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9日,省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發文,2020年,我市會昌和君小鎮和龍南虔心小鎮、章貢區數字經濟小鎮,以及建制鎮安遠鶴子鎮、寧都青塘鎮又進入了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到此,我市省級特色小鎮已達16個。這是記者12月10日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鄉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2019年6月,市委辦、市政府辦聯合印發《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實施方案》,從 2019 年起,兩年為一批次,市縣兩級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將示範鄉鎮打造成為特色產業興旺、城鎮功能完善、鎮村治理有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通過兩年的努力,第一批15個示範鄉鎮基本建成,鄉鎮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全南南逕鎮、信豐大塘埠鎮、石城小松鎮、尋烏南橋鎮等一批示範鄉鎮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第二批18個示範鄉鎮緊鑼密鼓、有序推進,鄉鎮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01
堅持實行高位推動
將示範鄉鎮建設作為「書記工程」,建立市縣鄉三級書記一起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市級建立市領導掛點幫扶和市直職能部門對口聯繫制度。各縣(市、區)均成立了以黨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並保證至少有一名縣委常委具體抓示範鄉鎮建設,確保各項任務高質量推進。注重加強基層幹部的業務培訓,2019年邀請住建部村鎮建設司盧英方同志來贛州開展小城鎮建設專題講座,2020年組織各地住建局和33個示範鄉鎮主要負責人共70餘人赴宜春、撫州等地考察學習。同時,市農村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分別開展「鄉鎮振興」與建築風貌試點專題培訓,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城鄉規劃建設業務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了各抓共管、協同推進合力。
02
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核心
示範鄉鎮以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為核心,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遊則遊、宜商則商,基本實現「一鎮一品」「一鄉一業」,產業發展的示範帶動效應逐步顯現。比如,全南南逕鎮的「鼎龍·十裡桃江國際芳香森林度假區」項目,信豐大塘埠鎮新建的信豐電廠,以及落戶南康唐江鎮的格力電器,都是投資上百億的大項目。
示範鄉鎮主導產業發展也是有聲有色,比如,石城小松鎮白蓮種植規模達1.3萬畝,成為全國白蓮市場的重要集散中心;瑞金沙洲壩鎮新建浴血瑞京、幸福花海等體驗項目,推動紅色旅遊向研學實踐延伸發展;尋烏南橋鎮推動「三產」融合,「溫泉+採摘」的近郊旅遊吸引了大量省內外遊客;崇義上堡鄉做足梯田文章,發展民宿經濟,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景區。南康龍嶺鎮依託贛州國際陸港和家具產業園,大力發展商貿物流,培育打造南康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群,並通過新建廠棚、物流倉儲、盤活閒置土地等多途徑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預計同比增長5.7倍。
03
持續提升鄉鎮治理水平
建設方面,示範鄉鎮突出民生導向、問題導向,一大批老百姓關心急需的民生項目紛紛落地。自創建以來,兩批33個示範鄉鎮累計實施市政基礎設施項目216個、公共服務設施項目397個,其中新改建農貿市場29個、學校48所、公廁175個、公共停車場49個、汙水處理設施51個、垃圾中轉站18個,鄉鎮功能短板和弱項基本補齊。
管理方面,示範鄉鎮對標縣城管理標準,結合擴權強鎮和行政執法機構改革,設立鄉鎮管理機構(綜合執法大隊)和鄉鎮公共服務機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逐步完善鄉鎮綜合審批與執法制度。同時,示範鄉鎮探索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初步形成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如全南南逕鎮推行鎮區治理「社區化」、綜合管理「法治化」、環衛保潔「市場化」的「三化」管理;尋烏南橋鎮嚴控「兩違」、強化傳統建築風貌管控,以「福」字為文化底板的客家特色風貌基本成形;信豐大塘埠鎮結合綜治實體化建設工作,建立社會治理和圩鎮智能化管理平臺,打造全市綜治實體化建設示範鎮;大餘新城鎮大力推進「智慧指揮中心」建設,實現了「雪亮工程」全覆蓋等。
為支持各地示範鄉鎮建設,市級層面也出臺了一攬子幫扶政策,其中19個市直成員單位分別出臺支持示範鄉鎮建設的政策措施,並針對性開展行業指導與幫扶。同時,依法依規下放了鄉鎮建設急需且能承接得住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如城管、交管、自然資源、水土保持等有關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權等,實行鄉鎮建設管理聯合執法,讓鄉鎮建設管理有資金、有隊伍、有制度、有亮點。
在示範鄉鎮試點示範的基礎上
我市計劃從2021年起
啟動鄉鎮建設三年行動!
即:
全市285個鄉鎮
除16個城關鎮和60個左右示範鄉鎮
剩餘所有鄉鎮以圩鎮為重點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功能品質
強化產業支撐、提高治理水平
利用三年時間全面掃一遍
徹底改變鄉鎮「髒亂差」面貌!
↓↓↓
定了!事關贛州所有鄉鎮!市委辦、市府辦已聯合印發了《贛州市鄉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總體思路是,結合各鄉鎮人口、區位、面積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將所轄鄉鎮合理劃分為「示範類、提升類、基礎類鄉鎮」三個類別,引導各地科學規劃項目的體量規模、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在完善功能設施方面,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節約」的原則,提出道路、農貿市場、停車場等20條項目清單和標準,各地對照清單和標準逐一補齊圩鎮功能短板。在培育壯大產業上,按照全市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總體布局,統籌確定鄉鎮發展的產業定位與發展格局。在推進基層治理上,突出圩鎮環境整治、建築風貌管控以及文明實踐、平安創建等內容,全方位提升鄉鎮治理水平。
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實施示範鄉鎮和鄉鎮建設三年行動,是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動體現。將按照既定的工作路徑,持續提升鄉鎮功能品質,探索建立符合贛州實際的新時代小城鎮建設發展新模式,為贛州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貢獻力量。
來源:贛南日報
作者:記者溫居林
原標題:《堅持示範引領!贛州全面提升鄉鎮建設水平》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