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湘贛根據地的紅十七師奉命西徵,留下5000餘人,繼續在湘贛根據地展開鬥爭,但可惜的是,當時的局勢對紅軍很不利,到1935年春天,留下來的5000餘人,僅剩1500人,為保證湘贛革命火種不被撲滅,部隊只能分散行動,向湘南轉移,在湘南建立根據地。
1935年4月,接到命令的紅獨立五團800餘人,在段煥競等人的帶領下,踏上南徵之路,為了不暴露目標,一行人甚至連嚮導都不敢找,可如此小心翼翼,還是遭到敵軍圍追堵截,戰到最後,這支隊伍只剩18人,無奈只能返回武功山。
當走到柑子山一個小村子時,段煥競像一位姑娘打聽紅軍的消息,可這姑娘只是滿不在乎的說了一句:「我不知道。」,便跑開了。
見姑娘不願搭理自己,段煥競也不生氣,繼續前行,沒走多遠,便碰到了化妝成挑柴老農的縣委書記吳金蓮,段煥競這才找到組織。
在前行的路上,段煥競很自然的便聊起了碰到的那位姑娘,聊過之後,段煥競才知道,這位姑娘叫李發姑,雖然只有19歲,但卻是聞名幾縣的英雄,一年前,與2位女紅軍被搜山的逼到絕路,二話不說,便跳下數十丈懸崖,傷好後,籌糧食、打土豪,因為表現良好,被派到武功山當婦女部長。
段煥競是湖南茶陵縣人,出生貧苦,18歲革命,19歲加入遊擊隊,冒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憑藉軍功,5年時間,從小兵到遊擊隊排長再到紅十八師副連長、連長、紅五團營長,那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對於李發姑的壯舉,段煥競是打心底裡佩服,在武功山落腳後,段煥競便開始注意這位女遊擊隊員,令段煥競沒想到的是,李發姑也在默默關注他。
當時的段煥競,也就23歲,他關注李發姑的事情,怎麼可能瞞過眾人?不久之後,縣委書記吳金蓮便把段煥競叫到身邊,對段煥競說:「發姑對你的印象蠻好哩。」。
這句話,讓段煥競高興了好一陣子,二人確定戀愛關係。
1935年冬,湘贛地區革命形勢好轉,在組織的安排下,19歲的李發姑,與23歲的段煥競喜結連理,但成婚沒多久,夫妻二人便因工作需要分開,後來,李發姑更名為李珊。
1937年,段煥競在戰鬥中腿部受傷,二人才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待在一起。
這段時間,李珊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受傷的段煥競,而段煥競只要有時間,便教李珊讀書寫字,夫妻二人過得很是充實。
也是在這段時間,二人有了愛情結晶,幾個月後,李珊生下一個男嬰,但當時的環境,李珊根本無法哺育,只能將孩子送給一戶貧農,後來孩子下落不明,段煥競沒有見過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1941年,李珊為段煥競生育一女,但可惜的是,這個女兒,在1945年,段煥競夫婦從延安返回途中夭折。
段煥競李珊夫婦,一生生育12個兒女,但長子下落不明、長女因病夭折,依舊是二人心中的一根刺。
新中國成立後,段煥競擔任二十九軍軍長、李珊擔任廈門市婦女部長等職,夫妻二人度過一段平靜的歲月。
1955年,43歲段煥競被授予少將軍銜,李珊雖然未能進入開國將軍行列,但也被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各1枚。」
但可惜的是,因為多年徵戰,在加上生育多個孩子,李珊身體誇了下來,1956年,年僅40歲的李珊,便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
1969年,在段煥競即將升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前夕,陪伴段煥競34年的妻子離開人世,享年53歲。
當時的段煥競已經年僅60歲,身體也大不如從前,很多人提議段煥競另娶,照顧他的生活,但都被段煥競婉拒。
此後的29年間,段煥競都是在對妻子李珊的思念中度過,直到87歲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