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兵爸兵媽也是如此。只不過絕大多數的家長對部隊的環境比較陌生,即便想參與孩子在軍營的成長,也感覺無從下手。那麼在孩子參軍以後,兵爸兵媽做好哪些方面才能有助於孩子在部隊更好的成長、成才呢?我認為可以從5個方面來考慮。
一、父母做孩子成長的榜樣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每個人的性格,脾氣和愛好,或多或少地都會受到父母的薰陶與影響。我們做家長的經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這個青年不錯那個青年更好,讓自己的孩子跟著去學習。其實作為父母本身,才是孩子最大的學習榜樣。通常情況下,凡是父母自身優秀的家庭,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在軍營這個環境中,青年所能接觸的人群,除了軍營的戰友們,交流最多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了。溝通與交流過程中,講述兵爸兵媽自身的成就,講述自己正在堅持做的事情,用家長自己的事引導遠遠比對孩子嘮叨半個小時,意義更大。講述家庭的事,父母正在堅持做的事,作用除了讓孩子在部隊安心成長外,無形之中就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這對孩子在部隊的成長是有利且有意義的。
二、讓參軍的孩子在電話中盡情地表達
通常情況下,參軍的青年到達軍營後,與父母之間的電話溝通還是比較頻繁的。這是因為對家的思念,看似滿不在乎的背後,實則帶有一絲絲的鄉愁。火熱的軍營,緊張的生活。能抽出時間給家裡打一個電話,是軍人壓力和思念的釋放,參軍的孩子在表達的過程當中,父母千萬不要打斷,只需要仔細地聽便好,千萬要讓他把話說完。
這樣做的好處是傾訴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總結的過程,是對前些日子軍營生活的「深度」回味。如果孩子在部隊訓練生活壓力大,這便成為一種壓力宣洩的方式,非常有益。每一位兵爸兵媽要仔細品味孩子說的每一句話,他所處的環境,面對的壓力,當前所遇到的困難,兵爸兵媽要做到心中有數,待孩子講述完畢後,能當場指導的,用言簡意賅的語言給予幫助,不要滔滔不絕,實在搞不清楚的,可以給我留言。
三、少一點責備,多一份溫柔
小孩子受到了委屈,或者碰到了難題,總喜歡去找自己的爸爸媽媽幫助解決。那時候的是怎麼做的,孩子參軍以後也要這麼做。不要認為孩子長大了,參軍了,他就成人了。在父母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參軍的孩子能主動對父母說問題,說明他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父母應和孩子站在一起,積極地面對問題,尋找最佳途徑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應該出口就是責怪,這會傷了參軍孩子的心。
無論是誰,從社會環境到部隊環境,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這是成長的必然。部隊的管理非常的嚴格,環境都是「強硬」「命令式」,所以參軍青年同家長通話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無論孩子在部隊表現如何,兵爸兵媽都要讓自己的語音、語調軟下來。試想一下,部隊環境嚴格不可能改變,如果兵爸兵媽這一邊又非常的強硬,非訓即罵,參軍青年在中間夾著,這種情況又怎麼去談成長成才?作為參軍的孩子,如果每次打電話回家都是挨訓,他肯定會給家裡打電話的次會越來越少,我想兵媽兵媽肯定不願意出現這樣的情況。
四、學會給孩子把脈,做好思想工作
當兵的過程,本身就是遇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能經常往家裡打個電話,這很難得。結合上面的三點內容,兵爸兵媽們要學會給孩子「把脈」,在交流的過程當中,準確地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如果孩子不主動說,要從他的語氣、語音、語調當中感知孩子的情緒,並實時做好引導,發現問題所在。
作為遠離參軍孩子的父母,要注重孩子思想方面的引導工作。可以和孩子共同創建軍營成長規劃,設立長遠的發展目標,讓孩子在部隊的成長具備前行的動力。「志大幹勁足」,在建立目標和方向的前提下,家庭共同話題就會變多,交流起來會更加融洽,思想問題則會變得很少。
五、部隊與家庭要「構建合力」,促進孩子在部隊成長
對於參軍青年的成長成才,部隊和家庭想法是一致的。兵爸兵媽希望孩子在部隊能夠有所建樹,部隊也希望讓每一名戰士都能夠成才。從這一點出發,部隊與家庭要「構建合力」,共同促進參軍青年的在部隊的成長。兵爸兵媽要問問孩子的部隊有沒有交流群,幹部、班長有沒有交流聯絡方式,部隊每年有沒有什麼活動可讓兵爸兵媽也能夠參加,這些方式方法,每一名兵爸兵媽都要想到。不要認為孩子參軍了,交給部隊了,沒家長什麼事了,這是錯誤的想法。
以上5點結合了絕大多數現役軍人心理特點和部隊的現實生活,兵爸兵媽能做的有利於孩子在部隊成長的事情,目前我也只想到了這麼多。願為助力孩子在部隊成長起到一點點的引導作用。如果您有更好的「點子」,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