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下連,是青年當兵後在部隊成長的「裡程碑」,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證明了青年在部隊的一段經歷,更意味著從此開啟一段新徵程。
從社會到連隊,從青年到軍人,從一無所知到滿身技能,這中間所吃過的苦,所流過的汗,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很難能夠體會箇中滋味。
而今新兵下連或即將下連,心理上的變化是微妙的,而且最容易犯三個「錯誤」,希望家長在了解這些內容後,及時的提醒新兵,做好相應的預防。
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新訓階段結束就是「萬事大吉」。
新訓時期,是緊張的、繁忙的、瑣碎的,從青年邁進軍營的大門那一天起,新兵在心理上都會存在緊張感,而新訓時期無論是3個月還是6個月,這種緊張的感覺會一直存在。當新兵「熬」完這段旅程,心裡不免會產生「萬事大吉」的想法。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新兵,無論換成任何人,在緊張忙碌後或完成大項任務後,不由自主地放鬆是一種「慣性」使然。但對應新兵的成長之路來看,新訓階段只是軍營的起步階段,只不過是走了「一小步」而已。
正是因為這一點,建議兵爸兵媽要及時做好提醒,新訓階段結束下連,並不是青年在部隊成長的終點,而恰恰是軍營成長的真正開始。
如果把當兵比喻成一場比賽,那麼新訓時期也僅僅是「熱身」而已,從下連開始才是比賽真正的起點,所以新兵一定要有大局觀,做個明白人。在下次孩子來電話時,兵爸兵媽除了做好相應的鼓勵外,一定要做好提醒,不要讓新兵放緩了成長的節奏。
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二: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細「碎片化」時間管控。
結合部隊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新訓階段和下連後,在對新兵的管理方式上往往會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在新訓時期,就算去個廁所也是「集體行動」,在時間上很難有獨立支配的權利。而在新訓下連以後,只需要和班級內其它戰友「知會」一聲即可。
在周末時,新兵活動的「檔期」會排得非常滿,無論是學歌、教育還是進行各種評比活動,都是新訓時期常採用的管理方式。而新訓結束新兵到老兵班後,生活方面也會與老兵同步,雖然確實沒有大把的時間,但碎片化的時間也不在少數。
面對未來的成長之路,留給新兵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並不多,如果拋去新訓時期,再拋開周末及各種過節假,時間真的非常的緊張。因此,建議兵爸兵媽要做好及時的提醒,結合成長的目標和方向,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青年當兵,對於夢想的實現不會太久,兩年後一切都將見分曉。到那個時候,是毫無建樹的回歸,還是以「圓夢」收場,完全在於新兵個人努力,完全在於是否能有效地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
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三:面對成長目標,不能全心全力去堅持。
青年在參軍時都懷揣夢想,但很多時候新兵的目標太過於「理想化」,脫離了部隊的實際環境,也與新兵自身的能力素質不對應。改變原有的目標和方向,重新規劃成長之路這些都是可取的,但關鍵在於建立目標後,能否全心全力去堅持做這好件事。
每一個夢想的實現都不容易,都需要付出百倍的辛苦和超出常人的努力,如果不下狠心、不下恆心,沒有頑強的毅力和全心全意為之堅持奮鬥的精神,很難能達成所願。所以建議兵爸兵媽要及時做好提醒,唯有不懈的堅持才是成才的「秘訣」。
很多時候,決定新兵是否在部隊成才的關鍵,不是在於新兵原有的知識結構和社會經驗,更不是在於新兵是否聰明或認識誰,而是看誰當兵後更多的付出,對於目標更加的執著與堅持,這才是關鍵。
有的新兵父母可能與新兵抱有同樣的想法,新訓生活太緊張,下連放鬆一下未嘗不可。那麼我想說,部隊的成長也如逆水行舟,當有些新兵「醉心」於撲克牌、手機等娛樂活動時,有些新兵卻「醉心」於持續的學習,這就是區別。這兩種樣子的新兵,如果不出意外,兩年後必將出現孑然不同的結果。
新兵在部隊的成才,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一般就會成為什麼樣子。新兵家長想讓其成為什麼樣子,青年也有一定的機率成為什麼樣子。所以在新兵下連後,面對成長過程中最容易犯的3「錯誤」,家長務必要提醒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