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科普:留意十一種食物或能避免腸易激綜合症

2020-12-24 HongKong肝視界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功能性腸胃問題,由腸道蠕動不協調造成,主要症狀包括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肚瀉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有黏液、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等。若在過去一年,平均有3個月或以上時間會反覆出現肚痛和腹瀉情況,就有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的確切成因不詳,但相信是結合多種因素所致,而心理因素如壓力和食物亦有機會引發症狀。

對大部分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而言,養成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是舒緩症狀的最佳途徑。每個人消化食物會有所不同,留意自己在進食哪些食物後產生不良反應,並減少進食相關食物,便可以降低引發腸易激綜合症的機會。

以下11種食物有機會引發腸易激綜合症:

1.非水溶性纖維,它在大腸中會吸收水分而膨脹,刺激消化系統蠕動,有助排便和減少便秘發生,但可能會導致或加重某些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腹瀉及腹脹。非水溶性纖維主要食物來源包括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全麥稻米和含麥糠的早餐穀類、根莖類、果皮等。

2.麩質,它是一種可在小麥、大麥及黑麥找到的蛋白質,某些人會對麩質敏感,引起以腹瀉為主的腸易激症狀。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腸細胞的變化,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許多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也有麩質不耐症,有研究表明,對某些人來說,對麩質敏感可能與腸易激症狀有關,而無麩質飲食可以改善這些症狀。現時市面上愈來愈多無麩質產品,不論是意粉、蛋糕或餅乾,也可以找到無麩質食品代替。

3.乳製品,許多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同時對乳糖不耐。乳糖不耐症是一種對含有乳糖的食物耐受度不佳的情形,症狀包括腹痛、腹脹、腹瀉、嘔吐等。最常見的原因是乳糖酶基因表現減弱,導致可以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不足,也可能是小腸絨毛上的乳糖酶不夠,少部分可能是因為小腸黏膜受損。

4.油炸食物,對於腸易激綜合症患者來說,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增加腹瀉的機會,而油炸食物實際上會改變食物的化學成分,使其更難消化。你可以考慮以烘烤方式烹調自己喜歡的食物,少油之餘亦更健康。

5.豆類,它是蛋白質和纖維的重要來源之一,亦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以改善便秘問題,但是它們也會引起氣體、腹脹和抽筋等腸易激徵狀。

6.含咖啡因飲料,所有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咖啡、汽水和能量飲料等都會對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腹瀉。如果你需要增強能量或提神,可以考慮吃些零食或散步。

7.加工食品,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在下班後會購買加工食品回家加熱當晚餐,如冷凍薄餅、意粉等,不過,加工食品大多含大量添加劑或防腐劑,可能引發腸易激徵狀。在可能的情況下,自己做飯或購買新鮮食品通常比購買加工食品更好,或是儘量選購最少添加劑或防腐劑的食品。

8.人工甜味劑,它大多含三氯蔗糖、乙醯磺胺酸鉀和阿斯巴甜等成分,通常出現在汽水、香口膠、減肥飲料甚至漱口水中。這些成分很難讓身體吸收,亦會觸發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徵狀,如腹瀉,患有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若進食無糖產品時,謹記小心閱讀成分標籤。

9.酒精,這些容易引發腸易激綜合症,當中啤酒通常含有麩質,而葡萄酒和調酒通常含有高糖分。攝取過多時,無法在小腸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一旦經過腸道細菌發酵,會產生氣體並引起腹脹、腹痛。

10.大蒜和洋蔥,大蒜和洋蔥難以在腸道內分解,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容易引起氣體和痙攣。

11.西蘭花和椰菜花,西蘭花和椰菜花都是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很難讓人消化,甚至會導致便秘。

每個人的消化和食物觸發因素都有所不同,一些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可以受耐某些食物,而其他人則不能,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哪些食物使你感覺不好,並限制攝取相關的食物吧。

來源:早安健康

相關焦點

  • 【科普】心情不好,長期腹瀉?小心是「腸易激綜合症」
    焦慮或引發「腸易激症候群」許多人遇到緊急的事情,或者一焦慮就會腹痛難忍,這種腸道的激惹可以發展為「腸易激綜合症」。它是一種慢性腸功能的混亂,可以說是腸道的「抑鬱」。治療上,目前逐漸由針對腸道為主的單一治療模式轉向包括精神治療在內的調整腦——腸穩態的綜合治療模式。
  • 患上腸易激症候群?低發漫飲食了解一下
    01容易「激動」的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IBS)這種經常可能出現的症狀,其實是腸易激症候群的典型表現。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腦—腸互動異常的疾病,簡而言之,就是大腦對腹脹、腹痛作了過度的「解讀」。
  • 腸易激症候群常見的中醫證型
    >腸易激症候群常見的中醫證型有以下幾種: 1.肝鬱氣滯型 大便或稀或結,或排便不爽,或黏液便,次數不定,每因情志因素而誘發或加重,常伴有胸脅脹滿、疼痛,噯氣太息,失眠多夢,婦女可有月經不調,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厚膩,脈弦細或滑。
  • 醫生:別怕,更可能是腸易激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但是這種疾病在我國還是很常見的,有研究顯示我國患有腸易激症候群患病率為7%~12%。 所以說不要害怕,如果你肚子疼,很有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症。 一、年輕女性比較多見。 說到功能性腸病,你會想到什麼?
  • 當心腸易激症候群
    餘仁貴安排了小夏進行了腸鏡檢查,結合腸鏡鏡像確定小夏患有腸易激症候群。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餘仁貴指出,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一般腸易激症候群分為三種類型:便秘型、腹瀉型和混合型。
  • 或許與這3類疾病有關,早些預防避免尷尬
    或許與這3種疾病有關係:1.腸易激症候群什麼叫腸易激綜合症?其實就是在人非常緊張或者是情緒狀態非常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會導致腸蠕動增加,這時候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廁所的感覺,而這種腸蠕動增加的話,勢必會導致放屁增多。
  • 這3種食物對腸胃不好,寶寶要少吃,孩子吃多了或會影響身體發育
    提起健康,孩子最重要的飲食,有了健康的飲食才能快樂地成長。在平時生活中腸胃不舒服是很常見的,所以很多家長很容易忽視自己孩子的胃腸保護。如果孩子經常有胃腸不適的情況就一定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做法,孩子的胃腸健康,小孩子些才能健康的成長。
  • 很遺憾,女性身體容易遭遇這7種問題
    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特效方法能徹底根治類風溼性關節炎,不過只要科學規範性治療就能減慢病情發展,控制病情。2、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同樣也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對大腦和神經細胞的保護層帶來損傷,會突然中斷或減慢大腦信號傳輸,使得患者不能正常活動。
  • 患上腸息肉,最怕亂吃什麼?醫生:這4種食物別再拼命吃了
    在臨床之中,腸息肉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一般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恰當且合理的處理,基本上不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但是,如果我們從來就是抱著不管不顧的態度,搞不好腸息肉就會發生癌變,那就得不償失了。其實在任何疾病面前,雖說早日治療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是調整自己的生活、飲食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當然,腸息肉也不例外。
  • 堅果類食物和腎結石是什麼關係?
    接診專家詢問了兩位患者的家族史和飲食譜,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愛吃瓜子!無獨有偶,最近由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院報導了一篇病例文章,一位59歲的白人婦女為了飲食治療自身的「腸易激症候群」,每日服用6湯勺奇亞籽和5把杏仁,服用半年後出現了慢性腎臟損害,症狀表現為蛋白尿、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腎臟纖維化以及腎小管內草酸鈣鹽沉積。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漫威》男主角去世……皆因這些「腸」識...
    避免發生感染性腸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該病病因不明,因此預防也相對困難。日常生活中能做的就是注意飲食衛生和飲食習慣,多食用纖維素高的食物以及注意營養均衡,避免發生感染性腸炎,從而導致潰瘍性結腸炎。此類人最好每年進行一次早篩檢查,對身體上的一些小症狀多加留意,如果出現可能患有結直腸癌的症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有些專業的醫院還可進行遺傳基因的檢測或設有遺傳門診。
  • 胃不好的人,晚餐堅持「四不吃」,或能讓腸胃越來越健康
    比如,你平時喜愛的食物不能吃,一旦吃完就會加重腸胃負擔。對於胃部不好的人來說,在晚餐時應該遠離以下這幾種食物,才會讓腸胃更加健康。胃不好的人,晚餐堅持「四不吃」,或能讓腸胃越來越健康1、脹氣食物胃不好的人晚餐儘量少吃黃豆、黑豆、綠豆等脹氣食材,因為他們比較難消化,容易產生氣體,也會加重腸胃負擔。胃動力不足的人,最好把食材打成漿糊喝,這樣消化吸收效果才會更有保障。
  • 飲食說法是真的嗎?
    洋蔥屬於低草酸的食物。因此,只要留意正常食用,避免含草酸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間吃太多,較不會造成困擾或消化問題。但若本身腸胃屬於敏感或虛弱者,建議避免同時食用或大量食用。洋蔥和魚蝦類一起食用,恐造成結石?錯!
  • 想要避免暴食症,這份恢復攻略一定要看,7種方法助你健康飲食
    是否應該完全避免曾經「觸發」暴食過的食物?或者是否可以偶爾吃一次此類食物? 美國全國進食障礙協會發言人桑德拉(Sondra Kronberg)說:「在恢復期間和恢復後,每個人處理食物和飲食的方式都略有不同。」 有7種方法有助於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
  • 腸道,衰老的源頭,五類食物,請撤離飯桌,或能保持腸道年輕態
    排便黑硬呈顆粒狀,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出血;2、腹瀉、腸易激。表現為急性或慢性腹瀉,持續排便,帶有緊迫感,肛門不適,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等;3、排便惡臭。正常大便偏酸性並未帶有刺鼻子的惡臭味,如果發現有惡臭味,一定要積極進行調理;4,放屁很臭。
  • 炎症性腸病營養護理(下)—克羅恩病
    它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非特異性腸道炎症,可累計消化道的每一部分,多見於末端迴腸、結腸,直腸亦可累及,受累腸段呈節段性分布。 01 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