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雪糕配古蹟」,這個文創有點甜
近年來,一些景點掀起了一股文創冷飲熱潮。從故宮「脊獸雪糕」到西安「城牆味道」,從圓明園「荷花雪糕」到西湖「斷橋相會」,無論是皇家宮殿,還是煙雨江南,各地景點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雪糕」為其「代言」。
夏日炎炎,清涼慰人。雪糕作為夏季最受歡迎的甜點之一,其豐富的口味、多變的造型,可以說是老少鹹宜。之所以「雪糕配古蹟」能夠受到遊客熱捧,得益於雪糕造型上的「因景而變」。此外,雪糕可吃可玩,不僅可以消暑解乏,還可以作為遊客拍照打卡的小道具,可以說集多種功能於一身。
對於景區而言,是用小成本換來大宣傳。雪糕好吃不貴,遊客基本都能買得起,同時,雪糕製作成本相對較低,能讓景區用相對不多的投入獲得可觀的回報。利用雪糕這一「宣傳大使」,還可以激發遊客對名勝古蹟的興趣。試想,當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們吃著龍、鳳、獅子等樣式的雪糕時,不免會追問為什麼故宮的雪糕叫「脊獸雪糕」,西安的叫「城牆味道」……一邊吃雪糕,一邊學知識,可謂是寓教於樂地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文化課。
相較而言,有些景點在文創產品上則不太走心。有的地方開闢一條街,售賣各類小商品,既沒有當地特色,還存在價高質差的問題。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各類商品冠以本地頭銜,XX老酸奶、XX冰糖葫蘆、XX臭豆腐,仿佛本地能盛產全國各地的美食。還有的牽強附會,將商品強行貼上景區IP,甚至以低俗化、惡趣味來招引遊客,不僅無法招攬顧客,也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
「雪糕配古蹟」,其創意不僅在於富有新意的搭配,更在於把雪糕與文化進行了巧妙的融合。一些雪糕暗藏「玄機」,比如莫高窟的文創雪糕,不僅造型別致,而且吃完清洗後就是一枚九色鹿書籤,簡直是「一吃兩得」,給人驚喜。還有杭州西湖「斷橋相會」款冰激凌,還原了白娘子和許仙在斷橋相會的場景,情侶們買上一對,你一半,我一半,合起來才是圓滿。這種將景點文化融進產品的做法,給古老的傳統賦予了新的內涵,既沒有牽強附會,也避免了千人一面,看得見、摸得著、吃得好,這樣的文創產品自然充滿趣味。
當然,要讓「雪糕配古蹟」這類文創做得更好,還得防止以形補形,以免「碰撞」過度而「閃了腰」。這裡面,既要把握名勝古蹟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多角度全方面地開展宣傳,避免文化被文創帶偏,否則名勝古蹟就容易走入刻板印象的死胡同;還要依法保護好文化IP,特別是商標及其相關附屬創意,莫被他人惡意搶註,更要防止被非法利用,以至於被惡搞、被調侃。
總之,文創要做好,心思少不了。用雪糕為景區「代言」,這樣的創意美味又美好,值得各地參考借鑑。(吳昊)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