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死因絕非江湖傳言,而是另有隱情!

2020-12-22 歷史需要細看

雍正帝58歲而終,這在當時並不算早逝。但他是皇帝,平時山珍海味、高檔保健品張口就來,而且身邊又有一大群太醫,對皇帝進行保健和養生。更為重要的是,雍正皇帝應該是有長壽基因的。他的父親康熙活了68歲,他的母親孝恭仁皇后活了63歲,兒子乾隆皇帝更是活了89歲。由此看來,就他平素的營養水平、身體狀況以及與其父其子的壽考相比較確實死得早。

由於雍正皇帝是突然去世,顯得不同尋常,因此關於雍正皇帝的死因,就有了有很多傳說。有的說是死於呂四娘的暗殺行動,有的說是死於服用丹藥中毒,也有的說是死於酒色過度。這些說法中,死於暗殺是子虛烏有的,服用丹藥和耽於酒色或許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雍正其人,剛毅好勝,不甘人下、過於自信,這是其性格的突出特點。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雄心勃勃、急躁而缺乏耐心、有強烈的時間緊迫感的人,是一種典型的「A型性格」,這種性格的人多數患有心臟疾病。一般來一說,醫學家將冠心病患者的性格特徵歸結為6個字:忙碌、好事、急躁。

對照雍正的性格特徵,他無疑屬「A型性格」,因此生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很大,那麼他的突發心臟病去世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所以當時使人沒有任何思想準備,以致出現了一些令後人不解的宮內外之人手忙腳亂的奇怪現象,就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雍正本人曾注意到自己的性格弱點。他早年參禪悟道,這一方面當然是出於政治需要,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修身養性。繼位後,他曾書寫「戒急用忍」戚額懸於寢殿,以時刻告誡自己辦事避免急躁。但從他在位期間的種種表現來看,這種急躁性格並沒有多大改變,除非萬不得已,他從不肯放下手中的政務,直至忙碌到生命的終結。從現已公開的《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收錄奏摺數量之多就是明證。

當然,「A型性格」的人並不都是心臟病患者。但是,退一步講,即使雍正不曾患有這種足以導致其暴卒的疾病,也不能說他的這一性格所帶來的行為後果與其死因無關。對此,有兩點最值得一提。一是通觀《實錄》和《起居注》等資料可以發現,雍正往往將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很滿;從現存的硃批奏摺可知雍正常常夜以繼日地工作,以至硃批奏摺上常有「燈下所批,字畫潦草」、「燈下批寫,字可笑之極」等字樣。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他在署直隸總督蔡逛折上的硃批「日間刻無寧,時夜漏下二鼓,燈下隨筆所書,莫曬字畫之醜率也。」(《硃批諭旨·蔡挺奏摺》)可以說,熬夜已成了習慣,只要身體允許,他從不怠惰。君王勤於庶務,於國於民並非壞事,但長期夜間勞作對雍正身體的影響,卻是可想而知的。

這一點他本人也很清楚,因此對寵臣鄂爾泰說「凡夜晚辦事最是傷人。」(《鄂爾泰年譜》)但勸人易,克己難,可以肯定,雍正不得大壽與平日勞神傷體有很大關係。二是雍正性格剛強,為了給百官尤其是政敵們一種身體強健的感覺,始終諱言自己的病情。實際上,在雍正七年(1729年)冬至九年秋近兩年間,他曾得過一場大病。這間他時好時壞,嚴重時甚至考慮到了身後之事,說明當時他對自己的健康已失去了信心。然而病情有所緩解時,他便又開始爭強好勝,不注意調養;而在病情轉重時,則不是完全依靠治療,而是求助於旁門左道。

約在雍正八年(1730年)二三月間,他病勢危篤,密令地方官留意尋訪內外科名醫和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於是便有了李衛所薦道士賈士芳入宮之事。同時九月,賈士芳以妖邪惑眾等罪名被處死。之後,雍正繼續在宮中豢養一批道士,一是用以驅邪,二是用道家之術給自己療疾(其中不排除煉丹服藥的可能)。這種乞靈於旁門左道以為養生的做法,一直持續到雍正去世。因此,我們可以認定,雍正確實服用過丹藥。

雍正為人,善於偽飾,但其自制能力較差。他繼位初年,為了不給政敵們留下日實和樹立「十全令主」的形象,一度過分地自我節制,精神上長期遭受壓抑之苦,這不能不對其身心健康產生影響。以肯定地說,雍正並像他自稱的那樣天性不愛飲酒、「自幼性情不好色慾」。(《大義覺迷錄》)

當然,在位初年,他還不敢放膽為之,但幾年以後,政局已經穩固,他很可能放縱了自己的私生活,以致當時的朝鮮人傳言,雍正晚年沉溺於女色,病入膏育,自腰以下不能活動者久矣!(《承政院日記》)對於朝鮮人這條記錄,我們不能全信,但是也不能完全認為是空穴來風,毫無根據。

因此,雍正皇帝的死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性情急躁,不注意養生,長此以往對身體產生了損害。第二就是他長期熬夜工作。第三是服用過丹藥。第四就是不注意節制。以上綜合原因的共同作用,導致雍正在58歲就駕崩了。

相關焦點

  • 一本宮廷機密檔案,揭開雍正皇帝死因,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大清王朝是一個具有傳奇歷史的王朝,王朝裡面12帝各有千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人們最熟悉的雍正皇帝,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突然暴斃在圓明園內,享年58歲,他去世的非常突然,導致所有人都沒有準備,而雍正的死因也成為了一個千古謎團,對於他的死因後世和民間眾說紛紜。
  • 揭秘雍正死因之謎:三天之內突然暴斃,長壽秘訣或成奪命符
    說起大清王朝的歷史,很多人比較熟悉了,今天就揭秘雍正的死因真相,三天之內突然暴斃,長壽秘訣成奪命符。到底是什麼情況呢?一起來看一看,說起大清王朝的歷史,很多人都是如數家珍,在這段歷史當中,有幾位皇帝比較出名,他們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康熙開創了大清盛世,雍正皇帝守業有成,乾隆皇帝遊戲人間。
  • 雍正死因真相:史料記載中,雍正死期的拉長與縮短,卻都指向了暴亡
    說起清朝的皇帝,就不得不重點說一下雍正,在清朝十二位皇帝裡面,雍正給人的感覺始終不是那麼舒服,提到他,總會讓人聯想起陰謀,暴力,文字獄,血滴子……的確,雍正的一生,是充滿了迷團的一生,也是陰冷神秘 對的一生,就連他的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謎團之一…… 雍正十三年(1735),陰曆八月二十三日子時
  • 爭議百年的雍正死因,一份密檔揭開迷霧,也解釋正史為何不敢記載
    ——著名歷史學家郭福祥前言雍正這個皇帝人們談及他的事情並不太多,在他之前有康熙後有乾隆,雍正在這個兩個皇帝中間顯得存在感不太強。而且雍正在位僅僅13年,他前後的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相當之長,就是因為這個關係雍正一直都沒有被太過關注。
  • 雍正死之前,圓明園運來190噸煤,揭露了雍正最真實的死因
    關於雍正的死,很多人認為他是後宮奢靡而亡,其實從雍正死前圓明園運來190噸煤和乾隆剛繼位攆走100多人來看,雍正之死,不是因為後宮,而是有其他原因。 民間傳言最多的,莫過於呂四娘刺殺雍正,說呂四娘是呂良的孫女,為了給全家報仇,歷經艱險拜師學劍,最後終於混入皇宮,把雍正梟首了。
  • 雍正死因眾說紛紜,歷史學家:這種解釋的可能性極大
    說起雍正,這位皇帝真可謂從古至今最受後人質疑的皇帝之一,先是撲朔迷離的繼位之謎,而後又是至今仍被猜測的死因之謎,就是這兩件事足以將雍正這位帝王一次又一次推向歷史的風口浪尖。而對於雍正的死因之謎,到目前為止還保留著四個不同的版本。
  • 有記載雍正死時七竅流血,為何雍正的死因如此撲朔迷離?
    但當時呂留良早已去世,只是他留下的著作被曾靜讀了,然後曾靜有了反清思想,在雍正審問曾靜過程中,曾靜就把鍋全甩給了呂留良,而雍正也是通過曾靜才知道有個呂留良生前寫了反清著作。重臣張廷玉曾記載雍正死時七竅流血,更加讓雍正的死因撲朔迷離張廷玉是雍正時期心腹重臣,幫助雍正建立完善了軍機處制度,他也是雍正時期的首席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他與雍正算是即是君臣亦是知己,雍正曾經在給張廷玉寫信中稱其為平生知己,可見二人君臣情義非常深厚。
  • 雍正死因爭議多年,後來被一份檔案揭開實情,難怪史料不願細說
    提起雍正皇帝,大家都會想到幾年前熱播的電視劇,裡面的那位四爺,他登基上位原因成謎,被人爭議了很多年,一直都是眾說紛紜。不過,今日暫且不聊這些,我們來研究一下雍正皇帝的死因。雍正皇帝的死因,也是爭議多年,後來被一份檔案揭開實情,其死因確實有些見不得光,難怪史料不願細說。
  • 雍正死之前,圓明園運來190噸煤,揭露了他的死因
    關於雍正的死,很多人認為他是後宮奢靡而亡,其實從雍正死前圓明園運來190噸煤和乾隆剛繼位攆走100多人來看,雍正之死,不是因為後宮,而是有其他原因。 民間傳言最多的,莫過於呂四娘刺殺雍正,說呂四娘是呂良的孫女,為了給全家報仇,歷經艱險拜師學劍,最後終於混入皇宮,把雍正梟首了。
  • 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麼?乾隆為什麼要隱藏真相?
    圍繞著雍正的謎團很多,從他登基到死亡無不充滿了重重的疑點,其中他的死亡之謎是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根據史書記載,那日雍正在圓明園行宮忽然病重,服侍雍正的近臣張廷玉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雍正突然七竅流血,雖然他們很快就叫來了御醫,但雍正還是斷氣了。有人覺得雍正可能是因為中風而死的,可此前從未聽說過雍正有什麼中風的症狀。
  • 同治皇帝的死因真是梅毒?不值一駁的民間傳言!
    後來同治親政,但是慈禧垂簾聽政,同治皇帝有名無實。16歲開始親政,但是不到兩年就染病駕崩,這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引起了種種傳言,或說被慈禧所害,或說死於楊梅瘡,總之是疑霧重重。雖然這位少年皇帝的死,並沒有給清王朝掀起多大的波瀾,可是卻給後世留下了不少遐想空間。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雍正皇帝死因已被鎖定!因他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史書都不敢記載
    關於雍正死因,現代人經過深層次的研究已被揭開,因雍正皇帝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史書都不願記載 。現在專家們針對雍正死因有三種推測:一種如官方記載的那樣,死於沒有任何名字的一種疾病,官方的記載說的模稜兩可,不免令人生疑。也有專家認為雍正是中風而死,但官方沒有描述,說中風不免太過於牽強。
  • 洪金寶大鬧林正英葬禮不像傳言那樣因為女人,而是另有隱情
    洪金寶大鬧林正英葬禮並不像傳言那樣因為女人,而是另有隱情。之後,在1963年,林正英加入了香港春秋戲劇學院,拜著名武旦粉菊花為師,港片影壇武行有兩大名單,亦是粉菊花創立的粉家班,尊龍、羅家英都是他旗下的門生,另一個就是元家班誕生了,包括洪金寶、成龍、元彪、元華等大牌明星,武行都是守望相助。
  • 乾隆為何不敢公布雍正死因?國家曾想發掘雍正陵寢後被專家叫停?
    傳說雍正帝死因有三在後世關於雍正帝死因眾說紛紜,但是雍正帝死因普遍有三種看法,第一,是被仇家所殺;第二就是正常死亡,死於中風、腦梗、心梗這類疾病;第三就是中毒而亡。總之就是傳的神乎其神,先不說清代的大內皇宮守備多麼森嚴,單說這血滴子,其實血滴子並不是一個武器,而是雍正帝自己親自組建的一支特務機構,相當於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 雍正死因爭議百年,如今1份塵封密檔揭開真相,難怪史官不敢記載
    雍正皇帝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下旬死於圓明園,享年五十八歲,對於這個年齡在古代可以說是「高齡」了,畢竟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限,但是對於雍正皇帝的死因很多學者有很大的猜疑,主要是因為雍正皇帝的死十分蹊蹺,沒有任何徵兆就突然去世了,所以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很多人還都在猜他到底是怎麼去世的。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離奇去世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還生龍活虎,在圓明園處理政務,絲毫沒有要死的徵兆。然而,在8月23日晚上,雍正皇帝就離奇去世,終年58歲。對於雍正皇帝的離奇去世,關於他的死因一直爭論不休,其中關於呂四娘為父報仇,將雍正皇帝砍了腦袋的說法流傳最廣。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後,這位兒子不為自己的父親鞍前馬後,反而是跟雍正皇帝的政敵,八王爺允禩走得很近,並且處處給雍正皇帝添亂。雍正皇帝看到這番場景,好啊,這個逆子你不是跟他關係好嗎?正好那朕就成全了你們,雍正四年二月中旬,雍正下旨,將弘時過繼給八王爺允禩。
  • 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在清朝的所有當權者中,雍正皇帝和慈禧太后是身後留下罵名最多的兩個人,慈禧被罵是因為她喪權辱國,導致晚清被外國侵略者蹂躪;而雍正則身背有「弒父、逼母、屠手足、殺子」等眾多罪名,甚至說雍正本人都是被人給殺掉死的,可見後世對雍正的評價有多差了。
  • 雍正帝死因爭議數百年,雍正真正的死亡原因到底是什麼?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為康熙帝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繼位,年號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 嘉慶皇帝連繼承人的事都沒有交代,就突然去世,到底是什麼原因?
    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有著許多傳言,其實不僅是嘉慶,清朝幾乎差不多所有皇帝的死因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和傳言,比如皇太極也是突然去世的,順治皇帝也有出家和突然去世兩種說法,就連康熙竟然也有人說是被雍正害死的,雍正之死傳言就更多,被人說是讓呂四娘殺的,連頭都被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