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麒麟蝦生態復原圖 圖片:黃迪穎、曾晗
章氏麒麟蝦生態復原圖 圖片:黃迪穎、曾晗
章氏麒麟蝦生態復原圖 圖片:黃迪穎、曾晗
章氏麒麟蝦正模標本 圖片:黃迪穎、曾晗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中報導了一種節肢動物的化石,這種節肢動物的身體構造集合了不同種類節肢動物的特徵,如五個有眼柄的複眼、和奇蝦類似的前附肢、完全節肢化的軀幹。作者為此將這一物種命名為「章氏麒麟蝦」——麒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嵌合生物。這種保存完好的化石為破譯節肢動物進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學依據。
節肢動物的早期進化是演化生物學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雖然來自寒武紀(約5.41億~4.85億年前)的保存精美的化石提供了部分認知,但這一時期主要節肢動物種群之間的關係仍有待明確。系統發育研究認為奇蝦類是最接近真節肢動物的一類。
研究者描述了章氏麒麟蝦的六個化石樣本,這些化石發現於雲南的寒武紀早期澄江生物群。作者表示,這些化石與蝦的個頭差不多大小,不僅具有真節肢動物的特徵,如癒合的頭甲、分節的軀幹和足;頭部長了五個有眼柄的複眼,有點類似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的奧帕賓海蠍;還擁有和奇蝦類似的前附肢,是一類寒武紀海洋的捕食者。
「從章氏麒麟蝦的這種嵌合形態學特徵來看,它可能是連接不同節肢動物類群之間的一個過渡類型。」論文作者、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黃迪穎對《中國科學報》說。
系統發育分析還顯示,章氏麒麟蝦的前附肢、螯肢動物亞門(包括蠍子在內的節肢動物)口前的螯肢、有顎亞門(該種群包括蜜蜂一類的昆蟲)的觸角之間有同源性。作者認為章氏麒麟蝦能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些演化革新事件的起源。
相關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83-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