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植草推動生態扶貧 「力士·綠哈達」在行動
自2011年至今,力士·綠哈達行動已經持續開展十年,在西藏地區累積種植牧草超過一千萬平方米,不僅有效改善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問題,還讓當地近一萬五千名農牧民通過參與行動持續增收,開創了生態建設與精準扶貧共贏的公益模式。
-
且末縣:產業扶貧項目推進農牧民穩定增收
產業扶貧項目是幫助農牧民實現快速、穩定增收的最重要載體。工作隊通過提升「造血」能力,精準施策和資源整合,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的多層次集聚發展,在增強產業輻射帶動能力的基礎上實現脫貧摘帽和改善民生的目標。其木布拉克村是一個牧民搬遷村,產業以畜牧養殖為主,為加快畜牧業發展步伐,做好飼草料儲備工作。
-
西藏585個氣象扶貧公益崗位助力農牧民減災增收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大力推進貧困鄉鎮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至2019年底,全區685個貧困鄉鎮全部建成自動氣象站,鄉鎮覆蓋率達到100%,為精準預報、精細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做好維護和管護工作,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創新實施鄉鎮自動氣象站維護管護社會化舉措,積極與地方扶貧辦協調合作,建立了鄉鎮自動氣象站管護扶貧公益崗機制。
-
滇藏線上的扶貧「旅遊驛站」
林芝市稅務局為改善目巴村村民生產、生活與人居生活環境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修建進村公路、村道硬化、建設農作物改良試驗基地、解決人畜飲用水問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目巴村村民生產生活最緊迫、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村容村貌、人居環境、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顯著的提高。
-
傳播科學種草理念 推動生態扶貧模式 綠哈達行動高原植草持續十年...
綠哈達行動自2011年開始至今,已經持續開展十年,在西藏貢嘎、林周、日喀則等地累積種植牧草超過一千萬平方米,淨吸收二氧化碳近6000噸,不僅有效改善了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問題,還讓當地近一萬五千名農牧民通過參與行動持續增收,開創了生態建設與精準扶貧共贏的公益模式。
-
蒙牛堅持腳踏實地推進精準扶貧,榮獲2020年度中國益公司獎
會上,蒙牛憑藉其在扶貧攻堅、公益慈善等多方面持續、踏實、創新地履行社會責任,斬獲了本屆重磅大獎——2020「年度中國益公司」獎。 作為中國乳業領軍企業,自創立至今的二十多年時間裡,蒙牛堅持腳踏實地推進精準扶貧、營養公益、社會公益等領域的社會責任實踐,在完善自身發展的同時基於乳業全產業鏈基礎做好精準扶貧及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教育雙提升。
-
扶貧合作|紮根康巴高原 書寫無悔青春——深圳援派甘孜幹部工作紀實
以前石渠縣農牧民主要飲用淺表井水和地表水,高原上水的沸點僅有80多度,沒辦法殺死蟲卵。在開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以前,石渠縣10萬人口中,包蟲病患者就有5600餘人。一旦患上包蟲病就難以根除,只能依賴手術和藥物抑制,所以,石渠縣因病致貧現象比較突出。「民生是第一要務。」
-
從3到41.5平方米 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折射高原巨變
拉巴告訴記者:「房子變大變暖,通電通寬帶,村裡還有了衛生所和學校,我們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民主改革前拉薩城一角(資料照片);下圖為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鄉三有村全貌(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2016年10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舊西藏,佔總人口95%的農奴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差。
-
【幸福花開新邊疆】雪域高原之上,這是他們幸福生活的模樣
西藏站分為山南和林芝兩條採訪線路,來自中央及地方的網絡媒體編輯記者將兵分兩路,先後走進山南市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扎雜村、林芝市巴宜區布久鄉傑麥村、林芝市朗縣朗鎮衝康村等地,近距離觀察西藏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真招實效,講述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守邊護邊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故事。
-
精準扶貧 - 政府信息公開 - 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網站
2011年全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100元,到2015年全市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8580元,貧困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三是扶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乳、肉、薯、菜、雜糧、飼草、旅遊等扶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發展,培育發展國家、自治區、盟市級扶貧龍頭企業191家。據統計,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中,通過農牧業產業化渠道實現的純收入佔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36%。
-
藏北高原,頭雁高飛群雁隨
原標題:藏北高原,頭雁高飛群雁隨藏北取經,借梯登高。深秋,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曲果仁毛村黨支部舉辦經驗交流會。周邊村莊黨員幹部相繼趕來,向「明星黨支部」學習取經。從雪山深處貧困村,躋身小康示範村行列,該村黨支部書記傑布說,這得益於駐軍部隊深入推進的黨建扶貧。
-
徐承宇:從東海之濱到滇西高原,換個角色繼續戍邊興邊|精準扶貧
我是上海市第十一批援滇幹部 徐承宇,現任雲南省保山市滬滇扶貧協作聯絡專員。2019年8月,受組織委派,我來到保山市扶貧辦掛職,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滬滇扶貧協作工作,也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十多年前,我曾作為在校大學生應徵入伍,成為了海軍航空兵的一員,戍守在祖國的東海之濱。
-
拉薩攜手拼多多助力消費扶貧,「高原最強天團」帶貨88款特色產品...
8月20日,拉薩市人民政府主辦,由拉薩市脫貧攻堅指揮部、拉薩市扶貧開發辦公室、拼多多承辦的「淨土拉薩高原優品」消費扶貧直播節在拉薩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上,拉薩市政府副市長扎西白珍和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分別代表拉薩市政府與拼多多籤訂消費扶貧戰略框架協議。8月20日,拉薩市政府扎西白珍副市長(左)與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右)籤訂消費扶貧戰略框架協議。
-
彝家新寨長板橋: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編者按今年,精準扶貧是熱詞,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首要關切。距離「2020實現全面小康」只有四五年的時間,而我國的貧困人口還有7000多萬,扶貧工作面臨艱巨而繁重的任務。近日,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到四川省基層調查精準扶貧的現狀,四川省仍有貧困人口600多萬,是扶貧任務較重的省份,在精準扶貧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從記者的調查中可以看到那裡已經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績。□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宋美婭站在四川省西昌市安哈鎮長板橋村口往上望,綠樹掩映著紅色的屋頂,新房一排排,延展到了半山腰。
-
京藏扶貧特產上線拼多多「限時秒殺」頻道,超89萬網友捧場
「藏雞活潑好動,平常吃的都是高原上的草和蟲,產的蛋營養價值高」8月8日晚上6時30分,北京援藏幹部王佔朝走進西藏拉薩的拼多多直播間,為藏雞蛋、犛牛肉、藜麥等西藏特色產品公益帶貨。北京援藏幹部王佔朝在拼多多直播間助力西藏消費扶貧。圖/企業供圖助力西藏農牧民「銷售升級」在拼多多「拉薩淨土食品保健專賣店」直播間裡,北京援藏幹部王佔朝手拿一枚白色藏雞蛋,向網友推薦來自雪域高原的特產。「沒有腥味,吃起來非常香,蛋黃也比較多。」
-
西藏那曲比如縣易地扶貧搬遷:怒江河畔 羌塘牧民的新生活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地處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怒江水穿城而過,山高谷深,四周冰山雪峰環繞,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區。 困難農牧民群眾大多居住在深山峽谷交通不便的區域,由於海拔較高,農牧業生產生活自然環境惡劣,尤其道路、水電、衛生、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亟需解決,脫貧致富的方式和條件存在難、困、貧。
-
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蒙牛榮獲「2020年度中國益公司」獎
近日,在第二屆騰訊新聞責任力年度論壇會上,蒙牛榮獲了「年度中國益公司」獎項,在精準扶貧工作的收官之年裡再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自創立至今的二十多年時間裡,蒙牛一直堅持腳踏實地推進精準扶貧、營養公益、社會公益等領域的社會責任實踐,在完善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乳業可持續發展、密切產業鏈上下遊利益聯結、發揮產業優勢聚焦精準扶貧及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教育雙提升。
-
《楓葉紅了》研討會:紮根生活,描繪具有民族特色的精準扶貧
在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對《楓葉紅了》的現實刻畫給予了充分肯定。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其其格表示,《楓葉紅了》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式,真實還原了黨員幹部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感人瞬間,全景式呈現了北疆農牧民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鬥、齊奔小康的火熱場景。
-
授人以漁式扶貧 太保創建 「防貧保」
266萬元的幫扶資金,7000餘戶的防貧救助保障、種植生態茶100畝,這是近兩年來,中國太保參與上海「百企幫百村」結對幫扶工作,對「三村」施策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帶來的變化。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中國太保發揮專業優勢,創建商業防貧保險『防貧保』,有效解決了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邊脫邊返、邊扶邊增』的扶貧難題。」據悉,中國太保深化特色精準扶貧機制,扶貧項目覆蓋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約513.3萬人,為貧困地區提供總保額2.32萬億元的風險保障。
-
昔日住羊棚如今開轎車 扶資+扶智摘掉高原窮村窮帽子
「以前全家住羊棚,現在全家過上了好日子,」馬成祥說,「這要感謝第一書記帶來的好政策、好點子,咱牧民的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讓農牧民全員脫貧要做好智力扶持拉洞村是歷史移民村落,饑荒年代逃荒而來的人聚居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