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偷影子的人》,由法國著名作家馬克·李維精心創作。馬克·李維用溫柔風趣的寫作風格,將催人淚下的親情,不離不棄的友情和美好浪漫的愛情呈現給讀者,給人以笑中帶淚的閱讀感受,並喚醒了我們對美好童年的回憶。
一、父母的愛「潤物細無聲」
小時候爸爸離開了家,「我」與母親從此相依為命。即便「我」渴望父愛,卻也只能壓抑在心裡,因為害怕媽媽傷心難過。當「我」知道自己有偷影子的能力時,一次碰巧來到樓閣,「我」的影子讓「我」發現「我」的父親其實很愛「我」,仿佛影子比「我」還了解自己。
「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它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託。」
當「我」為了幫助伊凡讓媽媽寫一封信給還未出生的自己時,媽媽毫無推脫的答應了「我」。當「我」第一次讀這封信的時候「我」的內心除了滿足就沒有其餘的感受了。
十八歲的時候「我」拋下童年,將它扔在學校操場的七葉樹後,遺忘在成長的小城中。當「我」坐上火車,「我」第一次看到媽媽無需掩飾的哭泣,「我」不再是那個她需要全力保護的孩子,她再也不必藏起淚水,藏起她從未遠離的悲傷。
二十歲的時候,因為在醫院實習,總是忙得抽不開身,好不容易在聖誕節當天休好了假,卻因為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使全院見習醫生留下來,其中包括「我」。母親絲毫沒有責怪之意,一月份的時候託呂克帶了封信和一份聖誕禮物給「我」。
親愛的:我知道你工作纏身,別為此懊惱,聖誕節晚上我有點累,很早就睡了。花園和我一樣,在冬霜中沉睡,樹籬都染成白色,這景象如此優美。鄰居送了我很多木柴,多到足以撐過圍城之戰。夜晚,我燃起壁爐,看著爐膛裡劈啪作響的火焰,想著你,想著你緊湊的生活,這勾起了我好多回憶。你現在應該更能理解,為何我當年總是精疲力竭地回家,而我希望現在的你能原諒我,因為曾經有那麼多夜晚,我完全沒有一絲力氣來和你說話。我很期望能常常看到你,也很想念你在這裡的時光,但我又為你所完成的任務感到驕傲又欣喜。我會在初春來臨時去看你,雖然我答應過你二月就過去,但有鑑於這持續的嚴寒冬霜,我還是謹慎為上;我可不想為了讓你感動而變成跛腳病患。如果你碰巧能休幾天假——雖然我寫的時候就知道那不可能——我就會是全天下最快樂的媽媽。眼前是美好的一年,六月你即將畢業,然後開始當實習醫生,雖然你比我更清楚這些事,但光是寫下這幾個字,就讓我感到非常驕傲。為此,我可以抄寫同樣的文字上百次。那麼,祝你有個美好且幸福的一年,我的孩子。愛你的媽媽
令「我」無法預料的是,這竟是母親的最後一封信,當「我」三月初準備好一切去車站接媽媽的時候,等來的卻是呂克的一句「兄弟,你媽媽過世了」,「我」頓時感覺到一把利刃狠狠割裂了我的五臟六腑,疼得我大聲嘶吼,那一刻「我」感覺到了一生中前所未有的孤獨。
「我」坐上火車回去,母親在殯儀館等著「我」,她真是體貼得令人難以置信。參加完葬禮,「我」回到家中發現了母親留給「我」的字條以及所有爸爸之前寄給「我」的信,讓「我」知道了,即便父親放棄了這個家庭,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愛「我」。當「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如此可笑的時候,「我」的朋友伊凡將之前的那封信還給了「我」,第二次讀這封信,「我」明白了母親的期盼就是希望「我」永遠快樂,也正因為這些句子「我」決定了放手去愛,去追回「我」愛戀的克蕾兒。
父親與母親的愛並不衝突。母親在無數個聖誕節夜晚以及「我」的生日裡陪伴著「我」,而父親將陪伴化為一封封思念的信件,他們讓「我」明白愛可以是無聲的,但用心就一定能感受到。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大多數人都這麼認為,其實細心發現,父親的愛可以是溫柔似水,就如同母親的愛一樣「潤物細無聲」。
二、朋友的愛是陪伴,亦是理解
1.朋友的愛是陪伴——呂克。
他曾幫助「我」成功競選班長,曾一次次讓「我」從馬格的魔爪下逃離,在「我」孤寂的時候總會用大量的笑話、大量的歡樂來填補「我」的憂愁,還有童年時期每個回家的午後時光都是與他一起度過的。
當他的影子與「我」交談了一番過後,「我」決定幫助他從家庭脫離出來去上他夢寐以求的醫學院,可後來經歷了許多事情,馬克發現他並不適合學醫,於是又回到了麵包房當起了麵包師。即使他回去了,卻也未曾忘記「我」這個朋友,「我」們的聯繫從未斷過。
母親去世的消息是他告訴「我」的,在「我」傷心難過的時候,是他默默地在「我」身邊陪伴,後來我去尋找「我」的克蕾兒,即便他認為這是不可理喻的做法,卻仍然選擇幫助「我」。「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似乎也可以用來形容友誼。
2.朋友的愛是理解——伊凡。
伊凡是一個比「我」大三四十歲的男人,但「我」並不覺得年齡是友誼的隔閡,「我」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當「我」因伊莉莎白不喜歡自己苦惱時,他告訴「我」或許我的「真命天女」不是她,讓「我」原本自卑的心裡增添了幾份自信。當「我」從伊凡的影子那裡得知伊凡一直活在失去媽媽的悲痛中時,「我」向「我」的媽媽要了一封信,並且用特別的方式讓他發現,這封信對他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為這些句子,解開了一直將伊凡禁錮在童年的枷鎖。
後來,在母親的葬禮上,伊凡出現了,他留下當年的那封信後離開了,當「我」重讀那封信的時候,「我」好像死而復生了,我也解開了將「我」禁錮在童年的枷鎖。
其實,好多人猜想可能伊凡也是一個和主人公同樣擁有著「偷影子」能力的人,而我卻認為,可以把這看作是一種對於朋友的信賴與理解,因為懂對方,所以知道對方需要什麼,知道對方為何難過。當然,這些都需要你用心去觀察,一個真心的朋友,發現這一點其實也不會太難。
三、亂了陣腳,亂了心跳的愛
在暑假期間母親帶「我」去了濱海小鎮,「我」結識了一位聾啞女孩兒——克蕾兒。她大而深邃的眼睛和充滿光彩的臉龐都令「我」著迷,第一次見到她「我」便亂了陣腳,亂了心跳,她也是第一個知道「我」會「偷影子」這個秘密的人。
她凝視著我,漾出一朵微笑,並且在紙上寫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你」。
後來「我」再也沒有回到那個濱海小鎮,直到長大後偶然的機會和好友來到這個小鎮,「我」發現曾經和克蕾兒一起放的風箏爛了,但「我」畫給克蕾兒的半顆心依舊在那裡,上面還有一個字條:
我等了你四個夏天,你沒有信守承諾,你再也沒有回來。風箏死了,我將它埋葬在這裡,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你會找到它。署名:克蕾兒
為了彌補「我」童年的遺憾,「我」決定尋找這個藏在「我」內心深處的女孩,通過了解,「我」得知她並不是一個聾啞女孩兒,只是因為她得了自閉症,而「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姓氏。當「我」得知她進了國立音樂學院並且學的是大提琴後,「我」便覺得有了尋找到她的希望。
「我」用修補好的風箏喚醒了克蕾兒,她已經蛻變為一個成熟的女人,當初那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我」自己實現了。
我是青漫,聽說好看的人都關注我了,讓我們一起感受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吧!
END
文 編輯 | 青漫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