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對城堡產生過憧憬:每天清晨從一個大大的銅製雕花床上醒來、有數十名女僕來為你洗漱更衣,然後走過一個長長的、滿是藝術品的長廊,來到一張足以容下百人用餐的西式餐桌吃完琳琅滿目的早餐。飯後,走出你所居住的城堡,在海岸山崖邊看潮起潮落、雲起雲湧。甚至有一天,你會與你相愛的人在這座浪漫的古堡裡結婚,然後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如果你至今為止還有這樣的想法,那麼不好意思,下面的內容可能會打破你的幻想,因為真正的歐洲城堡竟然是這樣的……
一、最早的城堡
赫赫有名的《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是現存英文書籍中最早使用「城堡」一詞的,書中描寫了一個讓英格蘭人倍感新奇的建築:先是築成一個龐大的土堤,在土堤之上又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塔,塔的四周圍了一圈木柵欄。而這裡描述的土堤-木塔的結構,正是第一座在英格蘭建造的城堡。
但是沒有人可以確定這座城堡的具體位置。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這座城堡位於赫裡福德郡與威爾斯毗鄰之處。現今,這座城堡只剩下土丘一堆。城堡的遺址上長滿了各種樹木與灌木叢,昔日的木塔與城牆也早已不見蹤跡。不知道的人,根本想像不到這會是舊日城堡的遺址。然而,就是這幾座土丘,卻是英格蘭最早的城堡。它們的建造者不是英格蘭人,而是當時國王的法國朋友們。
的確,就英格蘭人而言,城堡是法國人的發明,也為法國人所有。而且早期城堡也絕不僅是國王生活起居、度假享樂的空間。
二、城堡是如何誕生的?
起初,城堡是法國人為了抵禦諾曼人入侵而建的。854年,維京人乘著戰船溯塞納河而上,接著便燒掠了巴黎,由於缺乏強大的領導,法蘭西很快陷入了政治上的分裂。權貴們無法在國王的領導下建立社區性的要塞,在防禦建設方面只好各自為營,努力保護家園、家人,也保護他們自己,由此用以抵禦外敵及土地領主居住的私人城堡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早期城堡復原圖
令人意外的是,入侵法蘭西的諾曼人在法國獲取了諾曼第的土地之後,很快便接受了當地先進的生活方式。最晚於11世紀之前,諾曼人已經完全效仿了法蘭西領主的習俗風尚,包括建造城堡。
三、早期城堡是什麼樣子的?
那麼早期的法蘭西式和諾曼式城堡長什麼樣子呢?
早期城堡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氣派,甚至用石頭建成的城堡也是極其罕見的。到了10~11世紀,更為常見的是用土丘、林木建造的城堡。這些城堡和後期出現的石頭城堡一樣,也是形狀、規模各異。至於如何各異法,則完全取決於城堡主人的需求和經濟實力。這類城堡中,最原始的可能只是幾座木樓,外邊圍一圈壕溝,再搭配一座土壘。
然而,儘管沒有統一的設計,但到了11世紀時,接近於標準建造流程的模型設計已經逐漸形成了。12世紀初,一位法國的教士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曾這樣回憶道:
為了自我保護、抵禦敵人,同時也是為了……鎮壓弱者,那些最上層的豪強貴族往往會傾盡全力……打造一個高聳的土堤,四周挖掘一道寬闊的壕溝,把方木捆綁一起,在土堤的上緣築成一道防護牆,圍繞土堤建造一座木城堡,在木城堡內部建造房屋或堡壘,使其成為整個土堤、木塔結構的中心建築物。
土堤與堡場這兩個元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最常見的早期的城堡,即典型的「土堤-堡場」式城堡設計。
威爾斯東棉崴勒威「土堤-堡場」式城堡的土壘
當然,在幾個世紀的侵蝕作用下,今天這種城堡的林木結構早已腐朽不見了,剩下的只有土壘部分,而且這一部分結構的規模也嚴重縮水了。因此,下面我們將視線轉向當時的為數不多的圖形文字證據——其中最出色的的當然是巴約掛毯——1066年,諾曼徵服不久,這幅著名的掛毯便被委託製作了,在記錄徵服故事的第一部分,我們發現了一些關於木質城堡的最早的、最為詳盡的描繪。
在巴約掛毯中共出現了四座法式城堡。其中,三座分布在布列塔尼,具體在多爾、雷恩和迪南;一座在諾曼第,即其所轄之巴約。
在迪南城堡圖中,出現了兩名狡猾的諾曼騎士,試圖用火把焚燒這座城堡。這有力地證明了,這些建築物是木質結構。
在其中三座城堡(多爾、迪南、巴約)中,從地面通往土堤頂的路徑是通過一座「浮橋」實現的。浮橋的坡度比土堤本身的陡坡平緩。
巴約掛毯——巴約的城堡
在雷恩城堡圖中,土堤的一側似乎砌有臺階,人們可以緣臺階上到土堤的頂部——當然,要注意躲開在土坡上吃草的家畜。另外,我們在浮橋頂部(多爾)和在土堤底部(迪南)觀察到的似乎都是門樓。
巴約掛毯——多爾、雷恩與迪南的城堡(順序由上至下)
然而,最讓人感興趣,也最讓人捉摸不透的是土堤上方的木塔。它們的高度是一層、兩層還是多層呢?顯然,它們看起來各不相同。多爾的木塔尤難解讀,木塔左側垂下來的彎曲線條代表了什麼呢?它們是防禦者的盾牌,還是塔樓側方燃起的火焰?誰也不能確定。
了解了這樣的城堡,你失望了嗎?雖然早期的城堡與浪漫無關,但是其中凝結了歐洲大陸人們的生存智慧,我們不能否認它在當時的軍事與藝術價值。
時光可能剝蝕了斑駁的城牆,但絕抹殺不了城堡的輝煌與傳奇。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歐洲城堡的信息及其背後的歷史,請看《城堡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文字來源:《城堡的故事》;編輯:科學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