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影視作品上關於隋煬帝的負面形象可謂是家喻戶曉。那麼,史書上是如何記載隋煬帝的呢?隋煬帝真的是昏君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史書上所記載的隋煬帝形象。
史書上記載隋煬帝:「美姿儀,少聰慧」。意思是說隋煬帝長得玉樹凌風,為人很聰明。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隋煬帝不是愚蠢之人,畢竟像晉惠帝這樣的例子還是很少的。話說回來,正因為隋煬帝身上的優點多,所以相較之下他的大哥楊勇就遜色許多了。太子楊勇由於不會修飾自己的性情,喜好奢華,因而被隋文帝夫婦所不喜。在潛移默化之下隋文帝夫婦漸漸對老二楊廣越發疼愛了起來。
楊廣於是在父母的縱容之下開始覬覦太子之位,開始了謀劃之旅。恰在此時,隋文帝想要完成統一大業,便籌備伐陳事宜。楊廣在此時站了出來,希望指揮對陳作戰,由此收服了軍方的人心和父母的歡心。雖說,楊廣不親自指揮作戰,但是其在戰爭中的作用可以說是可圈可點的,楊廣在作戰中親自製定了伐陳攻略,並一路南下打到了陳國首都。最後在一鼓作氣之下攻破了建康,活捉了陳叔寶,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
班師回朝的楊廣在獲得了軍方的支持後,開始謀劃自己的太子大位。他在多次出徵後逐漸取得了父母的歡心,再加上太子楊勇喜好奢華,於是隋文帝夫婦有了換太子的想法。在一系列的操作之下,太子楊勇被廢,楊廣當上了太子。雖然說楊廣的做法是令人不齒的,但是哪個皇子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呢?縱使如唐太宗李世民也逃不過這個兄弟相殘的宿命。為什麼世人只誇唐太宗而貶低隋煬帝呢?只不過是唐太宗取得的成就讓世人忘了玄武門之變的汙點。
話說回來,在楊廣當上太子之後,逐漸不滿足於自己的野心,開始謀求皇帝之位。在得到權臣楊素的支持後,隋煬帝走上了弒父的道路,最終登上了血腥的皇位。在鎮壓了弟弟漢王的反叛之後,楊廣總算坐穩了皇帝之位。當上皇帝之後的他開始思考如何展現自己的英明神武,所以開鑿大運河就應用而生了。
在隋煬帝的命令下,浩浩蕩蕩的修建大運河的工程開始了,其間在隋煬帝的嚴苛下不知累死了多少民工。雖然隋煬帝的主觀願望是為了下揚州,但修建大運河的功績是不能被埋沒的,畢竟大運河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昨晚這些之後,隋煬帝還不滿足,為了展現自己天可汗的氣度,隋煬帝命令各地屬國派國王來朝拜。可高句麗國王高元不理隋煬帝,於是就有了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的故事。
當然,故事的結局是悽慘的,各地百姓因為不滿隋煬帝的暴政,紛紛開始起義,各地的起義瞬間壓垮了隋王朝,於是在滅亡大勢之下隋煬帝灰溜溜的逃到了江都度過了最後的歲月。關東集團一看隋煬帝自己將好好的王朝摧毀了,於是派代表隴西李氏完成了唐代隋的歷史使命。可以說最後唐王朝撿了個漏,誰讓隋煬帝的改革觸犯了關東貴族的利益呢!你看人家唐太宗處理的多好,慢慢地將關東士族連根拔除了,所以 怪不得隋煬帝會滅亡。
在一系列的騷操作之下,隋煬帝最後被宇文家族的人殺害了,於是隋王朝就此覆滅。雖說楊廣有些暴虐,但他還是做出過貢獻的,要不然唐太宗怎麼會將隋煬帝以皇帝的禮儀再次安葬呢!再不濟的話,隋煬帝的所作所為自有後人去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