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丹麥漢斯勒姆要塞:二戰期間德軍建造 配備380mm戰列艦巨炮

2020-12-16 hawk26講武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從挪威北部到庇里牛斯山脈(西班牙與法國邊境)的整個海岸線上建造了大量防禦工事。

這條防線被稱為「大西洋壁壘」,用來阻止盟軍入侵德國及其佔領區。在丹麥和挪威,納粹德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以阻止盟軍進入斯卡格拉克海峽。二戰結束後,這裡被改造成博物館,講述那段歷史。

守衛斯卡格拉克海峽入口的要塞是1941年在丹麥西北部城市漢斯勒姆(Hanstholm)建造的。在挪威,克裡斯蒂安桑(Kristiansand)附近也建造了類似的堡壘群。在兩座要塞之間,斯卡格拉克海峽寬度約110千米,這就意味著必須使用很大口徑的岸防炮,才能儘可能封鎖這片海域。

德軍在這裡設置了射程超過55千米的380mm大型火炮,與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所採用的主炮相同。彈丸重量在450~1000千克之間,所有彈丸所用的發射藥幾乎相同。

建造由四座炮塔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以及必要的後勤和防禦掩體,需要1000名熟練工人。其中大多數是丹麥的建築工人,他們抓住了這個有較高薪水的工作,而不用從事丹麥其他低薪水的工作,或者擔心失業的風險。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裡的炮臺就開始投入使用了。每門重炮都安裝在2500平米的炮塔內。這座炮塔非常巨大,不僅儲存了足夠的炮彈和發射藥,還為所有炮手提供了裝甲保護。

這是炮臺的地下結構圖,遠比地面上看到的更加龐大複雜。地面上的炮臺只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都隱藏在地表之下。

丹麥漢斯勒姆炮臺現在是一座博物館,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個是在隧道入口上方建造的建築群。

在這裡,展示了精美的二戰武器、制服和各種文物,並介紹了這座炮臺的建造和使用情況。

另一個是三號炮臺和掩體部分,掩體已經被完全恢復,展示了戰爭期間火炮運轉時的狀態,包括炮彈和發射藥的供應方式,以及炮手們的宿舍。

不幸的是,漢斯勒姆的四座炮臺都沒有炮塔。要觀賞當年德國380mm巨炮的風採,您只能前往挪威莫維克堡的克裡斯蒂安桑加農炮博物館(KristiansandCannonMuseum)。

克裡斯蒂安桑加農炮博物館最有名的就是這座巨大的炮塔。

不過,在漢斯勒姆的博物館入口處有一門完整的380mm火炮。這是為「格尼瑟瑙」號戰列艦升級而特別製造的,但在火炮安裝之前,這艘軍艦就被炸毀了。

隨後,這門火炮被運到丹麥,被安裝到丹麥南部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上。戰後,這門巨炮存放在德國,最終來到這座博物館展出。

這裡有一個很特殊的設施,就是保留至今的專用鐵路線。

當時德軍通過這條鐵路線將彈丸和發射藥從彈藥庫中取出,運送到炮臺上,並轉送到四座炮塔內。

只需要花20克朗(3歐元),您就可以乘坐火車在第四炮塔和一座彈藥庫之間穿行。

這座博物館的成人票價為100克朗(13歐元)。不要相信某些人說的歐美博物館門票免費的屁話,歐洲博物館的門票比國內貴多了。

如果您想漫步在這座炮臺廣闊的建築物之間,這裡有四條明顯標記的步行路線。

每條路線都會帶您進入堡壘群的不同區域,並引導您經過多座掩體。

大多數的地下建築物都可以進入,但要攜帶手電筒和防水鞋,而且進入後發生的風險需要您自行承擔。

這座博物館內,恢復了部分功能區,還有假人模擬當年德軍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這裡大多數的設備都保持了二戰時期的狀態。

彈藥庫中的380mm炮彈。

炮臺旁邊的觀察所。

這裡似乎是個郵局。

除了四座主炮之外,還有很多高射炮。

裸露在地表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進入地下建築的入口。

這座博物館確實值得參觀,不過這篇介紹是荷蘭國防部官網發布的,讓人感覺有點怪怪的。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的大玩具:古斯塔夫列車炮,一炮轟爛蘇聯精心修建的要塞
    蘇聯則在塞瓦斯託波爾建造了堅固的防禦堡壘,準備固守此地。當時塞瓦斯託波爾可以說是「堅不可摧」,全市擁有12個永久要塞群,每個要塞都裝備有305mm的雙聯裝巨炮,炮塔下面還建有數層工事,每層都覆蓋有3-4米厚的混凝土。
  • 二戰火炮巔峰:古斯塔夫巨炮一次「表演」,輕鬆毀掉一座城
    相比之下,一戰的「大貝莎塔」420毫米攻城炮,僅能把一噸的炮彈射到13公裡;同時期的日軍大和號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的最遠射程也就39公裡。800毫米炮彈重量也是世界之最:穿甲彈7.1噸,高爆彈4.8噸;體積上,炮彈比人還高,裝填炮彈需要使用起重機。除了二戰後美蘇分別研發的「原子安妮」核大炮和2A3核大炮,沒有常規炮彈的威力能比得上古斯塔夫列車炮。
  • 二戰期間法系戰列大猜想
    二戰期間的歐洲戰場,英法和德國打的是難捨難分,然而海上作戰卻不怎麼激烈。但這並不說明法國海軍很慫,相反法系戰列艦的特色就是正面剛,因此像敦刻爾克和黎塞留採用主炮前置的布局,並且大多採用四聯裝炮塔布局。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高盧雞的這些巨炮怪獸,順便遐(瞎)想一下未來的法系戰列科技線。我們從高級到低級慢慢介紹。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克虜伯兵工廠於1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炮管長達32米,口徑高達800mm,火炮在戰鬥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兩級戰艦作為大艦巨炮謝幕時代裡壓軸出場的核心CP,代表了戰列艦的最高水平。考慮到戰績原因,就先說美制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改裝前),57265噸(改裝後)。
  • 二戰沒有完工的三大戰列艦,個個都是猛獸級別的,蘇聯的最瘋狂
    然而從日德蘭大海戰到丹麥海峽海戰,從雷伊泰灣大海戰到菊水作戰,戰列艦在人類海戰史上留下了無數經典畫面,作為大艦巨炮的代表,即使是在航空技術已經非常完善的二戰末期,各個大國還是在樂此不彼的發展戰列艦,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三艘二戰末期未完工的超級戰列艦。 德國H級戰列艦
  • 二戰作為戰列艦的巔峰,期間都誕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列艦?
    德國「俾斯麥號」:第一次出任務就被圍攻擊沉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納粹德國上臺後研製的第二型戰列艦的首艦,同時也是德國海軍歷史上建造的最大戰艦。該艦於1936年7月開工,最終於1940年8月24日建成服役,滿載排水量高達5.09萬噸,是當時除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噸位最大的戰列艦,而其造價甚至還要高於大和級。
  • 二戰: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軍隊拉開了二戰的序幕,在這一天,德軍海陸空三軍首次運用「閃電戰」突襲波蘭,造成波蘭軍隊潰不成軍,德軍很快侵略佔領了波蘭全境。 如今,回顧整個二戰歷史,波蘭軍隊給人們留下來不堪一擊的印象,那麼,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 巨獸的絕唱:各國最後的戰列艦計劃 帶你看看什麼叫大艦巨炮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計劃中的戰列艦計劃,成了大艦巨炮時代最後的絕唱。首先是日本的,舊日本海軍雖然在早期的戰爭中憑藉航母部隊佔盡優勢,卻仍然迷戀戰列艦。即使是擁有了大和級戰列艦,前線急需航母的情況下,依然展開了紀伊"級超大和戰列艦的設計工作。
  • 參觀美國衣阿華級新澤西號戰列艦,熱情的美國老兵講起來沒完沒了
    日前軍迷xuxin277分享了一組最近於美國參觀衣阿華級新澤西號戰列艦拍攝的照片,讓大家一起領略了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的現狀,百年海軍的厚重滄桑歷史感撲面而來,巨艦大炮時代早已遠去,卻令多少人意猶未盡!
  •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話說軍世】在蘇德戰場上,前期被德國壓制在首堵門口奮力搏戰的蘇軍,中後期實現反轉,將德軍一路打回了老家,但是在戰爭過中的蘇聯海軍卻表現的「渺小」了不少,同樣作為二戰的軍事強國,相比其他參戰國的海軍堪稱「最弱」。
  • 一場因石油而爆發的戰役,德軍如何攻陷蘇軍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
    二、巨炮轟炸!1941年的12月17日蘇德戰爭已經爆發,德軍開始出兵針對克裡木地區德國出動了九個師團包圍了要塞但是被蘇聯海軍陸戰隊給趕了回去,包圍圈被粉碎。第一次進攻要塞德軍以失敗告終。1942年五月德軍這次選擇在羅馬尼亞國內的山地和蘇軍交戰,德軍使用了裝甲步兵航空隊結合的戰術在用了僅僅八天的時間殲滅了蘇聯軍隊的二十六個師團徹底打開了要塞的門戶整個要塞如同赤裸一般放在了德軍面前。這時的德軍將領曼施坦因還是上將軍銜他也很想憑著這次的勝利晉升元帥,他為了確保這次戰役一定能夠成功又調集了很多的火炮力量準備合圍蘇軍。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二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今天為大家盤點二戰中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
  • 擔心被日本打上本土,美軍建造20米巨炮,一發可摧毀戰列艦
    圖為美國岸防工事在二戰期間,幾乎每個擁有海岸線的國家為了防禦可能發生的外國入侵,都建造了相應的海防工事,這些工事大部分都是多門巨炮組成的炮臺,例如佔據了整個西歐的德國,為了防止盟軍登陸法國,在整個法國到德國的海岸線上修建了大西洋防線,而擁有東西海岸的美國
  • 古斯塔夫巨炮有多牛?一發炮彈發射,蘇聯地下30米彈藥庫被引爆
    在二戰期間,法國在防禦德國方面,特地花9年的時間,只是為了修建一條能阻擋德軍的馬奇諾防線,而且全長有400公裡。如果德軍想從馬奇諾防線通過,那就必須使用超大口徑的列車炮。在經過了仔細研究之後,希特勒下令,讓德國工程師建造一個超級炮彈,標準是可以穿透1米厚的鋼、7米厚的混凝土,以及30米深泥土。
  • 二戰德國的火炮都是怪物嗎?德軍最強火炮和蘇聯最強要塞的對決
    蘇聯塞瓦斯託波爾要塞被襲擊以後的照片 然而苦惱的是被困在此地的德軍步兵,以堡壘群的北部要塞高爾基1號要塞為例北部的馬克西姆-高爾基要塞被首先成為行動目標,它的炮火射程有44千米,普通的德軍火炮根本奈何不了它。古斯塔夫火炮出場了,它發射了7.1噸的穿甲彈擊穿了蘇軍8米厚的裝甲層,引爆了整個島嶼的地下彈藥庫。這一毒招直接斷絕了蘇軍北部要塞群的彈藥補給。古斯塔夫火炮是可以在鐵軌上機動行走的,它沿著鐵路南下,轟擊「史達林要塞」。北部要塞的攻擊還沒停止,卡爾臼炮出場了。
  • 二戰重武器:卡爾臼炮 德軍的「雷神之錘」
    卡爾臼炮是二戰期間萊茵金屬公司為德軍生產的超重型自行迫擊炮,主要用於要塞和城市攻堅戰。圖為射擊狀態的卡爾臼炮600毫米口徑的卡爾臼炮在1939年完成射擊試驗,1940年完成動力和行進試驗,定型為「040設備」並開始生產,以負責火炮設計生產的將軍卡爾·貝克之名命名。
  • 一戰老艦打響二戰第一炮,活成德軍最長命戰列艦,後被蘇軍當靶船
    如果把戰場比作舞臺,戰爭比作戲劇,那麼每一名軍人、每一支部隊、每一件武器都是舞臺上的角色和道具,而為二戰這場史上最宏大的戰場大劇打響開幕第一炮無疑是露臉揚名的大好機會。然而,贏得這一角色的並不是什麼王牌部隊或是新型武器,而是一艘服役超過30年的老式戰列艦。■表現「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戰列艦在海上航行的畫作。
  • 二戰德軍的精彩表演:11萬人全殲23萬人,其中俘虜抓了17萬
    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華和戰功,曼施坦因自然也成為了二戰德國26位元帥中的一位。而令曼施坦因成為陸軍元帥的戰役,就是他軍事天才最好的體現。 隨後,德軍圍攻這個號稱歐洲最堅固堡壘的要塞。塞瓦斯託波爾有超過150門大型火炮,總計有12個永久要塞群,其中部分重型火炮炮臺鋪設數米厚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內部還有上百毫米的鋼板,小型火炮打上去,根本就沒有什麼損傷。在這樣強大的堡壘面前,德軍停住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