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官遣咒
恭聞元帥,魁罡之精。總轄風火,統領天兵。飛煙擲火,走石揚塵。封山破洞,遏天橫行。怒震天地,五嶽摧傾。轟天霹靂,電掣雷奔。六天火部,擲火流鈴。飛天之祟,著地之精。不正山魈,一併收擒。瘟黃惡鬼,滅蹤除形。上帝敕下,大闡威靈,急急如律令。
靈官遣咒主要是召請道教的護法監壇之神王善王靈官。據說王靈官原為玉樞火神,降為山精靈氣,因血食太甚,被薩守堅真人運三昧真火焚其廟。道教認為王靈官是元帥,有專門的王帥誥,說其是先天主將,一氣神君,都天糾察大靈官,號三五火車雷公,統百萬貔貅神將。廟觀中常塑其像,赤面,三目,披甲執鞭,鎮守山門。此咒的大意為:恭敬聽命王靈官王元帥,你是北鬥魁星之氣的精髓。總轄風、火兩部,統領各部天兵。放出煙霧,擲出火器,石子和沙塵漫天飛舞。封鎖山崗,搗破妖洞,遮蔽天空,嚴禁隨便出行,怒氣震驚天地,五嶽似乎都要被摧滅傾翻。霹靂聲聲震響天空,閃電掣射,雷聲四迸。欲界六天火部神兵,擲出流金火鈴。把天上飛的妖祟、地上跑的精怪、不正直的山中鬼魅,一齊都收捉起來。瘟神、惡鬼都被消滅。上帝旨下,要闡揚神靈威嚴。請像雷部捷鬼律令那樣迅速的去行令。
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
者一位神將。他身披金甲,足蹬火輪,赤面髯須,三目怒視,左持靈訣,右舉鋼鞭,形象威猛,令人生畏。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官,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其作用相當於佛教中的韋馱。
道教號稱有五百靈官,其中有四大護法靈官,又稱四顯靈官。王靈官為總靈官,亦稱都靈官。據《新搜神記》記載,王靈官本名叫王善,宋徽宗( 1101- 1125年在位)時期人。曾從師於西蜀薩守堅薩真人受道符之法。明成祖朱棣封薩守堅為崇恩真君時,加封王靈官為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及隆恩真君。為道教的第一大護法靈官。又據西漢劉向著《列仙傳》卷八說:王善是湘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他就是在任職城隍時與薩守堅相識的。據說,某日,薩守堅雲遊到江蘇湘陰。時近傍晚,便到城隍廟借宿。城隍王善感到薩道士礙眼,就故意託夢於地方官湘陰太守,告狀道:「本宮幾日前忽然投宿一個散漫道人,賴著不走,攪得本城隍寢食難安。
望太守儘快將他轟走,不然本城隍難保此地安全。」太守無法,便派人把薩守堅趕出了廟門。薩守堅很是生氣,覺得他們欺人太甚。恰在此時,有人抬著一頭豬,到廟裡還願。見此情形,薩守堅更是氣憤,一股莫名之火湧上心頭,暗自道:「我將此不義之廟燒了也罷!」就順勢拿出一把香遞給抬豬人道: 「請將此炷香放到香爐裡焚燒掉!」此抬豬人不知就裡,如法辦理,不料天上突然降下一道雷光,將城隍廟燒了個精光。原來,薩守堅不滿城隍王善所為,略施法術,薄懲了王善城隍,使其無處安身。城隍王善無處安身,就到玉皇大帝處告狀。玉皇大帝未及詳察,令王善私察暗訪薩守堅的言行,並賜給他一條神鞭,如發現薩守堅違犯天條,可以便宜行事,先懲後奏。得此上方敕令王善大喜。自此,王善就做了一介隱形的跟蹤行者,風來雨去,曉行夜宿,時時刻刻地觀察著薩守堅的行蹤,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發現薩守堅的缺失,以便施以報復。一日,薩守堅徒步到達一處渡口。他發現渡口停有擺渡的扁舟,但是沒有船夫。他久等船夫不至。薩守堅看看天色已晚,不能再等了,便登上扁舟,自行擺渡過河。王善心中竊喜,看你是否給足船錢。如果薩守堅不給足船錢,我就當即將你拿下。薩守堅不慌不忙地將小舟擺渡到對岸,離船前,掏出三文錢放在小船裡。擺渡只要一文錢就夠了。薩守堅並沒有想佔便宜,登岸後大踏步地向前走去。王善看得真切,見此情景,十分感動。此後的歲歲年年,王善都是這樣地跟蹤著。薩守堅做了不少善事,王善都是親眼所見。隨著薩守堅功德的提升,他的仙位也在不斷地提高。不久,薩守堅功德圓滿,修成正果,位列仙班,成為薩天師。一日,薩天師來到龍興府,到江邊洗手,忽見水中有一模糊的怪影,大吃一驚,高聲喝道:「你是何物,速現形!」剎那間,一位神人騰空而起。
只見他,身披金甲,足蹬火輪,右手執鋼鞭,左手掐靈訣,麵皮醬紫,虯須怒張,獠牙外露,雙目圓睜,特殊的是,他的額頭正中還長著一隻眼睛。這隻眼睛射出了如電的目光,直射薩天師。不過,這位神人並無敵意,落定地面,上前施禮道:「吾乃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是也,久執靈霄殿。原奉玉帝之命,在湘陰小廟就食,做土地爺。不料,真人無故焚了吾廟,使吾全家孤苦無依。吾乃訴於玉帝,玉帝見吾可憐,賜一神鞭, 命吾對你緊密相隨,如遇真人有違天條者,可先懲後奏。吾隨真人十二載,真人並無違犯天條者,令吾至為感動。今真人將供職於天庭,吾願追隨左右,做部將。」薩天師答道:「我和你是有緣分的。不過,你曾經是一個邪神,你以後能永遠地崇道奉法嗎?」王善立表真心,發誓永遠遵奉道規,為民行善。於是,薩天師就收下了這個徒弟。此後,師徒二人,多方行善,除暴安良,都修成了正果。於是,玉帝敕封薩天師為都天宗主大真人。薩天師欲封王善為其隨身部將,但王善看到人間道觀甚多,卻不見保護道觀的護法之神,就自動請纓,下凡到人間,擔任鎮山護廟之職。玉帝答應了他的請求,王善就下到了人間。自此,道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即為靈官殿,殿內供奉著王靈官的法身。王靈官糾察天人,剛正不阿,疾惡如仇,除邪扶正,得到老百姓的好評:「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一般的道觀裡都供奉著王靈官像。一些大型道觀的王靈官像還獨具風採,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如北京的白雲觀、天津的娘娘宮、武漢的長春觀、蘇州的玄妙觀,等道觀的王靈官的造像,即極具風採,非常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