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白,他真是當得起詩仙這個名稱,我甚至覺得他走後真的是成仙了。「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鏗將有力的《將進酒》,」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這些詩句像是天然鑄成的,天然去雕飾,讀起來又非常地順暢、瑰麗,他真的是謫仙人,此詩只應天上有。
近日,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上了熱搜,大家卻都想起了李白寫給廬山的那首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網友紛紛感嘆李白的寫詩能力,稱這根本就不是誇張手法,這就是寫實手法,原來我們誤會他了,李白根本就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不是浪漫主義詩人。還有網友激動地感嘆這也算是和偶像一起看過了廬山瀑布,人家李白是自己見證了廬山瀑布的壯觀,而自己是在網上才看到,慚愧。更有網友指出:詩仙早就說過了,廬山瀑布的壯觀得遙看。
李白確確實實是繼屈原之後的第二位浪漫主義詩人,他出生於大唐盛世,用自己的詩句、漫遊、做派真實地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浪漫的人的畫卷。
在山裡修道,感受自然山水的幽靜、清雅,寫下豁達的詩句: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感覺就是住進了仙境,心情很閒適、灑脫。
被召進長安的時候,心情很是自信、激蕩,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激昂的詩句,能看出李白當時的開心和對自己才能得到肯定的一種自豪。
寫美人楊貴妃的句子也是好聽得很: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不虧是那個「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狂人。
進入長安的李白看不慣那種諂媚的氣氛,憤然離開長安,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句子,顯示了李白無法與那群庸人同流合汙的精神狀態,能如此蔑視權貴,在那個年代是何等可貴。
李白帶劍四處漫遊,遊遍大江南北,見識了眾多的風土人情,結交了很多文人名流,他的聲名天下盡知,粉絲無數,去哪玩都能碰到欽慕自己的人,那首有名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道出了李白與他的傾慕者之間的質樸、真誠的感情。汪倫很欽慕李白,知道李白有兩大愛好,一是喝酒一是遊歷,便主動寫信給李白邀請他到自己所在的安徽桃花潭來玩: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看到有如此仙境便立馬趕來了,在桃花潭度過了遊山玩水、暢飲的幾天後,李白要走了,汪倫送了禮物在家中設宴送別後,李白上了船,沒想汪倫和村民一起趕來送他,這讓李白非常感動,當時就拿出筆墨揮灑出這首名詩。
李白本人是一名遊俠,他對古時的俠客也很傾慕,有詩《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少任俠,手刃數人」,這些都寫出了李白的豪橫,真是個浪漫的人,帶刀騎馬四方遊歷。
李白迷弟杜甫對李白中毒很深,李白邀他去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樸實的杜甫就信了,拉上高適三人一起上路了。李白與杜甫情誼很深,兩人互相寫給對方的詩有很多,有說「知李白者,莫過杜甫」,說明兩人是知己。杜甫曾表示:與山東李白好。在李白站錯隊被坐牢流放的時候,杜甫很是記掛他,寫下詩《夢李白其一》「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首詩寫盡了杜甫當時對李白境遇的擔心,以及對於李白失去自由的痛惜。杜甫現存的詩中有三十多首是與李白有關的,其中幾首的題目都是夢李白、憶李白、贈李白,可見杜甫對李白的情誼與欽慕。杜甫在告別李白15年後,寫下了最後一首給李白的詩《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這首詩寫盡了杜甫對李白的欣賞和想念,同時希望能再見他一面,最後兩句話更是概括了李白的一生,這是真正的知己。而在這首詩寫後的第二年,李白就離開了人世,杜甫也沒有實現再見他一面的夢。
61歲的李白溘然長逝,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的死因撲朔迷離,出生地也不詳,仿佛真是一位謫仙。「此翁自是太白精,星月相合自隨行,當時落水非失腳,直駕長鯨歸紫清。」「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宮錦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見燃犀人,空憶騎鯨客。」這些後人描寫他的詩句更是為他的一生添了許多浪漫色彩,也許他真的是在夜披宮錦,醉酒以手弄月的時候,直駕長鯨歸紫清,化身騎鯨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