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住進了溫馨的「傈僳小院」。
「我們搬新家啦,歡迎來玩!」開學後,在富陽常安鎮中心小學借讀的傈僳族女孩花花向小夥伴發出邀請,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幸福。
就在開學報到的前兩天,富陽區委統戰部、區新聯會、滴水公益、常安鎮在永安山乾方磨礪營搞了個「傈僳小院」竣工儀式,見證花花一家在「傈僳小院」第一次點火的開心時刻。
今年11歲的花花和大她三歲的哥哥葉葉,是富陽區新聯會理事、區滴水公益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王旭東開展西部助學過程有緣結識的貧困山區學齡兒童。去年5月,王旭東赴雲南蘭坪縣中排鄉怒奪小學發放「圓夢課桌」。他忘不了那天攀山越嶺3.5個小時,到花花家進行家訪時看到的場景:20多平方米的木屋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石頭支木板當床,用火塘生火做飯……
於是,富陽滴水公益組建了「圓夢脫貧·花花助學團」,送去了彩電、冰箱、電飯煲、電磁爐、兩張床,還幫助搭建了一間花季少女專屬的「閨房」。
「大山裡太閉塞了,改變環境也許就能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今年3月11日,王旭東把花花一家接到富陽。在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區關工委、團區委、常安鎮的共同努力下,妥善解決就學、工作、生活等問題。
富陽區委統戰部、區新聯會發起「這場愛的接力,期待有您的身影——為花花在富陽圓一個家的夢」活動,募集善款6萬餘元,請專業裝飾工程公司對乾方磨礪營無償提供的80多平方米房屋進行設計改造。蔡樂群等4位富陽美術工作者冒著高溫,為「傈僳小院」繪製民族風情牆繪。王旭東還掏出3萬元,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經過3個月的精心打磨,美麗的「傈僳小院」終於在8月29日亮相——平坦的石板路連著古樸的竹門樓,庭院草坪青青、奇石點綴;客廳裡有傈僳族火塘,牆壁上的一幅幅雲南老家照片勾起鄉愁記憶;廚房間,土灶臺、煤氣灶齊備,乾淨整潔;3個臥室,布置溫馨,推窗見綠。「背井離鄉,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邁出這一步。有了這樣一個帶有家鄉氣息的家,相信可以讓花花一家把心輕輕地放下。」王旭東說。
「阿里達裡達子嘞,達子嘞;阿里洛裡洛子嘞,洛子嘞……」在由乾方磨礪營員工操辦的喬遷「長桌宴」上,花花一家四口穿上民族服飾,唱起歡快的傈僳族敬酒歌,向愛心單位和個人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
「富陽有這麼多好心人幫助我們,夢裡都會笑醒來。」花花的爸爸恆扒漢告訴記者,以前在老家,種苞谷、番薯,採藥材、野菌,做死做活,只夠勉強填飽肚子。現在,在這裡種菜、養雞、餵豬,吃、住不用花一分錢,月月發工資,年底還有2萬元分紅。
兩名愛心人士承諾捐資助學到兄妹倆讀完大學。為了讓兄妹倆能夠跟上學校教學進度,兩名志願者每周六一對一輔導功課。今年6月,花花和葉葉走進富陽廣播電臺,當一回倡議保護野生動物的「小主播」,「在我們眼裡,一切都是新的,每天過得很開心!」
「『傈僳小院』的竣工,是富陽統一戰線助力少數民族群眾脫貧的愛心結晶,為花花一家開啟了美好幸福生活。」富陽區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關注、關愛花花一家,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的富陽篇章。(本站編輯 賈曉芸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