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金融數位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相關科技人才需求缺口不斷加大。普華永道在報告中指出,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超150萬。如何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布局,從而在數位化轉型的趨勢中搶佔先機,已經是很多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迫在眉睫的問題。
金融科技方興未艾,就業市場一才難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就業季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難就業季,連上海市教委都公開和學生喊話「先就業、後擇業」,以降低學生的就業預期。
在此背景下,金融行業反而大開招聘之門,高薪聘請金融科技人才。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等眾多銀行紛紛啟動金融科技人才招聘。
據財報顯示,中信銀行2019年有科技人員3182人,同比增長56.2%;,交通銀行境內行金融科技人員達3460人,同比增加59.15%。
不僅市場需求大,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也頗具競爭力。一些金融科技機構為招募高端金融科技人才,開出15萬元到20萬元的月薪,一些中大型銀行的金融科技崗位年薪也高達百萬。
為了在金融科技市場保持競爭優勢,微眾銀行與深圳大學合作承辦金融科技學院,通過校企合作獲取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加強企業金融科技實力。
產業發展迅猛,金融科技人才要求高
金融科技註定成為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它的價值在於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提升金融產品定價的時效性和精確性,使投融資更好地匹配新經濟結構,助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屠光紹就表示,金融科技不單是對於一個機構,它對於整個金融體系來說,都會帶來重要的革命。如何更好地運用金融科技來促進金融中心建設,特別是提高服務能級與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因此,未來全球金融的增長點、競爭點都在金融科技。傳統金融機構想要跟上這一波時代浪潮,對內推動改革創新,就必須引進專業人才,做到「金融+科技」的結合。
但是符合市場需要的金融科技人才,不僅要懂得前沿的金融科技理論技術,而且要能將技術應用到實際業務中,如利用金融科技實現金融產品差異化定價、高效支付清算、智能營銷和投資等。傳統金融人才缺乏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以應對金融科技行業日新月異的挑戰,導致高端金融科技人才極度匱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銀聯董事柴洪峰也坦誠,「我國金融科技人才由於高標準高要求『一將難求』,各類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旺盛。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國內相關技術人才群體不斷擴大,但人才結構仍不合理。」
金融科技人才不僅缺口嚴重,流失率也極高。《2018年中國金融科技就業報告》顯示,47%的金融科技人才在1年以內更換過工作,這其中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誘惑大,金融科技人才薪酬水漲船高,機構之間高薪挖人的現象頻繁發生。
二是向心力小,金融機構挖掘金融科技人才,目的往往比較功利,高薪對應高KPI,嚴重忽視金融科技團隊建設,內部缺乏歸屬感和相互促進的氛圍。
破解人才缺口難題,還需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傳統金融機構想要打破目前的發展瓶頸,要加強和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尤其是目前在金融科技大潮中基本失聲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企業不僅儲備了高精專人才團隊,還有整體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可以快速賦能金融機構,幫助中小銀行實現業務跨越式發展。
以中信產業基金旗下的金融科技服務商中騰信為例。中騰信自成立以來堅持人才精英化戰略,設置了高標準的人才選用機制以引入業界頂尖人才,曾獲得「2018人才招聘與選拔優秀實踐獎」。
在過去幾年裡,大量來自美國Capital One、Bank of America、AIG(友邦)消費金融集團、平安銀行、阿里、百度等知名行業精英加入了中騰信,核心管理團隊和專業人員在金融科技領域擁有超10年的經驗積累。中騰信通過這樣一支行業資深的金融科技人才團隊,幫助中小金融機構進行數位化轉型。
除了全方位人才體系賦能,中騰信還能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利用生物識別、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前沿技術,幫助中小銀行找到自己的特色客群,發揮區域性或者細分市場優勢。未來,中騰信將持續建立金融科技高知人才陣地,為行業和自身發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