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總要繞一大圈,才知道自己最愛誰

2020-12-19 玲瓏學姐

文/玲玲

張嘉佳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僅僅是寫故鄉的親人,身邊的愛人和朋友的故事。

如果要帶著實用主義的眼光,的確不是良選。如果只想回歸生活,回憶童年往事,看身邊還在的人,想已經離開的人,是很適合的一本書。

這是一個發生在雲邊鎮,少年劉十三和外婆王鶯鶯,從小身患絕症的女孩程霜,還有一個小孩子球球,及幾個玩伴成長的故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自己對親情和愛情的理解和以前也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看這本書,就是看故事。現在看,看的卻是故鄉、親人、身邊愛我們的人。尤其感受到如果愛的人還在,就是人世間最重要,也是最美的事情。

01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人間最柔軟的愛

劉十三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他從小和外婆靠著小賣部相依為命。長大以後的劉十三,在大城市工作受挫,愛情毀滅,狼狽不堪。劉十三這個經歷,我也經歷過。此刻,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也正在經歷。

因為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也都有類似劉十三這樣的經歷,尤其是外地人到大城市闖蕩,所以更能看懂劉十三的遭遇。張嘉佳寫的這個故事情節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根據現實創作。

2018年8月19號有幸去了張嘉佳在上海的新書發布會,就是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當時還獲得了和他聊天的機會。

那時候我剛剛畢業沒多久,越發覺得漂泊在曾經引以為傲的城市,和畢業前的生活差別很大,時常會懷疑自己。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一段時光吧。

張嘉佳當時很真誠的說出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比如25歲的時候還睡在天橋下、酒吧裡。之後還開玩笑似的告訴我剛剛畢業留在大城市,之後會面臨更多挑戰,比如貧窮,單身,職場煩惱等等,後來果真一一應驗,所以我看到劉十三就像看到了自己。

現在想來,這也是無數個在異鄉的人,必經的一個階段。無論如何,這段經歷都會使之後的我們具備更堅韌的意志和勇氣。

其實,即使在大城市失敗,只要有隨時歡迎我們回去的人,也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劉十三就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叫王鶯鶯的外婆。

外婆費盡千辛萬苦來到他所在的城市,看見出租屋裡滿屋的啤酒瓶,和落魄不堪的劉十三,她很是心酸。然後70歲的老太太,開著她心愛的拖拉機,把130多斤的外孫提溜回了雲邊鎮。

我無法想像那麼瘦弱的老太太,是如何將醉的不省人事的外孫拖下樓,又背到車上的,畢竟劉十三的體重快是外婆的2倍。我猜是外婆對劉十三的疼愛,給了她力量。

外婆看到在大城市混的很慘的劉十三,內心肯定無比心疼,這種心疼化作一股強大的力量將劉十三背起來,背回雲邊有個小賣部的故鄉,也背回自己的身邊。

蔡崇達在《皮囊》裡說,自己每次在外面遇到挫折,總是請假往老家跑,和堅強的阿太訴說完煩惱之後,就釋然了。

和劉十三的外婆一樣,都是隨時歡迎失意的人回家。

記憶中,我的外婆沒有這麼硬朗,她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老太太,走路時眼睛還看得不是很清楚。和她相處時,每次她都喜歡把別人送的各種小吃拿給我嘗嘗,之後我會幫她重新盤一下頭髮,沒有特別多的交流,很簡單的相處,卻是記憶裡很溫柔的一幕。

很多在外漂泊的人,都有這樣隨時歡迎自己回去的人。

可能是外婆,媽媽,或者是其他人,只是稱謂不同,但歡迎你回去的心是一樣的。可能她聽不懂你的煩惱,但會認真聽你訴說,或者給你做一碗家鄉的特色小吃,都是濃濃的愛和鼓勵。

因為知道有隨時歡迎我們回去的人和故鄉,所以每次都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劉十三問外婆:「故鄉有那麼好嗎?」外婆說:"什麼是故鄉,祖祖輩輩埋葬在這裡,所以叫故鄉。"

"祖祖輩輩"這個詞體現了故鄉的深層含義,它說明了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有我們的根,是我們身體裡流淌的血液的源頭之地。也因此,讓異鄉的我,對故鄉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所以,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是動容的。

在這個"北漂"、"滬漂"、"深漂"遍布的年代,可能很多人對故鄉的印象越來越模糊,甚至不願意提起,但是卻永遠不可能忘記它。

張嘉佳在書裡寫道,故鄉最後會變成一個點,但卻是亙古不變的孤島。

所以,故鄉會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因為故鄉的一切,早已融入我的身體。

故鄉的山川、河流和大地基本塑造了今天的我。所以,我離不開故鄉,更離不開故鄉的親人,就像劉十三,只有外婆在的時候,雲邊鎮才是故鄉。

劉十三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覺得自己活得很沒意義,很多人在失落的時候可能都會這樣認為。我也時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會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直到看見外婆對劉十三的這番開導,才堅定了很多。

"年輕的時候就要走得遠遠的,吃好多苦,你怕什麼!家裡有人,我老太婆在,你就有家的,闖得出去,回得了家,才是硬梆梆的活法!"

外婆對劉十三說的這句話,現在讀來依舊熱淚盈眶,好像也是說給自己聽的一樣。

有家,有故鄉,可以出去闖,也能回得了家,多麼讓人踏實的一句話。

原來,這才是一個人硬邦邦的活法。

千萬漂泊在異鄉的人,之所以勇敢前行,是因為也有人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放在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是最堅強的後盾。所以,就像劉十三,他在外面混的再不堪,也有隨時接他回去的外婆。

有外婆的地方,就是劉十三的故鄉。

外婆的小賣部,在山上,仿佛距離雲很近。老人家靠著這個小賣部把劉十三拉扯大,貨架上堆的哪裡都是貨物呀,分明都是對劉十三的愛。

每個人都有故鄉,故鄉都有愛你的人,在等你,無論此刻你身在何方,故鄉堆放的都是對你最柔軟的愛和等待。

02我們總要繞一大圈,才知道自己最愛誰

程霜是除了外婆以外,陪在劉十三身邊最久的人。因為癌症需要治療,她連續逃走三次,每一次都非常努力地活著。但是,劉十三卻沒有特別注意到程霜的這些行為。

程霜後來在信中說,她每次的出現,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命之光熄滅之前,能夠將自己愛的人照亮一點,所以她一次次出現在劉十三的生命中。

其實,程霜每次的出現都讓我覺得生命是有奇蹟的,愛是會發光的。

因為每一次程霜走之後,大家都以為她可能早已經死了的時候,她卻出現了。

每次她出現的時候,我內心滿是感動與震撼,震撼於她活得那麼堅強,那麼淋漓盡致。

程爽,是一個被醫生多次下過病危通知書的女孩。

她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所以她堅持吃藥打針,堅持吃飯,堅持再努力地多活一天,堅持陪在愛的人身邊。

程霜的堅持讓我想起了現在逐漸攀升的自殺率。

的確,如果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不能妄加評論。但是卻想告訴那些打算放棄自己的人,再堅持一下,或許之後就會有不同的可能。

兩年前,我有一個朋友在事業和愛情終於都很圓滿的時候,卻告訴我她在此之前無數次想過自殺。她在最難熬的深夜,站在六樓的出租屋裡很想跳下去,只是每次又都想著是否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就這樣最終堅持下來。

所以,她才有了後來全新的人生。

現在想來,我也依然敬佩每一個在絕望之時,不放棄自己的人

依然記得小時候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時候,特別震撼。海倫因為意外變成盲、聾啞人之後,她不僅沒有放棄自己,而且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後還幫助了很多人。後來才這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作者海倫·凱勒對自己的記錄。

海倫·凱勒將自己的這份經歷呈現出來,是要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更應該珍惜生命,珍惜擁有的一切。

每一個在死神面前堅持的人,都是一縷光。程爽和外婆,就是劉十三生命裡最亮的光。

相比之下,不禁思考我把生活過成了什麼樣子?

我有沒有將這一生過得酣暢淋漓?這是程霜帶給我最大的思考。

外婆和程霜在死亡面前的堅持,像一束光,不僅照亮過劉十三的世界,也照亮了每一個讀者的心。

只是我們需要明白,光,也有熄滅的時候。

在劉十三的印象裡,外婆一直都是身體特別硬朗的人的老太太,所以她不可能有問題。

外婆經常拿著鍋鏟或者擀麵杖追打劉十三,追到幾公裡外的地方,甚至還開著拖拉機到幾百公裡的地方,所以他想,這樣的外婆一定會陪他很久,會一直在的。

所以,劉十三一直想離開雲邊鎮,遠離外婆的嘮叨和不理解。他想去更大的城市發展,想去尋找很久之前就棄他而去的媽媽。

最終,劉十三才明白最愛的外婆,一直在故鄉等他回去。

有一次,劉十三發現自己回來吃一頓飯都能讓外婆那麼高興,所以決定以後每年中秋節都回來。

可是,那卻是最後一次陪外婆過中秋節。這大概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真實寫照。

《雲邊有個小賣部》插圖

每次看一些廣告,場景是父母在等子女回家過年,做了很多可口的飯菜,最後等來的卻是電話,電話裡的子女總是很忙。現實中,這樣的畫面再熟悉不過了,除了一些特殊工作者以外,其他很多人忙的連家都不回,是否真的明白忙的意義是什麼。

隨著年齡的增加,才發現生命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那些已經離我們而去的、無法挽回的,是很難改變的,或者根本不可能改變。而當下或者眼前能夠抓住的,就不要再猶豫。

程霜在離開的幾天前,問劉十三是否還思念前女友牡丹,他才猛然發現曾經刻骨銘心的人,連模樣都不記得了。

原來,當時的劉十三心裡只有程霜,只是他一直不知道。

因為劉十三的前半生,繞了很多圈。

從記事的時候,劉十三就立志去尋找拋棄他的媽媽,後來才發現媽媽好像哪裡都好,就是不願意陪在他身邊。工作以後,劉十三拼命賣保險,之後才知道比賣保險更重要的是程霜一直在身邊陪他。被牡丹分手以後,劉十三始終認為還是牡丹最好,最後才明白心裡已經裝滿了程霜。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劉十三,總是要這樣繞一大圈,甚至繞了很多圈之後,才發現自己最愛誰。

下次,不要再繞那麼大一圈了。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等待。

就像劉十三開始理解外婆的愛和脆弱時,才發現外婆已經時日無多。而當他終於看見程霜這道美麗的光時,她卻馬上就要熄滅了。

其實,一直都在眼前的人,一直陪伴在身邊的人,一直等我們回去的人,才是我們最愛的人。抓緊時間珍惜這些人,比什麼都重要。

03珍惜還在身邊的人,而不是等到告別以後

有一次,王鶯鶯對劉十三說:"自己有的不要,為什麼老想那些沒有的。"

長大以後的劉十三努力賣保險,拼命挽回和思念前女友牡丹,卻不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正在離自己而去。

程霜這個名字是有寓意的,是希望無數個男男女女能夠珍惜眼前人,和相愛的人好事成雙。

可是,直到程霜再也沒有活著回來的時候,劉十三才如夢初醒,悔恨不已。

這和路遙《人生》裡的高加林裡一樣,像巧珍那樣一個金子般的好姑娘他沒有好好珍惜,直到巧珍嫁給別人,他又悔不當初。

這種悲劇的釀造很如實地詮釋了王鶯鶯的觀點,自己有的不要,偏偏老想那些沒有的。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劉十三或者高加林呢。

王鶯鶯那句話,也是說給我們每一個人聽的。很多人都喜歡追求一些莫須有的東西,覺得生活就是"詩和遠方",可是後來,才發現生活就是自己腳下的每一步。

愛你的人就在身邊,而不是早已拋棄你的人。

當下擁有的東西,應該珍惜,而不是總想著自己沒有的。

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離開之前,在博客裡勸誡還活著的人們不要再拼命加班,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買房買車,都是浮雲。

于娟說:如果有時間就陪孩子,如果有買車的錢不如給父母買雙鞋子,也不要拼命去換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或許只有直面死亡的人,才能明白這些。

也只有他們才會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去用心對待,就像程霜努力陪在她愛的人身邊,因為她沒有時間想太多。

所以程霜對劉十三說"我們不一樣,因為你可以有時間找藉口,我沒有。"

可是,劉十三雖然有時間,但是愛他的人卻沒有時間。

後來劉十三最大的遺憾,就是他與生命中最愛他的外婆和程霜告別以後,才明白自己以前沒有珍惜。

外婆沒有醒來,程霜沒有回來,從此留給劉十三的只有懷念和遺憾。

最近也一直在想親人的離去,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的外婆是第一個離開我的親人,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意識到她的離開意味著什麼,只是偶爾會想起她。

每次回去的時候,如果走到她以前住過的地方,儘管房屋早已被拆掉,但是卻會停在那裡看一會兒。沒有很悲傷,就是在想如果她還在,我就可以和小時候一樣,走過去和她說幾句話,該多好。

外婆離開的時候,我才七八歲,只是懷念,沒有其他的情緒。直到最近另一位親人,因為患病再次接受化療的時候,我才感覺到害怕,就是一種對失去親人的害怕。

這種害怕才終於讓我明白親人的離去,並沒有什麼特殊意義,只是意味著失去,以及你再也沒有機會和那個人說話了。

每個人都經歷過這種失去。就是從他們走後,到你離開人世之前,這一段時間裡,你永遠失去了和他們說話、彼此陪伴的機會。

這種永久性的失去,沒有任何商量可言。

劉十三在外婆和程霜都離開的日子裡,十分孤獨和寂寞,只能一個人面對山野張望。所以他感嘆從前沒有發現外婆的脆弱,更沒有理解程霜千辛萬苦的愛。

每個人的一生中,很多告別也是最後一次。

現在發現這些告別,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唯一能讓我們學會的就是珍惜。

珍惜告別前的時間,而不是覺得來日方長,不是覺得自己有的是機會,也不是僅僅等待哪天有時間再說。

正如劉十三之後反思自己:等待,根本不算努力。

等待再過幾天就回家看看;等待下次再和他/她表白;等待過段時間再聯繫一下昔日老友......

現在問問自己,你是在等別人離開,還是在等自己放棄?

所以,珍惜身邊還在的人,而不是等待,也不是等到最後一次告別之後才悔恨。

結語

除夕的雪夜,劉十三在幾乎埋沒他的深雪裡爬到山上給外婆點燈。這是村裡的習俗,他們認為點起的燈會指引離開的人的靈魂,讓他們找到回家的方向。

兩年後的今天我才明白,那些山上的光或許是為了照亮還活著的人。

就像外婆,儘管她已經離開劉十三,可是她一直都是劉十三生命最亮的一縷光。是她,讓劉十三在任何迷茫或者困惑的時候,都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劉十三。

尤其在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心中有夢,走路帶風,所以一心想離開家,離開親人的陪伴和束縛。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和不斷地失去,才明白故鄉的親人,身邊的愛人和朋友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希望有疫情的2020年可以重新來過,可以不算數。

因為這一年,從開始就一直在讓我們失去,讓我們看見一場場告別和悲傷。就像看見劉十三失去工作,失去理想,失去牡丹,直到最後失去最愛的外婆和程霜。

每一次失去,都仿佛在告訴我,人世間最美的事,莫過於愛的人,還在身邊。

所以,能不能不要再繞一大圈了?

回頭看看愛你的人,去擁抱他們吧,在告別來臨之前。

作者簡介:玲玲,90後白羊女。熱愛讀書、寫作,用文字記錄和拯救生命。嚴禁抄襲,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都曾是異鄉人
    老太太回答:「你看到雲沒有?那些都是天空的翅膀啊「。這是張嘉佳新出小說在《雲邊有個小賣部》中的一段話, 這是一部關於記憶,關於小鎮,關於外婆,關於愛情,關於成長,也關於青春,更是關於故鄉的小說。雲邊鎮、小賣部,這些對於我們來說多麼富有詩意。 劉十三、 王鶯鶯 、程霜 、球球、智哥等這些名字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 不知從何時起,對於大多數的我們來說,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 雲邊有個小賣部影評
    今天推薦一本好看的書,《雲邊有個小賣部》是在中國暢銷第二的書籍,當時又垂涎張嘉佳老師的親筆籤名,所以我心動了,義無反顧地買了這本書。當我翻開第一頁時,精美插圖,精選美句,我知道我便再難以割捨對這本書的喜愛。
  • DC要放大招了!叫了那麼多美女來演戲
    五年後,張嘉佳帶著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回來了,這一次,他放棄了自己擅長的燈紅酒綠中男男女女的那段嬉笑怒罵的故事,將目光投向了「故鄉」,娓娓道來了一個漫長而又溫暖的故事。童年是永遠都在嚮往著外面的世界在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張嘉佳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叫雲邊鎮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叫劉十三的少年,被母親留在了雲邊鎮的他,由開著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拉扯長大,他的外婆是一個愛抽菸、打麻將、會開拖拉機、做得一手好菜、對他摳摳搜搜不給零花錢的彪悍的老太太。
  • 《雲邊有個小賣部》悲傷和希望 都是一縷光
    「我有個朋友,叫劉十三,他的日子過得很平淡成績不好,愛情被埋葬,拼命工作,吃嘛嘛不香賣賣保險寫寫書,未來那麼長」這段歌詞來自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寫給我們內心卑微的自己寫給我們所遇見的悲傷和希望和路上從未斷絕的一縷光1. 成長有多痛,痛有多濃,只有經歷才會懂。遙遠的山邊,有一個雲邊鎮,那是劉十三生長的地方,雲邊鎮有個小賣部,那是劉十三的家。
  • 雲邊有個小賣部:在那之前,故鄉是四季,在那之後,故鄉只有冬夏
    不知不覺把他鄉當作了故鄉故鄉卻已成他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你才敢望我們開始慢慢明白,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有些人刻骨銘心,但沒幾年就會遺忘,而有些人不論生死,都陪在身旁,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了紙張。 故事的主人公劉十三,生活在雲邊鎮上。這裡,有疼他愛他的外婆,有對他念念不忘的姑娘,有陪他哭陪他鬧的玩伴。但是,他不甘心,他一定要走出家鄉,尋找自己的遠方。
  • 《雲邊有個小賣部》:以書為馬,仗劍天涯;吾心歸處,即是吾鄉
    《雲邊有個小賣部》,一部溫暖的小說,用樸實的文筆淡淡地講述著劉十三和王鶯鶯、程霜在雲邊鎮的故事,不知不覺間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在教會我們一定道理的同時,也讓我們對世界多一份感動與期待。這是王鶯鶯對故鄉的理解,這本書裡,這個小鎮,有劉十三與王鶯鶯的故鄉。可見老一輩人對土生土長的故鄉的留戀與深情。正如書中所言:「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我們從小生活的故鄉,有我們幼年記憶的故鄉,也許它不繁華,不富裕,但它是有人情味的,是溫暖的,是我們無憂無慮的避風港。雲邊鎮有「山野,桃樹,王鶯鶯。」
  • 《雲邊有個小賣部》:生命是有光的,我熄滅以前,多照亮你一點
    劉十三出生在一個叫做雲邊鎮的地方。鎮子很小很小,坐落在大山的深處,距離外面的世界很遠很遠,遠到只能依靠想像。劉十三是王鶯鶯的外孫,兩個人經營著一家小賣部,相依為命。一場大醉後,他被外婆用拖拉機拉回了雲邊鎮。重回雲邊鎮的劉十三,再一次遇見了程霜。他們變成了很好的朋友,一起賣保險,一起為外婆辦理喪事,相互陪伴,經歷了很多故事。這一年的四月,程霜回新加坡做手術,在臨走前,她向劉十三表達了自己全部的心意。
  • 生命是有光的,成長就是身邊的人離我們遠去的過程!不必憂傷
    初聞張嘉佳是從他的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開始的,這書安靜地躺在書店的暢銷書中,隨手翻了幾頁,便被故事吸引,可能是剛剛失戀的緣故,需要藉助書中渲染的悲傷情緒大哭一場,再讀張嘉佳,便是幾年後的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
  • 「王鶯鶯,你不夠意思,王鶯鶯,你個小氣鬼……」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個人有感分享「王鶯鶯,為什麼天空那麼高?」「你看到雲沒有?那些都是天空的翅膀啊。」(圖片來自《雲邊有個小賣部》封面)主人公劉十三一直跟隨外婆王鶯鶯長大,上大學之後離開了雲邊鎮。小時候以為的外面的世界應該很友好,後來才發現它比想像中的無情。
  • 人生哲理/感悟/要努力成為自己的超級英雄哦
    ☆愛是奔赴,是相見和擁抱,不是浮云為寄,見字如面。當你還囿於山高水遠道阻且長,有人已經披星戴月地去見他了。 ☆外婆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擁有一位超級英雄。 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 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 「汐沫」雲邊有個小賣部,販賣著日出,夕陽,還有稀稀落落的晚風
    雲邊有個小賣部,販賣著日出,夕陽,還有稀稀落落的晚風。There is a snack bar by the cloud, selling sunrise, sunset, and the evening wind.他活成了一束光,比星星璀璨,比太陽漫長,但卻丟掉了屬於它的月亮。
  • 願我歸來雲邊,山海未老,少年依舊!
    致敬第一本使我淚流滿面的小說 《雲邊有個小賣部》「寫給我們所遇見的悲傷和希望,和路上從未斷絕的一縷光,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祖祖輩輩葬在這裡,才叫故鄉外婆王鶯鶯是書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同時也是雲邊這個小賣部的主人,從小拉扯大劉十三,在他生命中佔據重要地位。她視外孫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各種打拼全是為了十三,即使她經常暴力打劉十三,但她的這些行為背後無不透露著對外孫的無微不至的關愛。
  • 有哪些讓你感到溫柔的句子?
    —— 川端康成 2.萬物都有故鄉,眾生都有故事。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如果你有時間打開,那請給我一個機會,陪伴你度過安靜的閱讀時光。寫給我們內心卑微的自己,寫給我們所遇見的悲傷和希望,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
  • 生命是有光的,我愛你,你要記得我,這或許是21世紀最後一封情書
    《雲邊有個小賣部》作者簡介 張嘉佳,1980年6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作家,編劇,導演。畢業於南京大學。 張嘉佳大學畢業後擔任過雜誌主筆,電視編導等。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住。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王鶯鶯,為什麼天空那麼高?」
  • 最溫柔最甜蜜的情話
    -- 王爾德 /2/ 「正由於我抱著與你相見的希望, 我才永遠認為最崎嶇的路是最好的路。」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 然而我愛你。
  • 在最悠閒的時候,讀上一本書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雲邊有個小賣鋪》一開始和它偶遇是在車站的旅者書屋,被它吸引不是因為張嘉佳,而是因為它詩化的名字。曾經《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大熱的時候,覺得看不懂張嘉佳,一如往常的生活,並不存在這些許的悲痛。
  • 我要好好生活,我還有一隻貓要養
    有時候你需要退開一點,清醒一下,然後提醒自己,我是誰,要去哪裡。但可能讓你在看清楚這個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後,把自己變得更好。,但從來沒有一種愛可以重來。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上堆著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