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萬事興
那首歌是這樣唱的:相愛容易,相處難。
但,在婚姻家庭中,最難相處的關係,不是夫妻,而是婆媳。婆媳之間的矛盾,大多數家庭都會有的。
有話說:婆媳婆媳,十年看婆,十年看媳。這話一點都不假!
結婚後,婆婆的態度,成為婆媳之間能否和諧相處的第一要素。
而好婆婆和壞婆婆的區別,就看這3點:
對兒媳
在家庭中,婆婆是家中的老一輩女主人,有自己處事的方式、方法;兒子也在家生活了那麼久,習慣了原有的家庭氛圍。
而這一切,對於兒媳婦來說,都是陌生的。她在剛入門的時候,和林黛玉初入賈府一樣,都是小心翼翼做事。
可畢竟是陌生的兩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模式,在磨合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
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大家圍成一桌吃,有的家庭習慣吃飽了之後,各自收拾各自的碗筷,最後一位收拾桌面;而有的家庭,大家吃飽之後,不會散席,坐著一起聊天,等最後一位吃飽,再全部收拾碗筷。
遇到這個情況:
好婆婆
兒媳,飯後坐著說會兒話,再收拾,這樣大家有個交流,你覺得好不好呢?有急事的話,去辦事也成。
壞婆婆
自己收拾好了,就行了啊,這麼不顧大家,怎麼可以?在我們家,就要按照我們規矩來,你要多學著點。
面對各種生活模式差異,如果婆婆擺出大家長的姿態,對兒媳婦指手畫腳,兒媳婦難免心中不悅;如果婆婆以朋友的角度,和兒媳婦探討,一起解決,兩人感情則會越來越深。
好婆婆理解媳婦,壞婆婆挑剔媳婦。
帶孫子
養育下一代,也是婆媳關係中最容易出現矛盾的一個點。
因為年代的不同,育兒觀念會出現差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若育兒觀念中出現了能夠科學驗證的,比如說吃零食好不好,經過溝通,證明誰對誰錯即可。怕的是無法證明對錯的,比如溺愛與嚴管,爸媽多支持嚴管,老一輩則容易過度愛護孩子。
好婆婆
教育孩子,你們比我有方法,以你們為主,但是你們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必須要指出來。
壞婆婆
你這是在虐待我的心肝寶貝。我做的沒錯,你丈夫我也是這麼養出來的,我吃的鹽比你們多!
「我吃的鹽比你們多!」這是我們經常聽到長輩說的一句話。婆婆也很容易以此為理由,認為年輕人沒有養娃經驗,幹預兒媳婦教育孩子。
當然,婆婆的育兒經驗是很寶貴的,是實踐後得出來的知識。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如果婆婆進行適當輔導,而不是事事幹預,和兒媳婦多溝通,兒媳婦也會多理解老人。帶孩子,需要統一教養觀念,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好婆婆輔助帶娃,壞婆婆幹預帶娃。
對兒子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但是經營婚姻卻和婆婆拖不了干係。
婆婆像這婚姻裡的一味添加劑,添得好便是錦上添花;不好,則會火上澆油。
尤其是當夫妻兩人出現矛盾,婆婆持什麼態度,結果往往差很多:
好婆婆
懂得一碗水端平,對事不對人,公正評理,給兩小夫妻合理的建議,協調矛盾。
壞婆婆
兒子,你做的沒錯,你媳婦太愛耍小性子了,你要好好治一下她,不然到時候騎到你頭上怎麼辦?
好婆婆贏得了兒媳的信任,兒媳感受到了尊重和呵護,自然願意把婆婆當成自己人;壞婆婆加劇夫妻矛盾,事後知道是婆婆的主意,兒媳必定會記恨。
好婆婆幫襯兒子,壞婆婆偏袒兒子。
婆媳難處嗎?其實,不難,難的是兩個人沒有相互尊重、理解。
婆媳有多親,家庭就有多和睦。在婆媳關係上,兒媳婦要收起女孩子的任性和嬌氣,婆婆也要多一點包容和耐心。尤其是作為家裡的老一輩女主人,婆婆要做好表率,畢竟婆婆也是從兒媳走過來的。
一個溫和善良的婆婆,能夠引導兒媳婦融入家庭,是美滿婚姻的潤滑劑,兒媳婦必然也懂得體諒她;而一個刁鑽自私的婆婆,則會成為婚姻的攪屎棍。