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片頭曲中有一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句歌詞出自明代大才子楊慎之手。一個個王朝以及英雄消失在時間中,歷史帶著其獨有的滄桑。
近百年來世界風起雲湧,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全世界人民都遭受了戰火的洗禮。經過兩次戰爭後,有一些國家甚至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只留下文字記錄供人們查看,例如沙皇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無比強大的國家逐一消亡,足以見得戰爭的破壞性。而戰鬥中最為關鍵的除了戰士當屬兵器,強大的高科技兵器可以在戰場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曾經有一個國家便在滅亡前緊急往我國運送了一批武器,日本繳獲後卻稱:趕緊仿製。時間撥回到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主要參戰國之一的奧匈帝國內部發生了矛盾,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宣布脫離帝國獨立,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有了第一個便有第二個,曾經的巨無霸奧匈帝國很快分裂為十多個國家。
而捷克斯洛伐克一直是奧匈帝國的兵工廠,獨立之後軍工體系也十分完善。當時法國和德國之間關係十分惡劣,為了遏制德國的迅速發展,法國政府也暗中幫助捷克斯洛伐克建立國內的工業體系。憑藉著自身的經驗累積以及法國的幫助,捷克斯洛伐克誕生了一大批傑出的武器設計師,一舉成為歐洲的軍工強國,他們的體量在當時世界上排在第七,總產量僅低於美,德兩大巨頭。
哈力克則是捷克斯洛伐克軍工行業最知名的設計師,他在1920年設計了一款名叫布拉格一世的全新輕機槍,該機槍運用馬克沁機槍帆布彈帶供彈,整體長度為1.161米、重達9.6千克、射程為900-1000米、口徑7.92毫米,理論射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00發每分鐘。經過後續的反覆測試,這款輕機槍殺傷力極大,可以媲美麥迪森,白朗寧等名槍。
不過國防部並未滿足,他們要求哈力克繼續改進,要將這款武器設計成全世界最好的輕機槍。於是哈力克便夜以繼日地研發,進行了許多試驗,最後終於製造出了布拉格Ⅰ-23型。這款新機槍與之前相比,精度有了質的提升,即便連續射擊上千發,也不會出現偏移的現象,這也成為了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制式武器。
後來到了1926年,捷克當地的兵工廠和哈力克攜手研發新的武器,最終成品為布拉格26型輕機槍,這款機槍整體規格和布拉格一世類似,使用的彈藥為毛瑟槍彈,後來更名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6型,即我們熟悉的ZB-26。這款機槍攜帶方便,製造簡單,在捷克斯洛伐克國內深受喜愛,很快便進行了量產並且將本國部隊武裝。
不僅如此,該國政府還將輕機槍大量進行外銷,據統計ZB-26的出口量達到了十二萬支。而我國正是採購該機槍最多的國家,國內正處於北伐階段,整體武器的水平較歐美列強依然處於落後狀態,因此許多軍閥都大量採購了該武器使用。東北王張作霖便在天津大沽兵工廠批量仿製生產ZB-26,一次性給前線派發了兩千支,這也讓他的部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國民黨軍隊見狀自然醒悟,於是也向捷克斯洛伐克大量採購這款輕機槍,才勉強扳回劣勢。到了1934年,國內已經普遍認識到了ZB-26的出色性能和強大威力,此時南京方面將其設定為統一制式輕機槍,後來我國的戰士們也非常喜愛這種機槍,親切的稱其為捷克式。
可惜到了1938年,英法兩國在慕尼黑會議上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他們為了所謂的和平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了納粹德國,納粹德國突然發動閃電戰,迅速攻佔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自此該國滅亡,但是布爾諾兵工廠依然生產著ZB系列的輕機槍。
在被攻佔之前布爾諾兵工廠依然信守承諾向我國發出最後一批貨物,多達七千支捷克式輕機槍,這批機槍到達國內後為抗日部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後來失去了來自捷克的武器供應,我國只得自己仿製捷克式。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在1927-1939十餘年間總共採購了ZB-26輕機槍30249支,仿造數量超過驚人的十萬支。僅國民黨的德械師便裝備了超過700支,足以見得中國戰士對於這款輕機槍的喜愛。不僅如此,日本也曾繳獲過捷克式,東史郎曾在日記中描述自己看到了二十多位日本士兵被一挺捷克式殺死,後來日軍也開始仿製捷克式輕機槍。
由此可見雖然捷克斯洛伐克滅亡,但是他的武器設備依然為我國的抗日戰爭提供了巨大幫助。同時我們也得意識到戰爭是殘忍的,要i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遠離戰爭。
參考資料: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