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參軍入伍都是走傳統的義務兵的方式入伍,要經過新兵連、列兵、上等兵這三個階段。其中新兵連和下連之後的生活、工作和訓練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每一個新兵都要有意識到這一點,新兵下連想要走得更「順」,這幾點一點要儘早了解。
第一、新兵下連之後的訓練強度會逐漸加大,要做好心理準備
新兵連訓練的強度都不是很大,主要是考慮到這幾點原因,新兵入伍之前體能素質都比較差;新兵剛入伍對部隊的環境和生活節奏都還沒適應;新兵可能是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軍營,可能比較戀家;新兵剛入伍思想情況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
新兵下連的時候,部隊會根據新兵的日常表現、個人的專業特長、學歷、身高和形象、以及新兵下連的考核,給每一名新兵定崗定位。新兵下到班排之後,訓練強度會逐漸加大,其中五公裡長跑、武裝五公裡、四百米障礙都是重點,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
第二、新兵下連之後要處理好這三種關係。
1、新兵和上等兵之間的關係,每個班排都會有好幾個上等兵,在部隊裡面很多上等兵都是擔任副班長的職位,生活上的一些事副班長負責處理。在部隊裡面新兵或者是列兵,在稱呼上等兵的時候,通常是「姓+班副」或者直接稱呼班副,千萬要記住不能直呼大名,更不能給人取外號,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一旦被班長聽到你會被教育一頓。
2、新兵和班長或者士官的關係,一個班只有一個班長,班長就是你的直接上司,班長的命令就是軍令,在處理重大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經過班長的同意,自己和班長是上下級的關係還是戰友的關係,所以在平時的管理上一定給班長足夠的面子,哪怕你自己在某方面要比班長強一百倍,也必須要在班長面前謙虛。新兵和士官的關係也是要處理好,生活上要充分給予士官面子,訓練上要向他們學習。
3、新兵和幹部之間的關係,新兵下連之後,接觸到的幹部會比較多,排長、站長、副連長/副指導員、連長/指導員。排長是住在班排裡面,但是排長並非你的直接上級,班長才是你的上級,排長也是會經常找列兵幹一些活,但是有些事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一定要向班長匯報,班長同意才行。下連之後和幹部的接觸還是比較少一些,充分尊重就可以。
第三、新兵下連之後,要勇於表現自己,儘早在班排立足
新兵下連之後,大部隊都不是跟著原來的新兵班長,所以下到班排之後,大家對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都不了解,因此要抓住能展現自己的機會,要勇於表現自己,讓上等兵、士官、班長、排長儘早的清楚自己能力,如果自己有某方面的特長,則會重點培養,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第四、新兵下連之後,要加強體能和專業技能的訓練
新兵連主要是以三公裡為主,下連之後就是五公裡為主,體能是下連之後的一個訓練重點。特別是在義務兵期間,連隊都是比較重視體能,新兵剛下連不管自己在同年兵當中有多麼的優秀,下連隊之後自己就要和班排裡面的老兵比較,在體能上要趕上老兵的步伐,至少不能拖班排的後腿。
下連之後每個新兵都有自己的專業崗位,崗位專業技能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是想在部隊長期發展,一定要把專業技能學精通。軍隊不斷的改革之後,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更強烈,所以把技術學精通,在部隊晉升到高級士官都不是事。新兵剛下連,專業技能的很多知識都需要好好學習,自己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多向老兵請教。
綜合以上分析,新兵下連之後,要想立足軍營、成長、成才,一定要做好這幾點,首先要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下連之後的節奏會更快,強度更大;要處理好三種關係,自己和上等兵、班長或者士官、幹部的關係;要勇於表現自己,儘早的在班排裡面立足;加強體能和專業技能訓練,想要長期留部隊發展一定要把專業技能學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