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2018年或將打通升學「最後一公裡」,入選最佳陣容可獲評國家級運動員
□本報記者 張衡
春節的腳步臨近,武漢中小學早已放假。不久前才隨學校足球隊獲一全國校園足球賽事湖北賽區冠軍的武漢六中位育中學初三學生文博,至放假後基本上維持著上午練球,下午在家溫習功課備戰中考。像文博這樣的「足球小將」全國還有很多,他們多分布在全國20218所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之中。
近日,教育部發布《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教育部將推動各地在2018—2025年再創建3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使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規模達到5萬所。此外,還將破解政策壁壘,打通校園足球優秀運動員升學「最後一公裡」,暢通「足球小將」們升入初中、高中、大學的通道,進一步激勵全國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參加足球運動。
構建「四位一體」校園足球推進格局
不久前,在武漢體育學院冬日的綠茵場上,來自湖北各地的35支校園足球隊進行了角逐。其中,U15組有13支球隊參賽,分為4個小組。文博所在的武漢六中位育中學與來自十堰、沙市的兩支球隊同在一組,以兩戰全勝的成績小組頭名出線,最終闖入決賽,並在決賽三輪制點球大戰中戰勝對手奪冠。
武漢六中位育中學是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自2014年起,該校與武漢市足協合作,共同探索校園足球「體教結合」模式,經選拔進入學校足球隊的學生,每天白天在學校正常上課,下午放學後集中前往塔子湖體育中心,免費接受專業足球訓練。每年,該校還有10名學生被選送到西班牙進行「足球留學」。
「每個班級一星期會有一節足球課,每個學期會有一場大型的年級賽。」該校校長熊筱霞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學校希望通過這批小球員,帶動班級的足球文化,讓更多的孩子熱愛足球,參與到快樂足球之中。
像武漢六中位育中學這樣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教育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認定20218所。此外,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102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12個(其中省級試驗區3個)。
目前,校園足球構建了特色學校+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試點縣(區)+改革試驗區「四位一體」的校園足球立體推進格局,要求每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面向全體學生每周開設1節足球課、組織課餘訓練和校內聯賽、組建學校足球隊參加校際聯賽。
在熊筱霞看來,踢足球不僅需要體力,也需要思維和應變能力,這和學習是一樣的。堅持訓練讓學生們的球技快速提高,校園氛圍則幫助他們全面成長。
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將達5萬所
踢球的孩子能不能上大學、上好的大學?這是不少學生和家長存在的顧慮。近日,教育部發布《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發展報告》,對過去三年校園足球發展情況進行了回顧,並對學生和家長顧慮下了一顆「定心丸」。
《報告》提出,在現有基礎上,推動各地在2018—2025年再創建3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使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規模達到5萬所。培養培訓校園足球師資,引進國外足球強國的教材、教師和教練,在所有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面實現校園足球教學標準化。
在完善校園足球課餘訓練體系方面,2017年底全國已試點建設了10個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從2018年起將加大資金投入,在全國精心布局50個左右的全國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訓練營將選聘高水平足球外教和中國本土教練執教,嚴格落實每周「兩訓一賽」要求,打牢做實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體系,搭建高水平、有發展潛質的校園足球運動員訓練和競賽平臺。
升學作為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2018年或將打通升學「最後一公裡」。《報告》顯示,今年,教育部將會同中國足球協會認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為國家一級運動員、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為國家二級運動員。破解政策壁壘,打通校園足球優秀運動員升學「最後一公裡」,暢通他們升入初中、高中、大學的通道,進一步激勵全國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參加足球運動。
為著力解決校園足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到位問題,教育部將研究出臺加強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和試點縣(區)工作考核標準,並推進年度考核制度,推動改革試驗區和試點縣(區)全面落實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體系建設任務,推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質量和水平整體提升。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