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謝愛清
「我志願獻身人類的健康事業,自覺維護醫學的尊嚴和神聖……」
8月19日,醫務工作者代表宣讀《中國醫師宣言》。當天,由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舉辦的第三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在長沙市開福區新湖南大廈舉行。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羅匯芳 攝影報導
8月19日上午,在新湖南大廈舉行的湖南省第三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現場,來自全省衛生健康系統的優秀醫師代表匯聚一堂,身著整齊白衣,重溫《中國醫師宣誓誓詞》。
誓言鏗鏘,這是醫者對全社會的莊嚴承諾。
肩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重任,他們堅守在門急診、病房、手術室,與病魔較量,同死神賽跑。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們義無反顧投身防控救治工作,日夜奮戰,捨生忘死,以奉獻護衛安康,以生命踐行使命,令人敬佩。
會議現場,通報表彰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32個醫師團隊先進集體、潘頻華等310位「2020年度湖南省醫師獎」獲得者、顏新豔等198名「最美鄉村醫生」獲得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吳安華教授、長沙市第一醫院周志國主任醫師、吉首市矮寨鎮大興社區衛生室時才貝3名獲獎醫師作交流發言。
讓我們懷著敬意,聽聽他們的初心故事和感言。
吳安華:一次次逆行,為逾萬醫護築起「安全防火牆」
8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教授吳安華分享抗「疫」故事。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羅匯芳 攝影報導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吳安華教授是一名院感防控醫師。他是我省首位支援武漢抗疫的醫務人員,隨後又逆行馳援黑龍江、吉林、大連等地抗疫數月。
院感防控是幹什麼的?吳安華在武漢堅守72天,為120支醫療隊的1.4萬餘名醫務人員開展近百場培訓,為創造「全國支援湖北醫療隊員4.2萬餘人無一人感染」的中國奇蹟作出卓越貢獻,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是1月21日奉國家衛健委指令緊急趕往武漢,接到通知回家拎著小背包就趕往長沙南站,在車站買了2個麵包做午飯,坐上G404風馳電掣趕往武漢。」吳安華回憶。
到達武漢後,吳安華馬不停蹄,和北大醫院李六億教授一起開始起草編寫「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一直忙到深夜才定稿。1月22日,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指南,對指導全國醫療機構新冠肺炎感染預防與控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面對肆虐的病毒,吳安華爭分奪秒,每天像個陀螺一樣高速運轉,一方面要到武漢中南醫院、肺科醫院、金銀潭醫院等地檢查和指導感染防控工作及醫生個人防護工作;另一方面,要往返武漢各地為國家醫療隊和各省醫療隊隊員培訓感染防控和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知識。最多的一天,他一個人講了7場課、450分鐘,培訓了9支醫療隊、1182名醫療隊隊員。
這些年,除了日常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吳安華和同事們一起多次參與突發事件的救治工作。1998年抗洪救災、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醫療救治、2014年抗擊伊波拉和禽流感,他都是衝鋒陷陣、奮勇向前。
【他說】感恩國家和社會培養了我,並賦予了我救死扶傷的使命。醫學是無止境的,但我們的學識是有限的,我們常說「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要同情患者的苦處和難處,時刻不忘「醫者仁心」,將病人利益和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才能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為人民健康服務。
周志國:不言放棄,與新冠病毒「正面交鋒」90個日夜
8月19日,長沙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長,長沙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周志國分享抗「疫」故事。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羅匯芳 攝影報導
作為長沙市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隔離病房總負責人,周志國駐紮在隔離病房,與新冠病毒「正面交鋒」達90個日夜。
1月16日,長沙市第一醫院急診科來了一名高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啟動二級防護、上報疾控部門之後,患者被轉運至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負壓病房隔離救治。
周志國曾參與過抗擊非典、禽流感一線工作,有著豐富的突發公共衛生救治經驗。面對傳播速度快、臨床進展快、機理未知的新冠病毒,他毫不猶豫衝在第一線,帶領其他16位同事組成長沙抗疫第一梯隊,奔向救治中心。
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是長沙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收治了長沙市所有確診患者。疫情高峰期,平均每天收治18例,最多一天達23例,從凌晨開始,幾乎不眠不休。每天新開一個病房,工作強度大、救治壓力大。
面對未知病毒、重重困難,他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先後組織參與了56次專家會診查房,凝聚669名一線醫護人員的智慧,優化診治原則、規範院感流程,和團隊一起為每位患者量身定製救治方案,做到一案一治。
一位危重型患者張女士,肺損傷達80%、多器官衰竭,國家救治組王辰院士會診後,認為治癒率僅1%的希望。通過嚴密觀察、精準對症,人工肺、康復者血漿、幹細胞、快速康復多管齊下,最終張女士康復出院。他們用100%的努力創造了1%的生命奇蹟!
基於國家方案,他帶領團隊摸索出一套抗病毒、免疫支持、營養支持、心理幹預的綜合施治方案,特別是在阻止輕症轉重症、重症轉危重症方面卓有成效。他們率先總結救治經驗,制定新冠救治長沙「專家共識」,「共識」得到國家督導組認可並推廣全國。
從1月16日到3月14日,長沙市239名本土確診患者治癒出院。他帶領的團隊承擔救治任務達全省1/4,重症、危重型45人,救治成功率達99.26%,實現了「在院確診病例清零、醫務人員零感染、院內零交叉感染」3個目標。本土確診病例清零後,長沙作為第一口岸承擔包機歸國人員排查和陽性無症狀感染者收治,他又奮不顧身投入到隔離病房的救治中。
【他說】我出生於醫生家庭,從小耳濡目染,立志從醫。生命重於泰山,救死扶傷,精誠大醫,是所有醫務人員的畢生追求。我自豪,擔當了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與責任!醫者仁心,是一輩子的逆行,我將在守護生命的崗位上,戰鬥一生,無怨無悔!
時才貝:積德行善護苗嶺,在村衛生室度過15個春節
8月19日,「最美鄉村醫生」代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鎮大興社區衛生室鄉村醫生時才貝作主題發言。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羅匯芳 攝影報導
在農村看病沒有上下班時間,也無法換班,無論白天黑夜、風裡雨裡,只要病人需要,隨叫隨到。這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州吉首市矮寨鎮大興社區衛生室41歲的時才貝的工作常態。
2004年9月,他自願放棄鄉鎮衛生院工作,回到大興社區衛生室擔任鄉村醫生。這是一個由5個村撤村合併的社區,系偏僻落後的苗族聚集村落,926戶,4000餘人。
「我的父親是矮寨鎮衛生院一名醫生,小時侯經常隨父親穿梭鄉間小道為老鄉看病,每當看見鄉裡缺醫少藥、老鄉被病痛折磨甚至不幸因病離世的慘狀時,我心裡就暗暗發誓:長大也要當醫生,治病救人!」 時才貝說。
除了在衛生室坐診,他更多的是在田間地頭、農戶家裡「走診」,對重點人群、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家庭醫生籤約,定期上門隨訪、測量血壓血糖、送醫送藥。父親去世得早,他把母親接到衛生室,常年吃住在那裡,在村衛生室度過了15個春節。
村裡有一位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兒女在外地打工,無人照看。老人每次「心衰」發作時都是凌晨3至4點鐘,時才貝接到電話總是立馬趕去搶救,已經記不清跑了多少回。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是把老人搶救過來的那一刻,老人飽含熱淚地說:「貝啊,你讓阿婆又看見太陽了!你比我兒女還親! 」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才貝戴著普通口罩、穿著白大褂立即投入抗疫中。在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防護服等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他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進村入戶,排查武漢返鄉人員並開展健康監測。因受風寒,他出現感冒、發熱等症狀,在衛生室輸液治療後,又冒著風雪挨家挨戶摸排、測量體溫。
從醫19年,時才貝總結道:「只有把患者當成親人,他們才會對你親。」碰到經濟困難的鄉親,他總是慷慨解囊,累計為困難群眾減免墊付醫療費用10多萬元。
【他說】父親常常教導我:醫生是患者眼中的活菩薩,行醫就是積德行善。10多年來,我一直把積德行善作為自己從醫的堅守和追求,盡最大努力減輕病人的痛苦和負擔,用力、用心、用情守護著一方健康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