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兩年,五洲國際終未能逃脫退市的噩運。
2013年聯交所上市後,這個曾在中國低線城市叱吒風雲的商業地產商,瘋狂舉債、蒙眼狂奔,最終陷入債務的泥潭難以自拔。
擴張埋雷
舒策城兄弟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五洲國際上市7年,最終逃不過退市這場劫。
12月8日,五洲國際被取消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就在一天前,公司還在公告裡表示,對上市覆核委員會予以除牌的決定感到失望。
公司稱,其債權人眾多且不斷進行法律訴訟過程漫長,公司仍為推進公司重組及達成復牌指引付出努力。
是什麼讓這家曾馳騁中國內地的知名商業地產商,淪落到退市地步?
小編梳理發現,公司2013年上市後大躍進式擴張、舉債狂奔,埋下「地雷」。
2017年,是公司的巔峰時刻。公司旗下項目總建築面積增至1200萬平方米,從東北的哈爾濱到西南的保山、騰衝,在全國27個城市開發、運營40多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當頭部房企吸飽「棚改」紅利壯大規模之後,逐漸從三四線城市抽身,五洲國際仍在低線市場深度布局,產品去化和回款速度放緩,資金鍊緊繃。
債務、法律訴訟也紛至沓來。
啟信寶顯示,截至今年10月,公司重要子公司無錫五洲國際司法涉訴205起,大多是民間借貸、施工合同以及金融借款,實控人舒策城被限制高消費33次之多。
去年6月,舒策城離開公司董事局,胞弟舒策丸接任。今年7月23日,舒策丸辭去董事會主席、執董及行政總裁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