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疫情寒潮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助力中國逆勢發展等春來;
1.【2020-2021年度專題】2020疫情寒潮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助力中國逆勢發展等春來;
2.威馬汽車去年累計銷量達2.25萬輛,有望在今年初登陸科創板;
3.TrendForce:全球筆記本出貨量創新高,作業系統與CPU市場迎變局;
4.跟進紐交所!標普道瓊指數取消剔除3大電信運營商美股ADR;
5.【中國IC風雲榜最具成長潛力公司候選44】楚航科技:致力於車載毫米波雷達 填補部分國內空白;
6.【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候選30】普續資本:聚焦全球最優秀的高科技製造企業;
7.【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候選31】海通新能源:為企業深度賦能,創造價值;
1.【2020-2021年度專題】2020疫情寒潮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助力中國逆勢發展等春來;
【編者按】魔幻的2020年終於走完,期待已久的2021年如期而至。回顧2020,疫情深刻地影響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更加劇了國際形勢的複雜變遷,自主可控、貿易保護主義、去全球化成為關注焦點;與此同時,政策和資本持續加持,線上辦公/教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應用落地開花。在2021年到來之際,《集微網》特推出【2020-2021年度專題】,圍繞熱點話題、熱門技術和應用、重大事件等多維度梳理,為上下遊企業提供參考鏡鑑。
疫情未散,轉眼一年。
堪稱「魔幻的一年」過得比往年「勤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世界人民的生活節奏,對科技業而言尚且如此。年初大面積停工停產,無疑在整個供應鏈裡埋下了一顆不安的因子,以此在年末之時獻上了「缺貨漲價」的戲碼。
屬於2020年的年終總結,我們從這裡開始說。
圖片來源: 網絡
無法圓滿的句號
伴隨著疫情的到來,停工、居家隔離令、全球運輸陷入停滯令全球汽車業深受內傷。IHS Markit預計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22%,其中美國銷量將同比下降26.6%。而年末的上遊缺貨漲價勢頭正向下輻射,讓原本苟延殘喘的汽車業雪上加霜。
目前,汽車正朝向電氣化、智能化發展,其本身可看作一臺巨型移動計算機,因此對半導體的需求快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梳理,汽車晶片器件主要包含車用MCU、功率半導體、傳感器等,面向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半導體器件還包括ADAS、CMOS、雷射雷達、MEMS等一系列產品。其中,微處理器和模擬電路佔比最大,有著三成的比重。傳感器和邏輯電路佔比分別為17%和10%,分立器件和存儲佔比均7%。
而在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近幾十年來幾乎長期被海外巨頭所主導。恩智浦、英飛凌、瑞薩、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保持汽車半導體廠商的前5名,這五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佔比達50%。而上述廠商的產線多位於歐洲,受疫情影響較大。
汽車零部件Tire1供應商大陸集團、博世集團相繼發出預警,由於全球範圍的汽車晶片的短缺,可能會影響汽車生產,相關影響可能持續6-9個月左右。
恩智浦、瑞薩等半導體廠商近日也頻出漲價消息,集微網也從意法半導體方面求證得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旗下所有產品全線漲價。雖未透露漲價細節,但這一風聲傳到下遊就是一場颱風天。
方正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預計至少未來半年,晶圓、製造、封測各環節的供需失衡仍會持續,下遊晶片缺貨漲價是趨勢。而車企面臨的風險也與自身有關,華西證券指出,車企對全年車市景氣度回升的估計不足是直接原因,導致需提早半年至一年做產能規劃的晶圓晶片上遊企業無法及時調整增加產能。
上述「車市景氣度回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全面復甦。這點,大眾汽車在本月初給出了評定,即中國市場的復甦致使需求上升,推升了漲價缺貨潮的浪高。
中國市場的復甦一是因為國內對疫情防控到位,快速實現復工復產;二是因為國家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三是因為科技巨頭紛紛入局電動汽車領域,打造新的生態。
疫情下的發展之路
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指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
此後,各地積極出臺專項政策措施,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支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發展。
5月27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印發《深圳市關於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加快產業鏈核心環節突破,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項目最高資助2億元。
9月21日,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主持召開省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會議審議通過《四川省支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創新研發、高質量發展、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18條政策措施,對新產品開發、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創建創新中心、新建產品準入檢驗檢測機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新能源汽車停車和出行等給予支持。
9月28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2020年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包括新泉、錦源晟等業內重點企業的13個項目正式落地臨港新片區,覆蓋汽車車身、底盤、內外車飾、新能源動力總成、材料、傳感器及電子元器件等汽車產業鏈上各類配套產品,投資額總計超40億元,達綱產值逾百億元。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規劃》指出,突破車規級晶片、車用作業系統、新型電子電氣架構、高效高密度驅動電機系統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攻克氫能儲運、加氫站、車載儲氫等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支撐技術。
此外,自動駕駛及車聯網測試區域也正積極擴張中。
9月,由百度Apollo支持建設的國內首條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的高速公路G5517長常北線高速長益段正式通車。據悉,該智慧高速路段覆蓋了幹線、互通、隧道、橋梁、服務區等典型的高速公路場景,路側和雲平臺系統採用了百度Apollo車路協同方案。
11月,湖南(長沙)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揭牌,目前先導區已大範圍改造了177個路口的路側管控及通信設施,覆蓋主城區250平方公裡範圍,完成了全市73條公交線路、2072臺公交車的智能化、網聯化改造,正在優化渣土車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建設全市統一的「車-路-雲」一體化智能網聯雲控管理平臺,與市交警、交通、城管等部門基本實現了數據互通。
武漢和北京正建設頂尖自動駕駛示範區。其中,武漢的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今年內將基於5G全覆蓋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總裡程突破100公裡,成為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北京將建設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瞄準L4級以上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規模化運行,統籌「車、路、雲、網、圖」等各類優質要素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為構建關鍵晶片自主供給,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一屆一次理事會暨成立大會11月在北京舉行。據了解,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主要包括整車企業、汽車晶片企業、汽車電子供應商、汽車軟體供應商、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共70餘家企事業單位。以「跨界融合、共生共贏、產業成鏈、生態成盟」為運營理念,旨在建立我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生態,打破行業壁壘,補齊行業短板,實現我國汽車晶片產業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發展,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汽車晶片的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表示,隨著汽車信息通訊、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行業深度融合,智能網聯汽車已經進入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布局的新階段。
各地高舉旗幟之下,科技巨頭也在背後發力。
5月,華為聯合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等首批18家車企,正式發布成立5G汽車生態圈,以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華為稱,未來兩年將是5G汽車爆發關鍵年,作為智能網聯生態圈的延展,本次5G汽車生態圈建立後,華為希望通過汽車增量部件的優勢、面向消費者1+8+N的全場景體驗以及5G網絡解決方案的能力。
8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在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公布了華為鴻蒙車載系統:鴻蒙座艙作業系統HOS、智能駕駛作業系統AOS和智能車控作業系統VOS。
11月,華為正式決定重組消費者BG IRB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將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的投資決策及組合管理由ICT IRB調整到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任命餘承東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值此變動之際,正是榮耀與華為分手的節點,將消費者BG業務與汽車BU的整合,也凸顯出華為內部對汽車業務價值的肯定。
除華為外,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蔚來等紛紛加碼自動駕駛領域。
百度在北京建立了一個新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基地,據介紹,該基地位於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的Apollo Park,是同類設施中最大的一個。基地擁有200輛自動駕駛汽車原型,以及帶有內置傳感器的測試道路。
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混合式仿真測試平臺」,模擬一次極端場景只需30秒,系統每日虛擬測試裡程可超過800萬公裡,大幅提升自動駕駛AI模型訓練效率。該技術將推動自動駕駛加速邁向L5階段。
知情人士透露,蔚來正在規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該計劃尚處於早期,主要由蔚來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斌推動。雖然自研晶片項目還未經董事會討論,但蔚來掌舵人李斌的意向已經很明確,正在思考最終架構,並且已經在「向公司高管和股東們吹風,提前做一些溝通。」
京東、騰訊、華為等曝光多項與自動駕駛有關的專利,涉及車輛控制方法,系統和電子設備等。
市調機構IDC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受政策推動等因素的影響,2020至2025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36.1%。IDC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約542萬輛。產品結構方面,純電動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的份額將由2020年的80.3%提升至2025年的90.9%。
2020年雖受疫情侵擾,但關於智能汽車的發展未曾停下腳步。宏觀來看,是我國堅定發展科技業自給自足的決心,細看便是順應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洪流,打造技術高地,搶佔先機。
堅定的明天
對於未來產業、技術發展規劃,國家繪製了一份清晰的藍圖。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之後,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下稱《路線圖2.0》),成為又一份定調未來15年技術路線的頂層設計文件。
《路線圖2.0》提到,將以五年為周期以發展期、推廣期、成熟期三個階段實現形成一批引領世界的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廠商的發展目標。其中2020-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以及創新產業鏈體系,擁有在世界排名前十的供應商企業1-2家,通過北鬥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人-車-路-雲」系統達到初步協同。
此次路線圖的發布意味著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戰略形成,並逐漸成為國際汽車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品安全體系、運行監管體系建設也將不斷完善。
李克強特別提到,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正處於關鍵期和攻關期。
國家制定政策是為了更好支撐產業規劃、推動行業技術創新並引導社會資源集聚,有了明確的規劃才能帶動產業鏈協同並進。相信在良好發展勢頭的帶領下,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及汽車電子將迎來新的生機,為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進一步壯大並提供更多的機遇。
(校對/零叄)
2.威馬汽車去年累計銷量達2.25萬輛,有望在今年初登陸科創板;
集微網消息,日前,威馬汽車正式公布了2020年Q4的累計銷量為8609輛,此前威馬10月銷量3003輛以及11月的3018輛,由此可知,威馬汽車12月的銷量為2588輛,相比11月份銷量有所下滑,持續9個月銷量增長由此打斷。
據官方數據,2020年威馬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22495輛,同比增長33.3%,其中第四季度的銷量達8609輛,環比上漲38.9%。此外,旗下首款純電SUV威馬EX5(參數|詢價)自2018年9月啟動交付至今,累計銷量突破4萬輛。
天眼查顯示,威馬汽車成立於2016年12月,註冊資本為68914.9813萬人民幣,是一家智能電動汽車開發商,基於中國市場用戶需求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品牌,提供車聯網及售後服務等。威馬汽車將圍繞1個核心架構(Teke架構),延伸出STD和PL兩大整車平臺,並在兩個平臺的基礎上推出至少8款新車。
據威馬大數據平臺顯示,2020年威馬汽車累計為用戶提供了1.07億度的充電服務(數據涵蓋威馬為用戶提供的免費家用充電樁累計充電數及威馬汽車旗下即客行APP公共充電服務數據),同比大幅攀升55.2%。
同時,通過7次OTA升級,威馬汽車為用戶新增、迭代了百餘項亮點功能。關於威馬汽車的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汽車之家的後續報導。
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有望在今年登陸科創板。據此前上海證監局網站披露,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馬汽車」)正接受上市輔導,輔導機構是中信建投,計劃於2021年初在科創板上市。如順利進行,威馬汽車將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新勢力車企,屆時,科創板將誕生新能源汽車第一股。而造車新勢力的蔚來、理想、小鵬這3家均已在美股上市。
(校對/Arden)
3.TrendForce:全球筆記本出貨量創新高,作業系統與CPU市場迎變局;
圖片來源: 9 to 5google
集微網消息,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顯示器研究處表示,2020年全球筆記本出貨量不僅首次超過兩億臺,年成長幅度也以22.5%創下新高。
TrendForce目前預計2021年全球筆記本出貨量有機會升至2.17億臺,年成長8.6%。值得一提的是,Chromebook因遠程教育需求持續攀升,對筆記本市場的貢獻不容小覷,2020年Chromebook佔全球筆記本出貨達14.8%,預期2021年將佔整體出貨比重上升至18.5%。
受2020年Chromebook快速崛起影響,Windows市佔率首次低於八成,並出現持續下滑的趨勢,市佔率短期內恐將難以回升。TrendForce預估未來Windows市佔將維持在大約70~75%;Chrome作業系統的市佔率在15~20%之間;MacOS則在10%以下。
TrendForce指出,2019年正式崛起的AMD Zen+微架構的處理器,市佔率約11.4%,自2020年開始擴大版圖後,市佔率達20.1%,其中Ryzen 3000系列在中低端筆記本市場頗受好評,也因此品牌廠在Chromebook上開始導入AMD處理器,推升其市佔率大幅成長。
另一方面,蘋果的Apple Silicon M1,第一年市佔率僅有0.8%,預計2021年第二季後將上市的14英寸與16英寸MacBook Pro皆會搭載自家處理器,市佔率可一舉提升至7%左右。若再加上AMD的兩成市佔率,英特爾未來必須在處理器產品策略上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方案,以應對日趨嚴峻的競爭壓力。
(校對/零叄)
4.跟進紐交所!標普道瓊指數取消剔除3大電信運營商美股ADR;
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6日,標普道瓊指數 (S&P Dow Jones Indic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取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香港)的摘牌退市計劃後,該公司將不再剔除中國3家電信運營商的美股ADR。此前上述股票遭到刪除。
早些時候,紐約證券交易所表示,為遵守川普政府11月份發布的一項行政命令,將啟動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香港)三家中國運營商的退市程序。而本周一,紐交所發布聲明稱,在與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有關聯的相關監管機構進一步協商後,其放棄了將三家中國運營商摘牌退市的計劃。
(校對/零叄)
5.【中國IC風雲榜最具成長潛力公司候選44】楚航科技:致力於車載毫米波雷達 填補部分國內空白;
【編者按】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最具成長潛力獎」徵集現已啟動!入圍標準要求為營收500萬-1億元的未上市、未進入IPO輔導期的半導體行業優秀企業。評選將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129家會員單位及400多位半導體行業CEO共同擔任評選評委。獎項的結果將在2021年1月份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揭曉。
本期候選企業: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楚航科技」)
汽車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推動了車載毫米波雷達產業的迅猛發展。在中國做毫米波雷達的創業企業,團隊大多是海外科研背景、軍工背景、或供應商轉行的創業背景。
成立於2018年1月的楚航科技,就是一家創始團隊均具有十年以上海外科研背景的合資公司,其主要致力於提供基於77GHz-79GHz毫米波雷達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總部位於南京江北新區,並在德國斯圖加特設有海外預研中心,上海設有市場銷售中心,安徽合肥設有硬體研發中心,在安徽安慶設有生產基地。
楚航科技選擇門檻最高、安全係數及功能要求最高的車載雷達起步,目前公司也在積極拓展「非車規級」的雷達產品應用於民生領域的相關場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更智能化的感知系統。據介紹,公司車規級平臺用於研發前向雷達、角雷達、微縮雷達等車載產品,主要可實現盲區檢測、自動泊車、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前向橫穿預警、車內心跳呼吸檢測、車內手勢識別等;而消費級平臺主要針對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在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無人機定高、智慧停車、車路協同等方面與更多的智能化產品或技術相結合,提供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
由於車規級產品上市有著漫長周期和極嚴格的驗證,建設一條公司自有產線是檢驗車規級產品是否品質統一的重要標準,也是該行業衡量實力的重要指標。2019年10月,楚航科技在安徽安慶投產建設年產能45萬隻雷達的生產基地,並於2020年7月下線了首款77GHz角雷達,12月下線了77GHz前向雷達,成為了國內首個同時實現雙量產的企業。據楚航科技CEO楚詠焱透露,公司在上海的雷達產線也正在建設中。楚航科技已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合資公司。
目前,楚航科技已擁有多款核心車規級雷達產品:77GHz乘用車前向長距雷達和角雷達、車載生命體徵探測雷達、77GHz商用車角雷達,同時在2020年的第三屆進博會上,楚航科技還首發了商用車盲區檢測系統這一解決方案,也得到了各界的關注和好評。對此,楚航科技CEO楚詠焱表示,楚航科技是目前國內唯一量產前向長距雷達的廠商,也是國內少數可量產角雷達的廠商之一。
乘用車角雷達
乘用車前向雷達
楚航科技車規級平臺研發生產的77GHz前向長距雷達,探測距離可達300m,產品符合ISO26262 功能安全ASIL B,抗幹擾能力強,如被遮擋可進行報警,可實現ACC(自適應巡航)、AEB(自動緊急制動)、FCW(前方碰撞預警)等功能;而77GHz角雷達,探測度數可達±75度,探測距離可達100m,通過HMI硬線報警,適用車載乙太網/CAN-FD接口,可實現BSD(盲點輔助監測)、LCW(變道輔助預警)、DOW(開門預警)、RCTA(後方橫向交叉碰撞報警)等高級輔助駕駛功能。
商用車角雷達
微縮雷達
基於對國內整車產品的理解,楚航科技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同時,公司跟知名供應商羅德與施瓦茨等均有穩定的戰略合作,可滿足客戶定製化的需求,包括為自動駕駛公司提供一些底層數據等。
而市場的不斷鋪開和技術的不斷迭代,離不開強大技術團隊的支撐。目前,楚航科技已組建超過70人的研發團隊,核心技術團隊成員擁有國內外著名大學博士、碩士學歷以及十年以上國際一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整車廠的研發管理經驗。在射頻前端、電路設計、信號處理、晶片設計、系統架構、高級雷達算法等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儲備,並已申請多項國際專利。
楚航科技團隊特別看好中國的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楚詠焱表示,24GHz的毫米波雷達會被77GHz的毫米波雷達所取代,而77GHz毫米波雷達的裝機率還遠遠達不到歐洲的普及率,未來該市場勢必會迎來非線性的爆發增長,毫米波雷達國產化也將是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楚航科技也被越來越多的資本看好,成立兩年時間融資已經進行了三輪。
2018年5月,楚航科技獲得北京九合創投的天使投資。2019年3月,又獲得啟明創投與蘭璞資本的A輪投資。2020年4月,又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蘭璞資本領投,廈門半導體、啟明創投、九合資本跟投,此次融資也讓楚航更有準備的完善了內部的工具鏈、搭建了完整的實驗室、提升了樣件的量產級別驗證、市場推廣、新產品開發等項目進程。
儘管國內有如此快速的市場增長和投入,但相比國外企業,車載毫米波雷達在國內仍屬於起步階段。
國內企業在以下兩個方面還與國外大公司有一定的差距:晶片核心技術積累少,創新應用基本由國外巨頭引領;差異化產品創新、品牌信譽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同時,國內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競爭格局仍面臨較大的挑戰。楚詠焱認為在未來國產化的道路上,國內行業競爭和人才競爭不夠規範給國產化也帶來一定的阻礙。他認為,未來沒有產品化能力的玩家會相繼退出市場,加上疫情影響,更是加劇了市場整合的速度;同時,毫米波雷達的國際品牌也會更加多元化,參與對中國市場的搶奪,分化此前的市場格局。
具體到2021年發展規劃,楚詠焱表示,楚航科技的產品在銷售渠道建設上,會拓展更多的下遊客戶,實現更多的定點,會有比較好的市場佔有率的提升表現,營收將會迎來一定的爆發,達到億級。
「維護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是車載毫米波雷達的研發規律,楚航科技的下一代雷達產品也在有序開發中。基於此,未來,楚航科技將和Tier 1拓展更多的合作機會,對標國際廠商,加大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方面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開發力度,做國產車載毫米波雷達的頭部企業,並打造智能時代感知領域的「中國平臺」。
(校對/圖圖)
6.【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候選30】普續資本:聚焦全球最優秀的高科技製造企業;
【編者按】2021年中國IC風雲榜「中國半導體投資機構榜單TOP100」徵集現已啟動!榜單將從項目今年報會/IPO數量、管理資金規模、投資項目個數、投資項目總金額、行業影響力五個維度評選得出。在此基礎上排名前十的知名機構則為「年度最佳投資機構獎」獲得者。榜單及獎項評選採用提名制,同時結合投資人自薦或者推薦候選人的方式進行。獎項的結果將在2021年1月份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 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揭曉。
本期候選機構:上海普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續資本」)
普續資本成立於2015年底,總部位於上海和矽谷,是一家專注投資領先技術的VC基金。英語名「Procash Capital」,意為「資本先見」,通過跨市場,跨周期的投資策略,集聚優質產業資本,孵化優秀的創業企業。
創始團隊有多年國際投行和私募股權基金管理經驗。始終緊跟全球經濟,技術發展潮流,動態調整投資策略,通過專業嚴謹的投資體系,精益求精的投資態度,幫助被投企業快速發展。以早期投資,跨境併購為主要業務。以集成電路,精密製造為導向,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務模式為趨向展開布局,是中國最具潛力的投資機構。
目前管理總規模10億元的6支單項目基金,分別涉及智能終端、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文化傳媒四大領域。新一期基金將重點布局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工業4.0、數據中心業務。(校對/Sky)
7.【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候選31】海通新能源:為企業深度賦能,創造價值;
本期候選機構:海通新能源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新能源」)
海通新能源由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與遼寧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後股權劃轉至遼寧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於2013年7月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人民幣,是海通證券控股的專業產業投資管理公司之一。目前,海通新能源管理基金總規模逾60億元人民幣。
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為中芯國際前執行董事,該公司2017年起專注於半導體全產業鏈投資布局,深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5G,物聯網等領域。具有從一級市場產業投資賦能、IPO保薦上市、研究所二級市場推廣,到國際併購服務等全方面優勢。目前已服務半導體公司有中芯國際、滬矽產業、思瑞浦、芯原微、中微半導體、盛美股份等。
海通新能源已成為半導體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證券公司私募投資基金。致力於「將我們的客戶變為客戶的客戶,將客戶的客戶變為我們的客戶」,為企業深度賦能,創造價值。目前已投資企業包括山東天嶽、富創精密、蘇州能訊、燦芯半導體、易衝科技、啟爾機電、合肥新匯成、北京通美(AXT)、勝科納米、江蘇泰治、亦盛半導體、中晶半導體等細分領域龍頭公司。
(校對/Sky)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