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代工不賺錢了?富士康為何要跨界做電動汽車

2021-01-18 有魚財經

新能源車成為風口行業,所以,跨界進軍汽車行業的事還真不少。

繼富士康牽手拜騰汽車消息不久,1月13日,富士康又和吉利聯手,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進駐電動汽車領域。

吉利是深耕汽車領域的老行家,而富士康則是代工大佬。在此強強聯合下,富士康板塊迎來上漲,其中工業富聯股價漲3.23%,報15.67元每股,市值達3113.73億元。

為何富士康聯手吉利能帶來如此大的影響?

富士康與吉利強強聯合,研發新的代工模式

據介紹,富士康與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主要是為汽車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和定製顧問服務,業務包括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新公司將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企業超越現有汽車產業模式,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為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架橋鋪路。

其實,富士康選擇吉利,是看中吉利悠久的造車歷史。吉利創建於1986年,是一家集汽車整車、動力總成和關鍵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並涵蓋出行服務、數字科技、金融服務、教育等業務的全球創新型科技企業集團。

在2020年12月,吉利的月銷量就達到了154202輛,連續5個月實現了環比同比雙增長,2020年吉利累計銷量達到了1320217輛,全年銷量跌幅收窄至3%以內,市場佔有率保持了增長。

在中汽協對2020年全年汽車銷量的預測中,乘用車市場整體將面臨6.1%的下跌,那麼吉利的成績可以說跑贏了大盤。

隨著汽車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吉利也在尋找新的核心競爭力,其中,就包括和其他企業強強聯手。

而富士康在ICT領域有專業能力、經驗也比較豐富,同時其全球化布局也很完善,因此,兩者相互選擇,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科技最領先、速度最快、最有成本優勢的全價值鏈造車服務平臺,相互形成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

富士康牽手吉利,補全產業短板

而富士康又為何要造車呢?

目前,造車成為時下熱門產業,這裡面不僅有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企業,消費電子製造業巨頭富士康也入局造車行業,不到10天,富士康先後牽手拜騰與吉利,其跨界造車原因為何?

這和富士康「3+3」戰略有關。2019年,富士康提出該戰略,欲大力發展三大產業電動車、數字健康、機器人,以及三大新技術人工智慧、半導體、5G通訊技術,以期從此前的代工業務,轉型為高端製造業。

疫情原因,再加上當前新能源造車成為風口行業,讓富士康將主要精力集中於造車上面,因此,就有了富士康跨界造車的舉動。

同時,富士康也有入局汽車領域的能力,其主營產品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絡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器件等四大領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科技製造服務商,正如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所說,富士康有前端科技研發、智能製造及硬軟體生態垂直整合能力,可以為汽車軟體開發提供助力。

富士康跨界造車,說明了目前汽車行業正有這樣一個趨勢:軟體和智能化成為汽車的主要競爭力時,製造商不必投入重資產進行軟體研發,科技企業也不必投入重資產進行硬體生產,雙方通過合作互補的方式組建合資公司就可以實現共贏。跨界造車,汽車行業或將迎來巨大改變。

相關焦點

  • 如果蘋果和富士康聯合起來做智能電動汽車?
    蘋果的競爭優勢最大的是在自動駕駛和車載iOS上可以深度投入,從時間點來看,明顯路透社透露的2024/2025年更靠譜。這回是一款基於自動駕駛開發的設計感很強的電動汽車,至於怎麼造其實和之前富士康發布的電動底盤模式有意思的耦合。從之前臺灣媒體的爆料,更像是一場在核心部件上做技術突破的嘗試。我個人覺得這種基於整車核心系統開發,自動駕駛和座艙IOS生態整合的模式是和電動汽車代工、平臺化底盤分不開的。
  • 富士康大張旗鼓造車 志在造車還是代工?
    繼1月4日接盤拜騰之後,隨後的幾天時間內,富士康連續部署一連串行動,包括: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為車企代工、派人入駐拜騰汽車、任命蔚來前高管鄭顯聰為電動汽車平臺CEO。 種種跡象顯示,富士康這回是鐵了心要造車。   在一個多星期時間裡行軍如此神速,說明富士康造車絕非意氣之舉,是謀定而動,目前正處於搭建團隊、擴大朋友圈的關鍵時期。
  • 富士康聯手菲亞特克萊斯勒生產電動汽車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美媒稱,由於計劃與義大利-美國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建立合資企業,蘋果手機製造商富士康公司將加入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據美國「臨界點」網站1月16日報導,富士康公司16日宣布,兩家公司將聯手生產面向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由FCA負責汽車製造,而富士康負責電子設備和軟體。
  • 立訊精密,不想做富士康的蘋果「打工人」
    [億歐導讀] 立訊精密要撼動富士康的地位絕非易事,不僅要在蘋果的鏈條中獲得更大的空間,還要在時代的下一個機遇中爭取彎道超車。業績上,立訊精密享受與蘋果深度綁定所帶來的紅利時,存在客戶集中單一、毛利率下降等風險;估值上,立訊精密成長迅速,但僅靠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二十分之一的營收規模,卻獲得了遠超鴻海的市值,很難說市值沒有泡沫。要成為「富士康」,立訊精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圍繞著立訊精密的機遇不止於此。比起業績,資本市場更加關注成長性是否堅固。
  • 中國兩大代工巨頭順勢崛起,去富士康搶市場,郭臺銘猝不及防
    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文|趣評互聯郭臺銘想轉移主戰場一個企業的發展必然也會帶動當地的發展,富士康作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必然也會給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比方說給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也能帶動一些上遊
  • 國內第一大代工巨頭,拿下蘋果公司新訂單,有望挑戰富士康地位?
    導讀:國內第一大代工巨頭,拿下蘋果公司新訂單,有望挑戰富士康地位?這些年來,隨著蘋果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的擴張,蘋果公司的上下遊產業鏈企業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除了富士康以外,蘋果在全球還擁有上百家的供應商;可以說依靠著蘋果公司的訂單,也養活了不少的上下遊供應鏈企業,隨著這些供應鏈企業的不斷崛起,也出現了一個可以挑戰富士康地位的企業,而它就是國內第一大代工巨頭企業立訊精密。
  • 第二個「富士康」誕生,僅靠為華為、小米代工年賺幾百億
    富士康,目前國內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蘋果大部分的手機代工都是交由富士康完成的,而隨著如今電子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富士康的代工任務變得越來越重,雖然說這將會為富士康帶來更多的利潤,但是隨著工作人員成本的不斷提高
  • 什麼品牌選擇富士康代工?
    在全球3C代工領域,富士康說第二,恐怕沒人敢說第一,這是"世界工廠"的"中國名片",也是"代工品質"的"中國標杆"!這一點,富士康代工的蘋果、華為、戴爾、惠普、索尼、思科、IBM、西門子……合作夥伴陣容說明了一切,它的朋友圈覆蓋了全球科技巨擘品牌,儼然代工領域的一艘航母!
  • 迷霧中的蘋果汽車:庫克拒絕收購特斯拉是要做終結者?
    據德國媒體報導,蘋果考慮以寶馬i3為原型來測試自動駕駛,也可能和寶馬在汽車領域合作,進軍汽車行業的意圖不言自明。沒人喜歡自己新添強敵。馬斯克公開看輕蘋果在汽車行業的前景。「認真的說。蘋果投資這個領域是好事。但汽車可比手機手錶複雜得多。你總不能跑去和富士康說,給我造一輛車出來。」不過,馬斯克自己同樣不是汽車行業出身。
  • 郭臺銘也沒想到,中國又崛起一家代工巨頭,創始人是富士康女高管
    遠赴海外建廠的富士康,如何了? 富士康對於這個企業很多人並不陌生,是一家臺灣高新科技企業,在代工領域非常的出色,也常常被人們稱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製造商。 可能很多人對於富士康的認識,是因為它常常有新聞傳出,一些關於員工的事件。
  • 拒絕收購特斯拉,蘋果想做汽車終結者?
    蘋果從來沒有巨資收購成熟業務的歷史,此前的最大收購還是30億美元收購耳機製造商Beats。蘋果更擅長和喜歡的,是自己親手打造貫穿蘋果自己基因的產品。哪怕買了Beats之後,蘋果也依然自己發布了Airpod和Homepod等系列音響產品,而且研發和Beats是完全獨立。 蘋果要做車,這並不是秘密。
  • 拒絕收購特斯拉 蘋果想做汽車終結者?
    馬斯克公開看輕蘋果在汽車行業的前景。「認真的說。蘋果投資這個領域是好事。但汽車可比手機手錶複雜得多。你總不能跑去和富士康說,給我造一輛車出來。」不過,馬斯克自己同樣不是汽車行業出身。他是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業者,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特斯拉,帶領這家電動車公司連續推出幾款顛覆性產品,成為了新興電動車行業的領頭羊。
  • 中國又一代工企業崛起!年收入高達2300億超越富士康,郭臺銘急了
    不單單是海外的代工企業願意來到我國,就連我國的代工企業也在不斷的興起,說到我國的代工企業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富士康吧,富士康在生產電子產品領域有著非常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生產蘋果手機方面,如今的富士康完全和蘋果手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富士康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富士康工廠非常的多,而且勞動力也是非常的充足,並且與許多的知名電子產品品牌合作著。
  • 國產代工巨頭崛起,接連斬獲華為、蘋果訂單,郭臺銘追悔莫及?
    導讀:國產代工巨頭崛起,接連斬獲華為、蘋果訂單,郭臺銘追悔莫及?眾所周知,在全球的代工領域,郭臺銘的富士康一直都是行業的老大,在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郭臺銘就帶領著富士康來到中國深圳發展,剛好遇上中國人口紅利的釋放期,讓富士康在國內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到來以後,郭臺銘又一舉斬獲了美國蘋果公司的生產訂單,這讓富士康自此開始飛黃騰達起來!
  • 蘋果百度被傳跨界造車 汽車業大變革要來了?
    一手帶領手機界步入智能新時代的蘋果近日被傳將加入造車賽道,其新電動車型可能將於明年9月亮相。無獨有偶,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被曝出有意入局造車領域。此外,傳統車企也紛紛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腳步。汽車界從燃油時代到智能電動時代的大變革是否已經不可避免?
  • 與拜騰再續前緣,富士康「造車」這次來真的了?
    富士康雖然在2015年已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但是「起個大早趕了晚集」,隨著越來越多科技公司介入純電動汽車以及與之配套的智能技術,留給新能源汽車一線品牌的位置已經不多。而對正處於困境中的拜騰汽車來說,此次與富士康達成的合作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2拜騰的2020當新造車們在2020年相繼迎來高光時刻,曾經一手好牌的拜騰卻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 「蘋果牌」汽車真的要來了!號稱顛覆汽車電池技術,網友吐槽:看看...
    蘋果的設計意味著電池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材料,使汽車的潛在續航裡程更長。該知情人士說,蘋果還在研究一種名為LFP(磷酸鐵鋰)的電池化學成分,這種電池本身不太可能過熱,因此比其他類型的鋰離子電池更安全。由此可見,經過數年發展,蘋果泰坦計劃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其規模也在不斷發展。然而,蘋果的造車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6年,據彭博社的報導,蘋果暫時放棄推出自行生產汽車的計劃,當時已有數百名汽車團隊員工被裁。據匿名人士爆料,Apple Car項目可能要將關注點放在自動駕駛系統上。
  • 最強打工人逆襲,富士康女工的4000億帝國
    蘋果的策略中從來不會有「專一」二字,蘋果並不希望被一家供應商鉗制,甚至會親自上陣幫扶供應商的潛在對手,以求供應鏈成本穩定。立訊與富士康仿佛重現臺積電與三星的往事,只是同樣的配方,不同的環節而已。不專一的蘋果還很霸道,其首先要對自己的成本與盈利能力負責。
  • 蘋果代工轉移越南真相:庫克的意志,郭臺銘的糾結
    作者 / 陳瀟瀟 中國是蘋果最重要的市場,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生產基地了。蘋果主要代工企業富士康已做好逐步將蘋果產能移出中國的準備。 據路透社消息,今年11月富士康斥資2.7億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將國內部分的iPad和MacBook組裝線轉移至越南,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始投產。 富士康官方表示不做回應。但蘋果攝像頭核心供應商大立光的一位高層人士告訴騰訊新聞《潛望》,已經有三成的iPad鏡頭訂單發往越南,佔國內訂單的一半。
  • 潛望|蘋果代工轉移越南真相:庫克的意志,郭臺銘的糾結
    蘋果主要代工企業富士康已做好逐步將蘋果產能移出中國的準備。 據路透社消息,今年11月富士康斥資2.7億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將國內部分的iPad和MacBook組裝線轉移至越南,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始投產。 富士康官方表示不做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