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三年級上冊八單元習作,寫一篇關於玩耍經歷的作文,題目是那次玩得真高興。一看這個題目,我們就要抓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玩,另一個是高興,這兩者缺一不可。
一、寫作提示
玩的內容有很多,像課本上舉的例子:課間十分鐘,兩個同學比賽掰手腕,看看誰更力氣大;星期天,我們一家人去動物園,看到了樹袋熊,真可愛;那次,我回到鄉下,和爺爺去釣魚;暑假,爸爸帶我去了遊樂場,坐了過山車,只聽得耳旁呼呼的風聲,和遊客聲嘶力竭的尖叫聲,真驚險。
那麼我們還可以類似地想到好多玩耍內容:在公園玩捉迷藏;在家裡打電腦遊戲;廣場上來一場羽毛球比賽;到郊外一起爬山,來一次山高我為峰的豪邁體驗等等。
顯然這是一篇記事的作文。記事的主要內容是敘述故事的情節,即講事情的經過。就像我們平時讀故事,看漫畫,看小說,都是屬於記事的。如我們愛看《西遊記》,一本書有幾十萬字,都能津津有味地讀完。如果是換成別的體裁,就如散文吧,即使是大作家寫的吧,讀幾頁那瞌睡蟲就飛進腦袋裡了,原本還很有精神,現在可好,昏昏欲睡了。
這就說明白一個道理,記事的內容容易寫,要不能寫那麼長的小說;讀起來有興趣,要不能讀得愛不釋手。因此,我們這篇習作還是容易寫的。
可在這裡老師要提醒一下,記事不可以記成流水帳,只管流,隨波逐流,不管流出曲折、流出韻味,流出妙趣來。
這需要怎麼做呢?只記得一個詞就可以了,詳略得當。就是要有詳寫的地方,有蜻蜓點水的地方。下面我們一起寫一篇《掰手腕》吧。
二、原創作文
老師說了聲:「下課」,轉身離開了教室。剛剛還鴉雀無聲的教室,突然就喧鬧起來了,好像教室裡湧進來許多蜜蜂,嗡嗡地嚷著。
這時,我和坐在最後排的同學小明槓上了。
(括號裡的內容可省略,寫在這裡是為了讓孩子看看怎麼增加內容:他是我們的體育委員,每天出操、放學、組織室外活動都是他來喊隊:「立正、稍息、向前看齊,向前看」。我不知道他喊這些的時候有沒有動腦子,反正每次都是那一套,我常常迷惑地想,這「向前看齊」和「向前看」有什麼不同?好像喊這兩句時,同學們完全沒有動作,還那樣喊,真是榆木疙瘩。)
(可是這位「榆木疙瘩」有力氣,個子高,要不就成體育委員了,完全是身體的緣故,不是腦子的原因。我比他矮一點,所在坐他前排,可是我胖,同學們都叫我「胖哥」。)
也不知起因是什麼,我們說著說著,說到了力氣上。小明當然認為他是力氣最大的,我可不服氣,我的體重可以最大的,我的胳膊圓鼓鼓的,好像吹起的氣球,幾乎要脹到爆。有看熱鬧的同學就起鬨,「你倆比試比試,掰手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