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大而慮周,是清代章學誠老先生在其《文史通義》中對《文心雕龍》的評價,從學術意義上而言,這個評價可以說是非常權威、專業,也非常具有影響力。
我最早知道《文心雕龍》這本書還是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可能當時年齡太小,當時對這本書的理解是:這是一本講述如何寫好文章的書。
當時的理解也很簡單,在文章的核心畫一條龍——那不就是講怎麼寫好文章的嘛!
直到很多年後,一位前輩同時推薦了《人間詞話》和《文心雕龍》兩本書。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品評詩詞文字的書,此書散而神聚,是近代文學史上難得的佳作,思想境界博大精深。這,我是曉得的,雖然當時並未精讀《人間詞話》。
但這位前輩說,若說中國歷史上品評文章第一,還是《文心雕龍》。
自此,我才知道原來《文心雕龍》,品評第一,對文章創作的指導應該只能算到第二位。而此書的體大慮周則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從論述範圍來看,可以說《文心雕龍》論述的文體範圍之廣,無人能及
這裡僅從《文心雕龍》與《人間詞話》比較的角度,簡略說明《文心雕龍》的品評範圍之廣大。
《人間詞話》這部近代文學評論佳作僅僅從詩詞的角度來進行評述,就已經是近代最富盛名的著作,而《文心雕龍》則幾乎涵蓋了作者劉勰所在時代南北朝之前的各個文體內容。
《文心雕龍》共五十章內容,討論了經、緯、騷、詩、賦、贊、銘箴、哀弔、史傳、論說、章表、奏啟、議對等三十多種文體。
這樣的討論廣度,哪怕對今天的史學家來說都可以說是嘆為觀止、無人能及吧。想像一下《文心雕龍》的創作年代可是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出現這樣一部著作可以說是非常了不得的。
其次,從《文心雕龍》討論的深度來說,無人出其右者; 時至今日讀此書,我們仍能從中受益良多
在前述討論範圍之廣的基礎上,劉勰劉勰對每個文體的評讀都非常的深入,且用詞精到,絢麗無比。
舉例來說,劉勰評《易》。
夫易惟談天,入神致用,故系稱旨遠辭文,言中事隱,韋編三絕,固哲人之驪淵也。
劉勰對《易》的評價是,這本書是哲人思想智慧的寶庫。劉勰將這個思想智慧的寶庫,比喻為「驪淵」。「驪淵」兩字讓人浮想聯翩、嘆為觀止。讓我們體會到古人用詞之絢爛多彩,想像力之豐富。
再看劉勰評《緯》。
今經正緯奇,倍摘千裡,其偽一矣。
全篇都是讚美之詞的品評文章還是容易寫的,但劉勰的《文心雕龍》顯然不是,批評起來也是一氣呵成,毫不拖沓。短短幾個字,講緯書的詭奇,評論得實在到位。
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有同好者,建議讀原著。對於今天的歷史愛好者、文學愛好者來說,讀此書也不乏指導意義。
第三,從和思維嚴謹性來說,《文心雕龍》自成體系,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於現在寫文的人來說,也是極其難得的經驗借鑑
按照現代的觀點,可以把全書分為總論、具體文體的單獨論述、創作論、批評論四個主要部分。
總論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歷史文章的整體觀點,在對具體問題的分析部分,討論了幾乎所有的文體,在討論過程中,深入分析了各種文體的優劣,表達了作者對同時代文章的批評,如缺乏真實情感,辭藻過於華麗等等的內容。
劉勰的創作論部分更是細緻入微,從構思的藝術想像力、文章結構的布局、語言表達的文辭用典、賦比興等藝術技巧的應用都列舉的非常詳細,可以說幾乎講通了文學創作的全部內容,是對南北朝以前 。 《文心雕龍》一書全面而完整的評論,對於現在寫文的人來說,也是極其難得的經驗借鑑。又回到我這篇文章的開頭。文心雕龍——在文章的核心畫一條龍——讀好此書用好此書,真的可以寫出好文章。總之,劉勰所做《文心雕龍》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章學誠老先生「體大而慮周」的評價是非常到位的。《文心雕龍》全書對於現代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對《文心雕龍》一書的深入閱讀和寫作實踐,能讓人學會寫文章,進一步學會寫評論文章,從實踐角度,此書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