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ck
有一顆熱愛卡車的心
近幾年來快遞運輸行業堪稱光速發展,人們在電商平臺上購物已經是潮流所趨,經過不懈的努力,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也能通上快遞了,大家在網上購物就能一站送到家,十分的便捷,這背後的功勞離不開大大小小的快遞公司。
其中大型的快遞公司都擁有許多自有車輛,由於自有車輛的保有量十分大,所以在選車時也得考慮到運營成本支出的問題,為了迎合快遞公司的需求,不少車企更是針對性的推出了快遞運輸車輛,就好像東風柳汽一樣,對於產品的規劃頗具目的性。
東風柳汽的發展可謂是風生水起,這幾年來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得益於產品的規劃清晰、完善,能夠很好的把握住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2017年時,東風柳汽宣布乘龍汽車進入「2.0時代」,平臺化生產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正是因為平臺化生產,才使得柳汽的產品面對細分市場更加清晰,主要將車型集中在六大的平臺車型上,根據不同車型的定位來迎合消費者,相信大家對於柳汽乘龍H7的印象不會差,這一款柳汽旗下高端重卡平臺衍生出的車型,在市場上與進口卡車搶奪市場。
早些年的快遞運輸行業是最早大批出現進口車的,因為市面上普通的散戶想要承受動輒百萬的購車價,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只有年均行駛裡程大,且對於車輛出勤率要求高的快遞行業,才會不惜下重金來選擇進口車。
而當國產高端重卡崛起之後,進口車的地位也遭到了撼動,這對於國人來說無異於是歡天喜地的事情,國貨強大之後,大家花更少的錢就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豈不樂哉。
距離今年的「雙十一」狂歡節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相比往年的雙十一,今年或許平淡了不少,但是快遞行業的訂單依舊激增了不少,快遞公司的自有車輛連軸轉之外,還聘請了不少第三方物流公司來負責快遞運輸。
「雙十一」狂歡節對於百姓來說是很實惠的,不少人在節前已經將日常必需用品的購物清單列好,等到十二點立馬清算購物車,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一買下去又白幹幾個月了,但對於快遞運輸車輛駕駛員來說,平常省吃儉用的他們,只會看準了買點便宜的鞋子、衣服等日常用品。
剩餘的時間只能奔波在送貨的路上,快遞運輸的貨物時效性緊,特別是雙十一的時候,公司對於車輛的要求更加嚴格,有時候在路上堵車都要頻繁的上報公司報備,停在服務區吃個快餐都會收到簡訊通知,這個對於駕駛員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
這次在物流園遇到了路邊休息的老李,老李將窗簾全部打上之後,開著駐車空調在休息,同時還得留意身旁兩部同事的掛車,這個「準物流園」的道路還在施工,有些路口還未開放,這就給了不少快遞車臨時停車等待裝貨的機會。
公司在物流園內的貨倉離得不遠,早上到達之後通知需要晚上才能裝貨,老李師傅跑的是從廣州-上海的專線,單程約1390公裡左右,為了確保時效性一般都是跑23-24小時左右,像這種長途廂車都是配備兩個司機,老李的搭檔正在車子上鋪睡覺。
老李說睡了大半天的覺了,到了下午肚子有點餓了想出去找點東西吃,正好路口旁邊就有一家快餐店,感覺專門是為快遞車駕駛員服務的,只要客人上門點餐,老闆都是抄起傢伙就現炒,看得出這家店的生意還不錯,即使路邊在施工,到處飛揚著塵土,但是也抵擋不住肚子餓。
一年到頭回家的時間也只有十來天,都是在外頭到處跑,這就是跑快遞車駕駛員最直觀的感受,家裡有小孩在上學,一年的開銷都在等著呢,市面上的掛車駕駛員中,快遞車也算工資高一些的了,跑普貨車子想拿這個工資還是很難的。
為了掙錢也只能背井離鄉在外打拼,好在公司分配的車子都是新車,前面幾年故障率低,同時舒適性也強不少,比早些年跑貨櫃車(港拖)的時候好多了,那會廣東地區用的都是「綠蛤蟆」,老解放尖頭車。
雖然有個臥鋪可以休息,但是舒適性跟車子的性能還真沒法比,要是像現在的時效這樣跑,估計公司的客服小妹每天都要打電話來催,完成任務都是很難。
說到老李駕駛的東風柳汽乘龍H7,他還提到了前兩年的趣事,跟他同一批過來的同事分到的是舊車,跑了一百多萬公裡的奔馳,雖然是進口車,但是同事還是羨慕他能開新車,畢竟老車抵不過新車,國產高端可不是吹的,舒適性上一點不比進口車差好多。
這臺柳汽乘龍H7是4X2驅動的,在現在按軸收費的政策下依然具有優勢,早些年快遞公司是根據貨物的配重來選擇車輛,老李跑的線路貨物普遍重量輕,主要是貨箱方量足夠大就行了,少了一軸還能節約不少高速過路費呢,一年到頭都在跑,跑幾年下來省一部車的錢。
在動力方面搭載的是東風康明斯ISZ460 51發動機,排量為13L,最大460馬力,最大輸出功率338kw,扭矩2330Nm,在1100-1300rpm就能爆發最大扭矩轉速,這對於快遞運輸十分有利,常年高速路況駕駛有助於降低油耗。
匹配的是12擋的法士特變速箱,載荷為11490kg的FS160康邁後橋,速比3.083,大馬力搭配小速比更適合平原路況行駛,主車輪胎規格為295/80R22.5,配置450+600L的鋁合金油箱組合,對於長途路線能夠節省中途加油的時間,一般到點之後加滿再返程足夠了。
(南方的高速公路也有長坡,所以淋水罐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在輕量化方面乘龍H7也做的很極致,不少散戶車主也是看上了它的輕、舒適、節油,這臺快遞車採用前2片板簧、後氣囊懸架結構,50#鞍座,掛車採用的是425/65R22.5大單胎,搭配BPW後橋。
懂車的人自然可看出這是土豪配置,大單胎既能滿足快遞運輸的載重量(平均載重12-13噸左右),同時也能較好的保持燃油經濟性與著重貨物的保護性。
乘龍H7採用的是高頂雙臥駕駛室,下層臥鋪寬800mm,也算是國產高端車中的主流水準了,在物流園中可見不少跑兩廣線路的物流車都是乘龍H7的車頭,可見當地人民對於東風柳汽產品的認可,對於長途快遞車駕駛員來說,駕駛室就是另一個家,所以老李對於這個「家」很滿意。
進口車在大家的眼裡都是售價高昂,故障率低、油耗也低,但是國外的產品到了國內不一定是最合適的,也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就拿國產的斯堪尼亞來做個簡單的對比,同樣4X2驅動,G410低頂駕駛室的斯堪尼亞車子,一般百公裡平均油耗是25L,乞丐版的落地價格可能也得65個w左右。
而國產的乘龍H7在李師傅他們的實際駕駛中,百公裡油耗一般控制在26-27L的樣子,有時候能跑進25L,要看貨物的配重了,一般李師傅與他的搭檔都是在中途換崗輪流駕駛,兩個人駕駛習慣不同,有時候為了趕時效都是踩著油門使勁跑,一不小心就超了油耗。
所以開快遞車很不習慣的也是這點,為了省油經常得拖檔,就好像開港拖的時候,都是掛個高檔慢慢晃,但是快遞車又不能這樣跑,剛開始開快遞車的時候邊跑還得邊留意油耗,不是太習慣,不過相比進口車來說,如果個人購買還是會選擇國產車。
畢竟乘龍H7的車價僅僅是進口車的一半,多出來的那一半差價在油耗方面補回來的話,恐怕得跑上十來年了,現在的國產車質量還是靠得住的,特別是三大件方面,多年來一直穩定的產品,平常維修保養配件也好找,換做是進口車,壞了一個件都要從國外調過來,耽誤時間不說,維修成本還高。
即使故障率再低,年限上去之後依舊還是得修的,所以跑快遞行業即使用了國產車,到了一個周期還是會換車的,等車子跑到了百來萬公裡就把車子賣掉換新的,而使用國產車的話同樣也能衝刺百萬公裡,駕駛、保養得當的話一樣沒有問題。
如果買車、換車的話,因人而異,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李師傅個人還是覺得選擇國產高端車會划算一點。
在國內龐大的卡車司機群體中,還有無數個像李師傅這樣的卡車司機,他們一年到頭都是出門在外,駕駛著不同種類的車輛,例如:快遞運輸車、轎運車、危險品車等,雖然駕駛的車型不同,但是他們的目標都只有一個,努力奮鬥讓自己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如不是為了碎銀幾輛,何必遠走他鄉呢。(文/卡家號:Tr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