熱門歌曲,也被日本歌手翻唱過。
  • TWICE歌曲登冠軍寶座,成日本ktv最愛,認證日本人氣!
    12月11日,據韓網消息,韓國女團TWICE的歌曲《Feel Special》被選為今年日本練歌房中唱得最多的K-POP歌曲。據悉,在JOYSOUND發表的《2020年JOYSOUND卡拉OK年度排名》中,TWICE的歌曲《Feel Special》在K-POP部門中佔據了第一位。
  • 聆聽經典日本歌曲,感受他們的音樂文化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藝術, 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它們可能被那些經典的歌曲記錄並讓它永恆。這雖然不是山口百惠的個人大碟,但銷量也相當的好,《山口百惠大年鑑》和《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都記錄到該唱片從發行到停售,已賣出了二十六萬張(當年日本人口約一億)!後來山口百惠在1979年新宿演唱會、1980年「今夜を限り引退!」山口百惠隱退特輯以及最終的1980年「從傳說到神話」告別演唱會中演唱過此曲。後來這首歌被收錄於山口百惠許多紀念專輯中,例如《山口百恵全曲集》、《百惠傳》、《百恵回歸》等。
  • 國外播放量最高的十首日本歌曲 你都聽過嗎
    許多人都是看著日本動畫長大的,對日本的流行音樂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了。日本流行音樂在早期受到西方音樂很大的影響,傳統歌曲與爵士、搖滾等競相爭彩,其中,已經舉辦70屆的NHK紅白歌會,就是展現70年來日本主流音樂生態的最佳標本。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音樂市場。
  • 你心目中排名第一的日本動漫歌曲是哪首?
    前幾天,日本的朝日電視臺在超人氣綜藝節目《國民13萬人投票!動漫歌曲總選舉》中,發表了今年度的「日本人最愛的動漫歌曲」。它的同名主題曲,也是日本KTV動漫音樂點播率前十的歌。這首由和田光司獻唱的TV動畫片頭曲,充滿著他對夢想的嚮往和努力。每當《Butter-Fly》的旋律響起時,總能帶來滿滿的回憶殺。
  • 絆愛和愛哥同唱中文歌曲!中文發音超標準,萌到日本人都服了
    就在前些日子,KIZUNA_AI的官方頻道發布了一首歌曲MV,是由初代絆愛(老愛)和中國絆愛(愛哥)一起演唱的一首中文歌曲,《學貓叫》,引發了日本人熱議,紛紛稱讚「雖然聽不懂,但感覺很可愛」。這是一首中國的歌曲,原版是小潘潘、小峰峰演唱的《學貓叫》,是一首對唱的,節奏歡快有趣的情歌。根據老愛的留言,她說是中文絆愛「愛哥」手把手教她唱會的,這也是老愛和愛哥第一次聯動唱歌曲,歌曲中,老愛的節奏抓得準並且歌詞唱腔清晰標準。
  • 2020最受歡迎的日本歌曲,竟然來自一本小說
    去年,YOASOBI以這首歌曲出道,沒想到它的音樂動畫一經推出就深受日本年輕人的歡迎,在油管爆紅了一年,而且音源還佔據了今年日本公告牌單曲年終榜的首位!Official鬍子男dism搖滾樂隊Official鬍子男dism可謂是今年JPOP裡最炙手可熱的樂隊了,日本公告牌單曲年終榜TOP100就有11首歌是他們的,其中有3首歌曲進入了前十!
  • 坂井泉水的經典歌曲《Boy》,這個日本姐姐實在太美了!
    坂井泉水的經典歌曲《Boy》,這個日本姐姐實在太美了!00:00 來源:巴西技術控 原標題:坂井泉水的經典歌曲
  • 十大被翻唱日本歌曲排名榜單揭曉!李克勤《紅日》名列榜首!
    早期香港樂壇的很多歌曲都是翻唱自日本歌曲,尤其是中島美雪居多,因此被認為養活了香港樂壇。下面就給各位介紹下十大被翻唱日本歌曲,每一首都已成經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歌曲是最受歌迷喜歡的?1、李克勤《紅日》 作為四大天王以外的第五天王李克勤,也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唱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