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遇廣東」廣東已收穫晚稻1100萬畝 航拍「萬畝稻田」壯美畫卷

2020-12-17 央廣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 航拍佛山高明「萬畝稻田」收割場景(製作:王倩)

央廣網佛山11月18日消息(記者 官文清、張勝強、王倩 通訊員 粵農宣、譚傑才)目前,廣東省1400萬畝晚稻收割已進入尾聲。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調度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廣東晚稻收穫面積達1100萬畝,佔全省晚稻種植面積的七成多,其中機收晚稻面積超1000萬畝。

廣東全省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等超8000個服務組織正全力投入晚稻機械化收穫中,各市、縣(市、區)農機化管理部門派出技術人員和執法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確保秋收期間農機安全有序生產,確保晚稻顆粒歸倉。

據了解,今年晚稻生長期間,天氣狀況保持良好,基本沒有受到特殊天氣的正面襲擊和直接影響。全省種植面積比去年增長1.2%,預計11月下旬將基本完成晚稻收割。

在「魚米之鄉」佛山高明,這裡有6.7萬畝水稻生產集中連片區域,是珠三角乃至廣東全省重要的優質糧食種植區。其中,作為高明萬畝稻田核心區,崇步農業園區一帶種出的稻米更是達到國家富硒稻穀標準。

今年以來,在三個「萬畝工程」的引領下,佛山高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勢頭強勁。按規劃,「萬畝稻田」項目在兼顧種糧的前提下,將建設成為集高新科技示範、生態種養、現代化倉儲加工、生態休閒旅遊、文化體驗於一體的富硒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

此外,佛山高明還將在區內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農業」先行示範區,通過農業發展數量、質量、效益齊頭並進,開創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農業發展新局面。

在崇步農業園,藍天、稻田、收割機,共同組成了一幅廣東鄉村振興「新畫卷」(央廣網記者官文清 攝)

忙碌的收割機是晚稻收穫季的「見證者」(央廣網發 譚傑才攝)

高明崇布農業園內,農民們正在收割稻穀,這裡出產的稻米已經達到國家富硒稻穀標準。(央廣網發 譚傑才攝)

從空中俯瞰整齊的「萬畝稻田」,儼然一幅精緻的畫作。(央廣網發 譚傑才攝)

收割機正將稻穀送入運輸車內。(央廣網發 譚傑才攝)

收割機正在有序的進行收割作業。(央廣網記者官文清 攝)

航拍佛山高明崇步農業園萬畝稻田收割壯美場景(央廣網發 譚傑才攝)

相關焦點

  • 廣西欽州萬畝金黃稻田 「繪」出美麗豐收圖
    喜看稻田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11月3日,在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康熙嶺鎮,無人機航拍下的萬畝稻田一片金黃。當地農民抓住晴好天氣收割晚稻,在金黃的稻浪裡,收割機來回弛聘一片繁忙,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 廣東1400多萬畝晚稻田開始大規模收割 一派豐收景象
    央視網消息:近日,廣東省1400多萬畝晚稻田開始大規模收割,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今年廣東晚稻種植面積比去年增長1.2%,預計將在11月下旬基本完成晚稻收割。在廣州市從化區光聯村,2000多畝的晚稻田正在收割。
  • 廣東早稻獲總產量增幅6.2% 晚稻已插到田1438.2萬畝
    南方網訊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了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1.7萬畝,增幅4.1%,是我省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早稻單產397.73公斤,比去年增加7.73公斤,增幅1.98%;早稻總產量518.5萬噸,比去年增加30.3萬噸,增幅6.2%。今年以來,全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乾旱等多種不利因素衝擊,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 陽江86.7萬畝晚稻開割了
    陽江86.7萬畝晚稻開割了 2020-11-09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東早稻喜獲豐收 晚稻生產穩步推進
    廣東早稻喜獲豐收 晚稻生產穩步推進金羊網  作者:許悅、粵農軒  2020-08-24 今年廣東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
  • 廣東早稻總產量比去年增30.3萬噸,晚稻播種面積超去年水平
    南都訊 記者 莫郅驊 通訊員 粵農軒 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9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1.7萬畝,增幅4.1%,是廣東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早稻單產397.73公斤,比去年增加7.73公斤,增幅1.98%;早稻總產量518.5萬噸,比去年增加30.3萬噸,增幅6.2%。南雄市農民進行田間施肥。南雄市利用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
  • 稻田「守望者」250畝晚稻「新米」成了香饃饃
    250畝晚稻
  • 就在六枝丨12萬畝金黃稻田豐收在即!隨手一拍都是美照!
    就在六枝丨12萬畝金黃稻田豐收在即!隨手一拍都是美照!點擊音頻 收聽天氣預報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六枝特區一片片即將收割的稻田,金黃色的谷穗隨風搖曳,香飄四溢,就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令人陶醉。
  • 金黃的稻穀,豐收的季節,廣州從化19萬畝水稻進入收割期
    風吹過,金黃色的稻田發出沙沙聲,空氣中,瀰漫著稻穀的清香。南都記者從從化區獲悉,晚稻收割季節,從化全區19萬畝水稻將迎來豐收的季節。據介紹,由於今年天氣晴好,雨水充足,病蟲害少,是個豐收年,未來十天將是晚稻最佳收割期。
  •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2020-11-12 17:02:00  水產養殖網中衝村委會主任朱志偉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禾花魚畝產約25公斤,每公斤售價100元左右,稻田所出產的高品質「禾花稻米」,即便價格按普通稻穀4元/公斤的市價計算,畝產值也能達到2000元,除去成本,稻漁綜合種養畝均利潤超過4000元,高於本地水稻單作產值。
  • 江門早稻總產量同比增長7.47% 晚稻種植同比增加1.2萬畝逾8萬噸...
    原標題:江門早稻總產量同比增長7.47%,晚稻種植同比增加1.2萬畝逾8萬噸盈餘早稻供應灣區   作為
  • 「不誤農時戰春耕」機械助力春耕忙 常德澧縣早稻面積增加6.7萬畝
    近日,記者在常德澧縣看到,當地老百姓正在開展春耕,一簇簇的早稻秧苗種進田地裡,給土灰色稻田披上了春日的「綠裝」。單季稻改雙季稻,澧縣早稻面積增加6.7萬畝(村民在起運早稻秧苗,運送到種植戶稻田邊上。「今年400多畝稻田,全部改種了雙季稻。」他說,雙季稻不僅產量比單季稻高,效益也高。「我家行動比較早,早稻種植接近尾聲了。」近年來,隨著農村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們紛紛改種單季稻,即一年內在同一塊土地上只播種並收穫一次稻子。雙季稻分早稻和晚稻兩次種植,收穫兩季水稻。
  • 廣東早稻豐收 總產量增幅6.2% 晚稻栽插超去年播種面積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進 通訊員/粵農軒)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了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1.7萬畝,增幅4.1%,是我省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早稻單產397.73公斤,比去年增加7.73公斤,增幅1.98%;早稻總產量518.5萬噸,比去年增加30.3萬噸,增幅6.2%。今年以來,全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乾旱等多種不利因素衝擊,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 廣東累計投入資金1.87萬億元 實施舊改91.24萬畝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12月15日介紹,2008年至2020年11月底,該省累計實施「三舊」改造91.24萬畝,節約土地22.39萬畝;全省已累計投入改造資金1.87萬億元,約佔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5%。  全省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暨「三舊」改造現場會在佛山召開;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2020年1至11月底,廣東全省投入改造資金分別為6094億元、2074億元。通過實施連片改造而形成的工業、商住、文旅、生態等集聚區,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地。
  • 秋收近尾聲 晚稻獲豐收
    進入十一月,正是水稻種植區晚稻收穫的時期,稻田間裡一片繁忙收割的景象,放眼望去,金黃的稻田與藍天、白雲匯聚成一幅鄉村振興的豐收圖景。機聲隆隆,稻浪翻金。在紹興市越城區陶堰街道金墅村,一大片金色的稻田裡收割機正來往穿梭,打開收割機的閘門,「稻流」噴湧而出,連綿不斷。聚在一旁的稻農,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裡有近700畝晚稻在收割,畝產達800公斤,比去年高200公斤。」稻農趙師傅難掩興奮。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幹活,澆水施肥,風雨無阻,重複著在外人的眼裡單一枯燥的動作,但這份收穫的喜悅遠勝過無數個辛勤勞作的日夜。
  • 將論文寫在萬畝稻田上
    見到來田間指導的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洪一江教授,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千裡高興地向他報告稻田養蟹基地去年的收入。「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說明我們產業扶貧、振興鄉村的目標達到了啊!」聽完介紹,洪一江也樂呵呵地回應道。洪一江是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的首席專家。
  • 以「蕉」為媒 「數」連世界 一畝田助力廣東香蕉產業數位化發展
    一畝田作為承辦單位,在本次香蕉網絡節中結合廣東「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的發展,在平臺上對「廣東香蕉」及其產品的品牌形象和產業前景進行了為期4天的集中展示,截止目前累計曝光量259萬人,線上撮合交易額175萬,線上入駐234個商家共348個供應產品。
  • 1.5萬畝單季晚稻開鐮收割
    伴隨著晴好天氣,箬橫的糧食種植戶們迎來了一年中的豐收季,該鎮1.5萬畝單季晚稻開鐮收割,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點擊觀看視頻)據了解,今年單季稻生長期間,箬橫鎮氣候條件良好,「甬優1540」、「中浙優8號」等品種的單季稻長勢好,環比產量均有幅度提升。
  • 26人種萬畝田
    新華社南昌11月26日電題:26人種萬畝田新華社記者陳春園鄱陽湖畔,「江南糧倉」南昌縣蔣巷鎮,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的晚稻剛收割完,運糧車來回駛過,驚起在田裡覓食的鳥群。從2018年起,南昌智慧大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流轉了1萬多畝低洼地,種植優質水稻,只僱用了26個職業農民,其中的秘訣就是「智能化、機械化」。
  • 瀏陽農民以48畝稻田作布 「繪畫」出中國福娃
    最近有一個「中國福娃」出現在瀏陽市古港鎮梅田湖村的稻田裡,這是該村農民用48畝稻田種出來的。7月4日,記者在梅田湖村看到了這幅巨大的稻田藝術品「中國福娃」圖。 站在村子高處,可以將這幅稻田藝術景觀盡收眼底。畫面一邊是海浪,一邊是「瀏陽古港歡迎您」7個大字,中間主體部分是一個手持如意、腳踏蓮花的「福娃」,額發、笑容、飄帶都十分清晰,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