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有一個童話故事,叫做《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
簡單的講一下這個故事:
一對鄉下老人生活貧苦,唯一的財產就是一匹高頭大馬,為了餬口,老頭子決定把馬牽到集市上去,換一些生活必需品。但是,應該換些什麼具體的東西呢?老頭子心裡沒數。這個時候,老太婆出場了。
她替老頭子裹好圍巾,把它打成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給了他一個溫暖的吻,然後只說了一句話:「老頭子,你做的事總不會錯的!快去吧。」
於是,老頭子帶著這句話上路了,他的換購行動拉開了帷幕——
老頭子先是看到有人趕著一頭母牛走來,「它一定能產出最好的奶!老太婆一定會喜歡的。」馬換成了牛,第一次換購完成了。
接著,他遇到了一個趕羊的人,「這是一隻非常健壯的羊,毛也好。老太婆可以織毛線了。」於是,牛順利地被換成了羊!
之後,老頭子在一個柵欄旁看到一隻大鵝。「我的老女人早就希望有一隻鵝!'所以,羊換成了鵝。
再後來,老頭子又看見了一隻雞,「一隻雞總會自己找到一些麥粒,自己養活自己的,老太婆不用辛苦餵養它。」鵝換成了雞。
最後,老頭子來到酒館,看到一個夥計背了一袋子爛蘋果,老頭想,老太婆最喜歡蘋果了,於是,最後的交易完成了,他把雞換了一袋子爛蘋果。
酒館裡有兩個富翁,正閒坐著找樂子。當他們知道老頭子用一匹駿馬換了一袋子爛蘋果,樂不可支,斷言老頭子回家一定會被他老婆暴揍一頓。但老頭子卻非常肯定地說不會不會,他一定會得到一個吻。於是兩個富翁和他賭了一鬥金幣。
老頭子帶著兩個富翁進了家門,給老太婆講述了馬變成爛蘋果的經過。
老頭子每講完一筆交易,老太婆就同聲驚呼贊同,比如:啊,我們有牛奶喝了;
啊,我們可以有鵝肉吃嘍!
啊,雞會生蛋,蛋可以孵小雞,那麼我們將要有一大群小雞嘍!
當她得知最後是一袋子爛蘋果時,激動異常:「現在我非得給你一個吻不可,謝謝你,老頭子,我的好丈夫!我們的地裡什麼都不長,小氣的鄰居連一個蘋果都不肯借給我,現在我可以給她十個,而我還有一袋子呢!」隨後,她用崇拜的目光注視著丈夫說:「我就知道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
「我喜歡看這幅情景!」那兩個富翁齊聲說。「雖然是走下坡路,卻總是快樂。還有最愛的人讚賞,這件事本身就值錢。」願賭服輸,兩個富翁痛快地付給這老兩口一鬥金幣。
這個童話故事,其實是寫給大人看的。婚姻要想幸福完滿,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付出。具體怎麼做呢?
1
對於妻子來說:丈夫做的事情都是對的!
「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不僅僅是肯定和讚賞,還包括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完全的不計較現實的得失和成敗,只要是他做的,就是對的,就是好的。
這種看似毫無無原則的信任,很多妻子會擔心那豈不是縱容對方犯錯,在有偏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有很多妻子,心智確實比自己的丈夫更成熟,就特別喜歡對對方的行為進行指導;甚至好些妻子,不能停止指手畫腳,幹涉丈夫的選擇,不為了別的,只為在權利鬥爭中獲得勝利,讓對方聽自己的。
什麼情況下,人做事才會越做越好呢?「我」的自由意志得到完全展現的時候:即「我」可以完全按照「我」的意願和想法去做,即使這個過程中會犯錯,會走彎路,最終也會到達至臻的那個境地,因為每個人內在的智慧才會指引我們到達真正想要去的那個目的地。
這種方式其實更適用於父母教養孩子,孩子的行為需要規範,但更需要父母無條件的信任和肯定,完全尊重孩子的自我意志,不要憑著父母和大人的身份,就隨意的幹涉孩子的選擇和行為方式,讓孩子在自我實踐中發展出內在的自信和外在的能力。
2
對於丈夫來說:把妻子的需要放在心裡!
在故事中,我們看到,老頭子每一次交換,都是因為想到了老婆子,他的初心是希望妻子得到滿足,過的開心。
真正的愛是什麼?是把對方的需要看的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在傳統的夫妻關係中,一般來講,都是妻子屬於偏弱勢的一方,丈夫是家庭中強大的支撐和依靠。
強者」在權利鬥爭中更容易獲勝,從而擁有了分配資源的權力。「強者」對待「弱者」的態度就非常重要了,是「恃強凌弱」還是「守護弱小」,家庭中的資源是更多的用於服務強者還是弱者,弱者的處境就會完全的不一樣,不誇張的講,是像天堂和地獄般的差別。
同樣,這個原則也適用於如何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天然在家庭中處於弱勢。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模式,其實說白了,就是父母更傾向於把家庭中的資源去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孩子可以為自己活;還是孩子必須得滿足父母的需要,達到父母的期望,只能為父母活。
3
這兩個原則需要相輔相成才可以達到理想的婚姻狀態。
如果妻子總是無條件的尊重丈夫的意志,但丈夫卻不顧妻子的需要,把妻子包括孩子都當做滿足自己私慾的私有財產,而不是活生生的有需要有感受的主體的人。那妻子就很容易成為關係中的犧牲品,很多古代的女性之所以活的很不幸,原因就在於此。
另一方面,如果丈夫很看重妻子的需要,妻子卻總是對丈夫橫加指責,處處不滿。丈夫的自我總是受到束縛,被打壓,無法活出自在的樣子,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就感,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丈夫也會淪為妻子需要的犧牲品(包括孩子和母親之間),時長日久,生命力漸漸衰弱……
當然,最常見的形態是,夫妻之間會陷入漫長的無休止的權利鬥爭中。由於成年人之間的力量對抗,特別明顯的強弱反差是很少見的,即使不是勢均力敵,也會此消彼長。丈夫覺得妻子不夠尊重自己,而妻子又覺得丈夫不夠愛自己,在這樣的相互針對中,度過漫漫餘生……
4
對於現代人來說,以及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講,需要以及為滿足需要而行動,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裡。
對於個人來說,我們要協調的是內在這兩個部分的關係。
即:首先,我要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看見自己的需要,並把需要放在心上,這是對自己的愛,就像故事中的老頭子對老婆子做的一樣。
其次,當我向外行動的時候,無論我自己做成什麼樣,都無條件的支持和肯定自己,不自咎,不怕做錯。就像故事中老婆子對老頭子說的那樣。
現實中的成敗得失,別人的褒貶評價,都沒有讓我自己快樂和滿足重要。
鑑於此,我們可以給這個故事換一個標題,叫做《我做事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