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樂遊
年家被扳倒後,皇上獎勵了一些功臣,特讓他們的女兒進宮,其中就有滿族的祺貴人。祺貴人進宮身份特殊,因此也容易讓眾人側目,所以她屁顛屁顛搬去了甄嬛的碎玉軒,住在了東偏殿。
沒過多久,年世蘭指示手下的小太監肅喜火燒碎玉軒,在祺貴人去聽戲的時候,燒了東偏殿,而東偏殿和甄嬛的殿相連,其目的就是為了殺死甄嬛。
甄嬛請來沈眉莊,兩人看到火勢漸猛的時候,甄嬛一把桂花油就淋了上去。
兩人最後一合計,直接拿蠟燭將殿給燒了。
也正是這次大火,使得華妃被打入冷宮,賜死。
至於桂花油,是怎麼被古人用來梳頭的呢,用它梳頭又有什麼效果呢?
古人對頭髮非常重視,《孝經·開宗明義》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足以見得古人對頭髮的重視程度。
一般來講,古人的頭髮從出生便不會剪了,所以往往能通過頭髮的長度判斷他的年歲。比如《桃花源記》裡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裡的垂髫,指的就是三四歲至七八歲的兒童。因為兒童一般頭髮稀疏,這段時間便乾脆讓頭髮垂著慢慢長。
8歲左右的時候不論男女都要把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所以稱作「總角」。
等到長大了,大家都留著一頭長髮,但是古代條件有限,不能像現代人這樣用洗髮水洗頭,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
比如清朝,據說大家洗頭基本上都是平均一個月才洗上一次,不方便的時候就在一個月以上,如果入冬以後天氣冷了,如果家裡很冷的話可能一冬天都不會洗上一次。
古代人也不是神仙,時間久了滿頭頭屑和頭油自然會出來,而且還有可能導致蝨子橫行。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古人發揮了他們智慧的大腦,發明了——篦。
篦跟現在用的梳子類似,只是鋸齒比梳子要密集許多,用密密的篦齒仔細梳理頭髮,可以帶走頭上的頭屑,煩人的蝨子以及其他髒東西。
另外古人還喜歡用篦把頭油抹均勻,認為這樣可以保護頭髮。頭油是古人梳頭髮用的,上文提到的桂花油就是頭油的一種。
東漢時的劉熙在《釋名·釋首飾》裡提到:「香澤者,人發恆枯悴,以此濡澤之也。"這說明在東漢時期,人們已經會用油浸潤香花來潤澤頭髮了,而桂花頭油也往往是最常見的。
比如之前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每次得了桂花油,都會送給姐姐如蘭。
桂花油不但能夠滋潤頭髮,還可以用來梳頭挽發固定髮型,可謂古代版的「定型油」。
在宋人陳敬所撰的《香譜》中有一條「香發木墀油」,即桂花油。其製作方法是:摘下半開的桂花(因為此時的桂花最香)。揀擇乾淨,每10升桂花配Ⅰ斤香油放入瓷罐中,將桂花按實,用油紙密封罐口。然後將瓷罐放入蒸鍋中,大火蒸2小時。再將瓷罐放置乾燥處10天,以利於桂花充分吸收油脂成分。最後,把罐裡的桂花和油倒出,用手攥擠桂花擠出香油,這就是桂花油了。
我們用洗髮水洗完頭髮後,頭部毛鱗片處於張開的狀態,使用的護髮素則可關閉毛鱗片,防止髒物進入,同時增加頭髮彈性,桂花油雖然沒有這樣的功效,但桂花油純天然無汙染,可以深入頭髮內部,注入頭髮所需要的營養,從而修復發質。
相比於我們添加了各種化學製劑的洗髮水,古人用的桂花油明顯更加天然、健康,也怪不得人誇起女子頭髮來,總是不吝嗇啊。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