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架設的紅外線相機首次捕捉到了荒漠貓的圖片、視頻。據了解,荒漠貓為我國列為II級珍稀保護動物,在國際上則是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動物。3月23日,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工程師孫志成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荒漠貓是極其稀少的動物,在總面積66萬公頃的保護區內荒漠貓的數量約20到40隻之間,此次紅外相機捕捉到的荒漠貓從影像上看是一隻成年的荒漠貓,這無疑對於科學研究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同時,也說明了敦煌地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對荒漠貓的種群數量和活動範圍的擴大有良好的影響。
敦煌地區首次拍攝到荒漠貓身影
近日,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採集的紅外相機拍攝資料中獲悉,在編號為20191018TL002和20191018DB001點位紅外相機頻繁捕獲到25—35峰「野駱駝」經過的視頻和照片畫面。在20191017HK001點位紅外相機首次捕獲到「荒漠貓」照片畫面。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荒漠貓一事引起了網友的關注,不少網友在看過荒漠貓的圖片視頻後,都覺得荒漠貓很「萌」,外形看起來與家貓「大橘」十分相似。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工程師孫志成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在拍攝到荒漠貓畫面後,也經過了多次研究和鑑定,才斷定這隻有點像「大橘」的貓確為荒漠貓。「我們拍攝到荒漠貓的地方是無人區,附近最近的村子也在30公裡以外,如果是家貓,在這種環境下是無法生存的。而且,拍攝地的海拔也是適合荒漠貓生存的海拔高度。另外,雖然這隻荒漠貓雖然看起來像我們中國的花狸貓,但是細細辨認,是可以看到它是具有荒漠貓特徵的」。
孫志成說,這隻荒漠貓是一隻成年貓,毛色顯灰色,雖然長得像家貓,體型也較為圓潤,但是從影像上還是可以清晰的將它與家貓做以區分,因為它的體型比普通家貓大上一圈,尾巴比較長,四肢也略長,耳端還生有一撮短毛,而這些都是荒漠貓的特點。
曾在12年前捕捉過一直荒漠貓
孫志成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紅外線相機捕捉到荒漠貓的影像後,大家都是十分激動,因為荒漠貓是極為稀少、珍貴的。據孫志成回憶,他距離上一次在敦煌見到荒漠貓已經過去了近12年的時間。2008年,保護區的研究人員曾經在飼養的兔子棚中抓到過一隻去偷兔子吃的荒漠貓,在經過專家鑑定研究後,那隻荒漠貓被放歸了自然中。而自那以後,雖然在保護區內很多地方都能見到荒漠貓的爪印,但是真正的活體沙漠貓卻再未出現過。
這次紅外線相機捕捉到荒漠貓影像後,無疑為科學研究帶來了重大的意義。孫志成告訴北青報記者,荒漠貓在此出現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區域是它主要的活動範圍,為了更好的研究,中心已經決定,將在附近加裝更多的紅外攝像頭,以捕捉更多荒漠貓的身影。
荒漠貓的出現說明生態環境在逐年變好
除了沙漠貓外,同時,在其它點位紅外相機不斷捕獲到金雕、鵝喉羚、猞猁、沙狐、刺蝟等多種野生動物。孫志成說,紅外攝像頭能拍攝到荒漠貓以及更多的野生動物,說明敦煌地區的生態環境在逐年變好,「在拍攝地附近有一條河,以往是沒有水的,但是從2017年開始,這條河開始有水了,且未斷流過,這樣附近的植被也有了良好的生長,動物也越來越多」。
據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介紹,紅外相機捕捉動物的增多不僅證明了保護區管理局採取一系列嚴格封禁保護措施的有效性,而且為保護區下一步野生動物保護提供了思路,保護區管理局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和科研監測工作,嚴厲打擊盜獵和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實現人和野生動物和諧共存。
(北青報記者 王天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