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體系之太歲、功曹、靈官、雷神

2020-12-14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靈官地仙是道教神仙體系的第二大系統,包括功曹、城隍、太歲、雷神等。他們的特點是民間信仰與道教文化的融合,是道教從民間信仰當中發展起來的神仙。

靈官

靈官是道教的護法天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其中最有名的是王靈官,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各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靈官又有所稱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淨樂國王遣大臣率500兵往尋覓之,後來500兵也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5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也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也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功曹

功曹,也稱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值年神明叫太歲,月日時的輪值神則叫功曹。功曹本來是我國古代的一種不大的官職,後來就被運用到道教的神話中,作為玉皇大帝的下屬。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記錄人和神的功績,同時也是守護神。根據道家的說法,道士們所有的祈禱文在焚燒後,就是由他們呈送給各位大神的。所以,在各種道教儀式和宗教場合中,他們都是重要的人物。

城隍

城隍是我國民間和道教信奉的守護城池之神。城隍神的奉祀,有史可徵者,約在南北朝。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較盛行,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宋代城隍神信仰已納入國家祀典。明代城隍神信仰趨於極盛。

洪武二年,封京都城隍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也封為王,秩正一品;其餘府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靈祐侯,秩三品;縣為顯祐伯,秩四品都、府、州、縣城隍各賜王、公、侯、伯之號,並配製相應的袞章冕旒。

民間奉祀城隍最初以為城池、地方的保護神,後人們又奉城隍為主管陰司冥籍之神,道教至遲在唐代即奉祀城隍。它因襲民俗,也視城隍為保護地方、主管當地水旱疾疫及陰司冥籍的神靈。

太歲

太歲君,歲神也,道書以六十甲子,由天幹地支循環,60年為一周,每年由一位太歲輪值,太歲能祛除邪魅,獎善罰惡,掌理人間禍福之事,為值年太歲,俗稱為歲君也。太歲神的奉祀,據杜佑《通典》載,北魏道武帝時,已立「神歲十二」專祀,每年要祭祀歲星,並且還專門設有祭祀歲星的祠。太歲神因時而化,據《夷堅志》記載,宋時常州東嶽廟後所供太歲,已儼然冠冕,具有人格特徵。自元明以後,最高統牿者設專壇祭祀太歲神,並常與月將日值之神並祭。因歲神為值年之神,掌人間一年禍福,又稱「值年太歲」,俗稱「歲君」。後來道教又把太歲稱為大將軍。《神樞經》稱:「大將軍者,歲之大將軍也。」故《正統道藏》中稱60年太歲神均有真名實姓,且皆有神歷。

雷神

雷神又稱雷公或雷師。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雷神信仰起源很古。至戰國,《山海經》中描繪的雷神形象為:「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則雷也。」

東漢王充《論衡雷虛》所記雷神形象有了變化,說:「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稱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基本上已是擬人化了。

民間自古崇敬雷神,流傳許多雷神故事,尤以唐宋為甚。唐宋文人筆記中,多記大雷雨後,雷神、雷鬼從空而降,雷神霹打不孝子和不法商人,及雷神娶婦等故事,反映出人們對雷神既存敬畏心理,又寄託主持正義的願望。

道教也尊奉雷神,杜光庭刪定的《道門科範大全集》卷十二、十八等,已將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作為乞求雨雪的啟請神靈,北宋後的雷法道士又以之為施行雷法的使役神。北宋末興起的神霄,清微諸派,以施行雷法為事。聲稱總管雷政之主神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雷師、雷公為其下屬神。舊時各地多有雷神廟。

相關焦點

  • 中國道教正統神仙體系及其等級劃分——道教神仙九級排序
    中國道教正統神仙體系及其等級劃分,道教神仙大全及九級排序。中國正統道教神仙大盤點,道教神仙大全概述及其等級劃分。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幾千年來,對中國文化的法則起到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道教是一個多信仰的宗教,也是一個多神多信仰的宗教。
  • 道教神話體系中的神仙,都在這兒了,值得收藏
    眾所周知,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它是一個多神教,既然是多神教,它所信奉的神仙就絕不止一個,而是有許多個;那麼,道教所信奉的神仙都有哪些呢?來看一看我們今天的這篇文章吧,道教神話體系中的神仙,都在這兒了,值得收藏。
  • 道教:六丁六甲,皆是道教神仙體系中的護法神將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六丁六甲與二十八宿、四值功曹、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都是道教中常說的神將群,是道教神仙體系中的護法神將。六丁六甲是合稱,分別稱為六丁神和六甲神,共十二位神將。據《後漢書》記載,漢代方士已經有役使六丁之法,先行齋戒,然後召六丁神,「可使致遠方物,及知吉兇也」。梁節王也曾用這種方法來「佔夢」。六丁六甲神的責任心相當強,有請必到。六丁六甲的名稱取自於幹支之名,即丁卯、丁已、丁未、丁酉、丁亥、丁丑和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 道教神仙-王靈官
    王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王靈官全稱"先天首將赤心護道三五火車王天君威靈顯化天尊"。相傳今河南鹿邑縣前尹王人。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各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神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
  • 道教作法事時,召喚的都是哪些神仙?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把「神仙」二字作為一個整體掛在嘴邊,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神」和「仙」還是不同的。簡單來說道教的「神」都是有神職在身的,而「仙」則是逍遙自在沒有司職。
  • 道教神仙為什麼這麼多
    "道"的信仰,因之道教的神性論也是對道性論的神化。根據"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命題,道教中出現了一批對天、地、日、月、星、山、河等自然崇拜的神靈。進而根據"一切有生皆含道性"之說,道教中又有一大批對花、樹、龍、蛇、狐、龜、鶴等動植物中的神靈和仙真。進而又根據"一切有情皆含道性"的命題,莊子描述的"真人"成為道教中神仙的主體。
  • 比較全的道教傳統神仙(附圖),如有遺漏,請各位斧正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信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天人合一、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道教神仙是對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統稱。
  • 關於道教雷神的五個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傳統的道教是一個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其內部的神仙體系非常龐大,除了以三清、玉皇、四御為最高主神以外,道教的神仙體系還分為多個神部,其中就有雷部神系。早在遠古時期,古人對於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產生畏懼和敬畏之心,尤其是雷電帶給古人強烈的震撼,他們認為這是上天在發怒,進而就有了雷神的崇拜,道教則是在此基礎上完善了雷神信仰。雷部的雷神有許多位,影視作品中出現的雷公電母也都屬於雷神,那麼雷部最高神是哪一位神祇?雷部的機構是如何劃分的?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道教雷神的五個冷知識。
  • 天天說雷神山火神山,可道教的雷神火神,你真的知道嗎?
    同時,這兩座醫院也因命名傳統,寓意深遠,而引起大家的關注和猜測,其中,雷神、火神為道教神明,在神話故事中常常出現,均有除瘟止疫,破除災障之能。單就這個「山」字,也頗有內涵,在八卦之中,山為艮卦,卦形為「」,「艮其止,止其所也」,為停止的意思,寄託了我們渴求疫情消失,早日恢復平靜的美好願望。
  • 道教神話傳說中的雷神和火神都有誰?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是一個發源於我國本土的傳統宗教,它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並且是在原始的鬼神崇拜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神仙信仰是道教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道教是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在其內部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神仙體系,既有風雨雷電等以自然現象神格化而來的自然神,也有先天之炁幻化而來的先天神,同時還有後天得道成仙而來的仙真。自遠古的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以來,人類對於火有著很深敬畏和崇拜,道教吸納了這種原始信仰,從而有了火神;遠古的電閃雷鳴會讓人產生強烈的震撼之感,古人認為這是天神在發怒,進而就有了對雷神的崇拜,道教的神仙體系裡也吸納了雷神信仰。
  • 道教中的主要尊神有哪些?附北京白雲觀歷代藏畫鑑賞
    無論從數量、規模、內涵還是研究價值來看,它們在中國道教神仙繪畫中都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白雲觀藏水陸畫以它的彩絹工筆濃縮了泱泱中華道教的文化內涵,以紙帛柔絲映現著古代中國千年的宗教思想體系,以勁健的筆力、鮮明的色彩表現出世俗生活的真實寫照和人們對美好願望的追求和寄託,它不僅是研究宗教發展史的實物資料,也是研究中國美術發展史的實物資料,對道教史、民間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及美術史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 道教全真科儀丨玉皇朝科
    功白:伏以,化身彌羅,位尊無上,妙相冠於諸天,慈光燭乎三界,玉京贊難名之號,寶笈演瓊章之文,臣皈依心教,稽首金闕,遙瞻萬寶之祥光,緬想九霞之流景,茲當朝奏,必假香傳。伏願,演清靜解脫之道,濟沉迷幽苦之途,上祈天恩,下付凡情,法眾虔誠,聖號宣揚。表白舉:香雲達信天尊。
  • 道教中的護法神將「六丁六甲」指的是哪幾位?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六丁六甲與四值功曹、二十八宿、雷部三十六元帥、七十二地煞等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被道士召請,厲行風雷,制伏鬼神。六丁六甲本為司掌天幹地支的神祗,其神十二位,在後期等同於六十太歲將軍裡的六甲太歲神與六乙太歲神。在商代甲骨文裡,已有六十甲子的記載。漢代《獻帝起居注》已有對六丁六甲的祭祀。
  • 道教中的「五方五老君」指的是哪五位神仙?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與華夏民族共同發展,孕育出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在道教中有著龐大且複雜的神仙體系,例如三清、四御、玉皇大帝等等。這些神仙有的是在天地初開之時出現的,是為神;有的是由人修煉而成的,是為仙。
  •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和六十甲子太歲神屬於不同的神祇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禪黎演教,開禳災度厄之門。玉局傳經,有削死延生之法。
  • 道教神仙那麼多,我們到底該拜哪一位呢?
    道教的宮觀是修道之人的修行和生活場所,同時還供奉著許多不同的神仙。很多人喜歡去宮觀裡燒香拜神,希望可以把內心的一些願望通過燒香的方式來向神明表達,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去過道觀的人會發現,裡面有規律的分布著多座神殿,每座神殿都供奉著不同的神明,面對如此眾多的神仙,我們到底需要拜哪一位呢?如果每位神仙都拜一遍的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對於尤其是「選擇恐懼症」的人來說,是非常傷腦筋的。本期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執掌不同神職的神仙,方便大家去選擇。在介紹之前,首先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何謂道教的神仙。
  • 道教神仙:「別拿土地不當神仙」,人們喜愛的土地爺有何來歷?
    神仙信仰是它的核心信仰,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從道教的齋醮儀式上就能看出,道教舉行的羅天大醮儀式中,會供奉1200個神位,據《雲笈七籤》卷一百三:「其下曰祈谷福時壇,凡星位一千二百,為羅天大醮,法物儀範,降中壇一等。」而周天大醮會供奉2400個神位,普天大醮應供奉3600個神位,由此可見道教的神仙之多。
  • 火神山、雷神山名字由來:火神之熾,雷神之怒,一起了解下這兩位大神
    通過年俗的介紹,相信大家會發現一個特點,過年所拜的神,大多是仙階高的神仙,單獨拜低階神仙的人不多。 雷神和火神,都是神仙,但仙階不高,傳說可以趕走瘟神。
  • 神秘的法寶風火輪:除了哪吒,道教的這兩位神將也有這件法器
    哪吒是道教的一位護法神,被道教尊奉為「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稱號,玉帝敕封其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作為天帥統領永鎮天門。哪吒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身著紅肚兜、脖子繫著混天綾、手拿乾坤圈、腳踏風火輪。根據《三教搜神大全》的記載,哪吒原本是玉皇大帝座下的一名大羅金仙,身長八丈有餘,並有三頭八臂,口中可以吐出黑雲,腳下踏著磐石,他法力高強,會呼風喚雨之術。
  • 中國神仙體系裡,神和仙誰厲害?
    世俗的人肉身死去後有機會成為神,而修道之人有機會長生不老成仙。所以,可以這麼認為,神是世俗體系的延續,仙是宗教(道教)體系的升級。01 世俗體系的封神《封神榜》裡,姜子牙協助周武王伐紂成功後,將犧牲的能臣武將一一封神。為什麼姜子牙能封神呢?姜子牙作為武王伐紂的最大功臣,受萬民敬仰愛戴,他上能代表天庭的旨意,下能代表民心民意,所以他有封神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