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奧斯曼帝國,滅亡拜佔庭,稱霸歐亞非,可是在一戰之後,迅速分崩離析。
奧斯曼帝國早在17世紀至19世紀間就已經長期滯止發展,再加上歐洲國家的強勢崛起,奧斯曼逐漸走向衰落。
對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直接促進作用的是蘇丹宣布復行1876年憲法、恢復議會,這次奧斯曼失去了對帝國的控制能力。
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保加利亞在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獨立。
奧斯曼帝國在1911年意土戰役中失去了的黎波裡和昔蘭尼加。
希臘在19世紀30年代宣布獨立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
英國在一戰中隨即吞併埃及和蘇丹,巴爾幹國家組成同盟共同反對奧斯曼的統治,發動了無數次大小規模的戰役,在巴爾幹戰爭裡失去了除了東色雷斯及埃迪爾內以外的巴爾幹領地。
最終一戰之後,在奧斯曼內部與外部協約國共同破壞之下,奧斯曼帝國的遺產被全部瓜分,總共被分裂成了40多個國家。
主要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希臘,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聯,卡達,巴林,阿曼,葉門,土耳其,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家。
奧斯曼幾乎失去了除君士坦丁堡以外的全部領土,《色佛爾條約》條約的籤定讓奧斯曼帝國名存實亡,最終在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領導下在土耳其獨立戰爭中收復了在安納託利亞的大部分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