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年建設歷程影像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拖曳著耀眼的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圖為2020年6月6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進行轉場。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從2000年10月至今,我國共組織44次北鬥發射任務,用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先後將4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成功率達100%。圖為星空下靜靜矗立的發射塔架,正等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收官之星的到來。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20年風雨兼程,20年春華秋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關於衛星導航與定位的研究。1994年,我國正式啟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圖為2008年5月,北鬥系統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軍報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20多年來,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鬥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圖為2013年10月,為保證北鬥系統終端滿足入網工作要求,技術人員在微波暗室裡對關鍵器件進行反覆測試、調試。王安民 攝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授時、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圖為2020年6月10日,遠望6號測量船在太平洋上執行北鬥衛星發射測控任務。倪棟梁 攝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2014年10月,河北省首批裝有北鬥衛星導航監控系統的60輛校車在秦皇島投入使用。「北鬥」校車能夠隨時確定位置,當有車輛超速、偏離路線等情況出現時,系統會自動報警提醒司機。同時,系統的實時監控設施還能對車內情況、人數和溫度等指標進行監測,預防人為事故發生。 新華社發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持續推動系統兼容共用。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數以上的國家使用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隨著全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朋友圈」將持續擴大。圖為2020年6月上旬,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前進行總檢查。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2018年4月,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塔灣村村民通過北鬥導航信號基站定位,實現拖拉機自動駕駛播種、起壟、接行等田間作業。新華社發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從用剛開始用民用導航至今,我們一直使用的都是美國開放的小部分GPS衛星定位導航。隨著我們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的日益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用上自己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1994年,中國衛星導航工程獲批立項,我們正式開始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研製,以北鬥星來進行命名。
  • 55顆北鬥衛星,20年發射歷程,看看真正的中國速度!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其實,整個北鬥導航系統的發展需要往前追溯到1983年。1983年,我國著名無線電電子學家陳芳允先生提出了「雙星定位」衛星導航系統的構想。在這個構想下,我國的導航系統只需要「主控站+兩顆衛星+用戶站」即可實現導航定位的功能,並可以同時實現短報文功能。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前世今生
    2000年10月和12月,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兩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即「北鬥一號衛星」發射入軌,2003年又發射了一顆備份衛星,從而完成了「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建設,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曾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測試評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北鬥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方代表等。曾獲得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優秀青年論文獎,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突出貢獻集體。
  • 全球有一半國家在使用它,那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現在什麼水平?
    著實感嘆祖科技日新月異,而北鬥系統的傲人成績讓人興奮不已,就連一向喜歡挑刺的外媒也對北鬥系統刮目相看。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自2000年發射首顆北鬥——1A實驗衛星,到2020年6月完滿部署完成北鬥3號導航衛星系統中的最後一顆衛星,期間成功發射了4顆北鬥導航實驗衛星,以及一共55顆鬥2號和北鬥3號網絡衛星。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
    「北鬥慣導小車」在京瀋高鐵的成功應用,標誌著自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後,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直接服務於軌道精調,確保軌道的位置和平順性嚴格達到設計標準,進而保障高速列車平穩運行。
  • 矚目: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的「西安交通大學」力量!
    吳海濤擔任組織委員會秘書長的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十年來走遍祖國大江南北,聚合全球衛星導航智慧和資源,在支持衛星導航領域學術交流,促進衛星導航技術進步、系統建設、應用推廣、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年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主題契合北鬥系統發展進程,洞察時代科技變化。成為了「北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高鐵建設
    近日,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五院)和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用一臺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對上述路段雙線合計49.6公裡的有砟軌道進行了多回合精測任務。這是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後,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
  • 古有司南,今有北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成長史」
    20世紀初的無線電導航等。20世紀70年代,美國啟動了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建設,以衛星作為導航臺的衛星無線電導航系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然而,登山的保險繩不能掌握在別人手中。我國從1994年開始建設北鬥系統,到現在完成最後一顆星的發射,建成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是國防安全和經濟社會命脈賴以依存的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北鬥系統的建成讓我們擺脫了對國外系統的依賴。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總設計師原來是益陽人!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許,搭載北鬥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鬥收官之星正奔向蒼穹。 收官發射的完成標誌著耗時20多年、舉全國之力構建的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民生多個層面,催生經濟效益、產業發展、社會效應、國際公共服務產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
  •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在無人駕駛、測繪、航海、救災等眾多領域,衛星導航系統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今天,開車在大城市中穿行,很多「路盲」離開衛星導航,已經寸步難行;我們生活中的共享單車、電子圍欄停車等也離不開衛星導航系統;衛星導航系統也為大面積農業機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什麼要「三步走」?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完成,如何查看手機是否支持或使用該導航?
    北鬥導航系統是我國規模最大、覆蓋最廣、性能最強的航天系統,歷時經歷20多年進行打造,隨著最後一顆北鬥衛星上天,預示著我國北鬥導航系統全部完成。全球已有120多個國家使用北鬥導航系統,全球定位服務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每秒。北鬥導航系統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 【應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氣象領域大有可為
    「我國第五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發射,標誌著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正式邁進。」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楊長風、冉承其兩位設計師做客「我是接班人...
    追星就追北鬥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做客「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中國智慧遙隔時空的接力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一個星宿特別為人們所熟知
  • 遙感衛星與北鬥導航衛星,結合起來會有怎樣的聯動?
    截止2020年9月,全球共有824遙感衛星在軌運行,其中我國遙感衛星數量為182顆,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的462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建設,我國遙感衛星技術與遙感信息獲取能力已經位於世界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在國家一系列關於「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的政策推動下,我國衛星遙感產業進入到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快速發展階段。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什麼對全世界免費?
    六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的第55號衛星成功發射,至此,人類最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成功完成並對全球提供免費定位服務。 北鬥55號衛星到達軌道 在完成全部組網前,北鬥系統其實早就悄悄進入中國人的生活。
  • 今天你的手機用北鬥衛星導航麼?20年前今天,第一顆北鬥發射成功
    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今天2020年10月31日,就在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0年10月31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這顆衛星採用的是「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從這一刻起預示著我國走嚮導航系統自主的探索建設之路。很多人會好奇的問:已經有可以用的GPS導航系統了,我們為什麼還要還費心費力建設北鬥導航。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從2009年開始啟動建設的,在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組網入軌,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部署。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2020年對於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而言,都是一個有歷史性意義的年份。2020年6月23日,伴隨最後一顆靜止軌道衛星(GEO)成功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